晋平公时期的晋鲁邦交

2016-01-15 09:53郑阿静
雪莲 2015年32期
关键词:晋平公邦交鲁国

郑阿静

[摘要]鲁国是晋国在东方的重要追随国之一,鲁国的向背关系着晋国在东方的利益得失。而晋平公时期的晋国,“政在多门”、公室益弱,对外不能正确的处理好同各诸侯国的关系,致使诸侯纷纷离心,最终晋、鲁两国的邦交随着晋国霸业的衰落走向了终结。

[关键词]鲁国;晋国;晋平公;邦交

鲁国自参加践土之盟后开始臣服于晋国,百年来鲁侍晋极尽恭敬,可谓“行理之命无月不至,贡之无艺(极)”。晋国也深知“鲁不贰,小国必睦”的道理,鲁国的向背,晋、鲁邦交的走向甚至可以影响到东方诸侯的得失。

公元前558年(晋悼公十五年),年仅三十岁的霸主晋悼公去世。次年,晋国卿大夫奉年仅十岁的太子彪即位,是为晋平公。此时的晋国,主弱臣强,不甘臣服于晋的齐灵公(姜环)趁机与邾、莒两国交替伐鲁。晋国正卿中行偃(中行献子)在处理完国丧之后,陪同晋平公率军沿黄河而下,会于?梁(今河南济源西)。晋国以霸主的姿态命令齐国归还鲁国土地,并且执拿了邾宣公、莒犁比公以示惩戒。鲁国也因此再次躲过了齐国的攻伐。

晋、鲁两国虽同为姬姓,但在春秋前期并没有直接交往。鲁为周公之后,因“周公夹辅两朝,有大勋劳于王室,伯禽封鲁,土田附庸,倍敦诸姬,号称‘望国”。但由于过多的保存了旧体制,限制了发展,春秋以来国势渐衰,长期受到北部近邻齐国的武力压迫。

鲁国君臣也认识到:必须寻求一个大国的保护才可以免受齐国的威胁。所以在前634年,鲁僖公派公子遂(东门襄仲)与臧文仲(臧孙辰)前往楚国结好,依附于楚。前632年(晋文公五年),晋国讨伐卫国,鲁国派大夫公子买帮助戍守卫国。在楚国救卫不克后,鲁国开始惧怕晋国,杀公子买以讨好晋国。但因当时晋、楚双方的胜负尚未见分晓,所以鲁国还不敢开罪楚国,便向楚国解释说公子买是因为没有完成戍守任务才会被杀。等到楚国城濮战败后,鲁国马上顺势倒向了晋国,鲁僖公参加了晋国主导的践土会盟,承认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

前630年(晋文公七年),东门襄仲“初聘于晋”,前625年(晋襄公三年),鲁文公“如晋”。自此,鲁国不断地像晋国朝聘纳贡,不仅积极参与晋国发起的征、伐、会、盟等军事活动,甚至不惜越礼谄媚于晋国。前570年(晋悼公四年),孟献子(仲孙蔑)陪同年仅六岁的鲁襄公朝晋时,竟然让鲁君向晋悼公行稽首之礼。晋国虽为霸主,然而毕竟与鲁国同列为诸侯,连晋国大臣知武子(知?)也惊言“天子在,而君辱稽首,寡君惧矣”,而为鲁君相礼的孟献子则答道:“以敝邑介在东表,密迩仇雠,寡君将君是望,敢不稽首?”

鲁国侍晋之恭敬,不仅是因为晋国的霸主地位,更为迫切的当然是希望得到晋国的保护以求避免齐、楚的侵伐。若非如此,又何以会向晋君稽首下拜?诚然,国力强盛的晋国也总是能在鲁国受到齐国威胁的时候,提供一定的保护。

前555年(晋平公三年),齐灵公再次率军攻打鲁国北部边境,晋国出兵救鲁,由此爆发了“平阴之战”。齐国自桓公去世以后,霸业衰落,虽居晋国之下却并不甘心,曾在齐顷公(灵公父,姜无野)之时与晋国公开抗衡。前589年(晋景公十一年),齐、晋“鞍之战”爆发,?献子(?克)率兵车八百乘与鲁、曹、卫联军大败齐师,齐顷公险些被俘。齐国被迫屈服并且归还了鲁国的“汶阳之田”。鞍之战后,齐国慑于晋国的威势,三十年来与鲁国相安无事。前567年(晋悼公七年),齐灵公灭掉了莱国,国势有所上升,便不再甘心受到晋国的制约。溴梁之会上,齐灵公并未到会,派去会盟的大夫高厚在宴会时赋诗“不类”,明显表示出叛晋之意。盟誓之时,竟然逃归,之后又两次伐鲁,鲁国只得派叔孙豹(叔孙穆子)向晋国求救。叔孙豹在面见中行献子与范宣子(范匄)时哀称“敝邑之急,朝不及夕,引领西望曰:‘庶几乎!比执豆间,恐无及也”。

晋国在处理完内部事务之后,马上以霸主的名义于前555年冬,召集鲁、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会师于鲁济。合十二国共同伐齐,从晋诸侯无不至,这样的规模在整个春秋时代都是极为罕见的。齐灵公登巫山(今山东平阴东北)望晋师,被晋国的虚张声势所吓,以为漫山遍野都是晋军,连夜弃军而逃。诸侯联军乘机进入平阴,追击齐军。鲁、卫两国都请求进攻险要的地方,并配合晋军连克京兹(平阴南)、?(平阴西)、围困卢(今山东长清西南),接着长驱直入,攻至齐都临淄城下,并焚毁四郭及雍门。诸侯之师驰骋齐境,“东侵及潍、南及沂”而返。

第二年(前554年),晋国正卿荀偃因瘅疽病逝,范宣子继任为执政。鲁国正卿季武子到晋国拜谢平阴之师,在席间听到范宣子赋《黍苗》后,马上再拜稽首,言称:“小国之仰大国也,如百谷之仰膏雨焉。若常膏之,其天下辑睦,岂唯敝邑”。将鲁国与晋国的关系比作百谷对雨水的依赖,希望得到晋国的润泽。并赋《六月》,将晋平公比作尹吉甫,极尽媚意。范宣子也准备继续伐齐,后因齐灵公去世而作罢。

前553年(晋平公五年),齐庄公(灵公子,姜光)同晋国讲和。鲁国则意识到齐国不会善罢甘休,在前一年便连续修筑了西郭和靠近齐国的武城(今山东嘉祥县内)以加强防御。前550年(晋平公八年),齐庄公果然为报平阴之役向晋国发难,把因内部斗争失败逃亡到齐国的栾盈及其党羽送回国,并乘机进攻晋国,夺取朝歌(今河南淇县,甚至打到少水(今山西沁水)。次年(前549年),鲁国孟孝伯(孟羯)出师侵齐为晋复仇,后又遭到齐国崔杼(崔武子)的进攻,不得已再次向晋国求援。晋又会诸侯之师于夷仪(今山东聊城西南)准备伐齐,适逢齐庄公被崔杼弑杀,齐人便归罪于庄公,向晋国求和,鲁国也得以有喘息之机。

鲁国在得到晋国保护的同时,也不得不受到晋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压制和掠夺,尤其在晋平公时期最为严重。自前550年,公族栾氏被族灭之后,晋国六卿擅权局面正式形成。公室日卑,国内矛盾不断激化,霸业已渐趋衰落,但对中小诸侯国的剥削压榨却愈加沉重。鲁国对晋国已到了“职贡不乏,玩好时至,公卿大夫相继于朝,史不绝书,府无虚月”的程度。晋国“大夫多贪,求欲无厌”,以致使鲁国到了“不堪晋求”的地步。

除了经济上的压榨,鲁国与其它小国的矛盾也常常受到晋国的干涉。鲁国曾与杞国有土地争端,而晋平公母为杞国之女,晋国派人要求鲁国退还杞国土地,因鲁未全部归还,前535年(晋平公二十三年),晋国再次派人索要,当时鲁昭公正在楚国,季武子以“君之在楚,于晋罪也。又不听晋,鲁罪重矣。晋师必至,吾无以待之,不如与之”相劝,鲁国不得不归还杞国土地。事实上早在此事之前,两国就已发生过不愉快。前544年(晋平公十四年)的时候,晋悼夫人就曾央求晋平公帮助杞国筑城。而这项工程也就很自然的摊派到东方诸国身上,晋平公派知悼子(知盈)合诸侯大夫之力为杞国筑城,鲁、郑等国不胜其烦。郑国的子大叔(游吉)就直言“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诸姬是弃,其谁归之”。东方列国已对晋国流露出很大的不满情绪。

作为诸夏盟主的晋平公本人也缺乏中原霸主应有的政治素养,一生好酒、乐、女色。舅(杞孝公)逝不撤乐、大夫(知盈)卒不撤酒,娶四姬于内,厚敛诸侯于外。剪除公族栾氏而不忧,又大兴土木筑?祁宫,诚如史言“晋成?祁,诸侯朝而归者皆有二心”。

前532年(晋平公二十六年),晋平公卒,晋国公室益弱。六卿忙于积蓄火并力量,再也无暇顾及东方事务。在其后的岁月中,郑、卫等国先后叛晋修好于齐国,鲁国感到晋国日益孤立,再也难以保护自己,便采取了比较现实的策略,于前500年(晋定公十二年)同齐国媾和,这标志着鲁国对齐国的屈服。

前499年(晋定公十三年)冬,“及郑平,始叛晋也。”杜预言:“鲁自僖公以来,世服于晋,至今而叛,故日始。晋因赵、范内讧,同盟解体,于是齐、郑、卫、鲁四国之好逐渐形成,晋遂失诸侯。”所言不虚!

猜你喜欢
晋平公邦交鲁国
双重竞合: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双边安全互动
反话救人
反话救人
师旷撞晋平公
略論春秋時期的邦交文書
春秋时期楚国邦交研究
柳季与岑鼎
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哥斯达黎加宣布与古巴复交
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