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016-01-14 02:14毛锐
科教导刊 2015年35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教育

毛锐

摘 要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本文结合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当前责任意识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角度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实效性。

关键词 责任意识 教育 原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12.006

Abstract Cultivate awarenes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focu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is paper combines with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responsibility awareness education,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ducation of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from family, school,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point of view in-depth analysis of issues arising the reason, in order to increase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training.

Key words responsibility awareness; education; cause

当代大学生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完善和改进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机制建设,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给责任意识教育工作带来了重大的挑战。

1 当前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对责任意识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现代教育理念一改传统教育的做法,越来越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然而,在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下,很多高校对责任意识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存在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高校在专业设置中更多考虑的是市场的需求,而忽视了对学生个体成长培养的需求。教育工作者自身对于责任意识教育认识程度不够。教师要根据大学生身心特点,在培养学生智能的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尽管一些教师已经意识到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信仰缺失、缺乏社会责任感等问题,有些教师还呼吁要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但很少有人去思考运用何种途径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1.2 责任意识教育方式单一

高校责任意识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方面,但目前我国高校的状况是,责任意识教育仅仅表现为一种倡导,其效果并不明显。具体表现是,以传统的理论传授方作为主导教育方式,缺乏灵活性,不能根据大学生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在这种理论传授的教育方式下,学生对知识只能被动接受,而不能真正融入到课堂中,不能产生共鸣,这样就很难对责任意识教育产生兴趣。

社会责任意识需要依赖于社会实践活动,人是社会的产物,责任意识的培养仅仅依靠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实践是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在实际运行中,受到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经费等方面的限制,实践教学环节往往被压缩,出现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这将严重影响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到责任意识教育的效果。

1.3 责任意识教育师资队伍不完善

当前,在我国高校,承担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工作人员主要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者数量在逐年增长,但速度远远低于招生数量的增长。作为学生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在于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包括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等方面,工作内容较为繁杂,使其花费大量精力,很难有精力对于学生责任意识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教师的考核指标也转变为可量化的教科研成果。很多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题的申报、文章的撰写、职称的评定上,而忽视了作为教师本身应该负有的教书育人的责任,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责任意识教育的效果。

1.4 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

近些年,高校大学生道德问题和社会责任感缺失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要求高等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和思考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需要改造学生的主观世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的、完备的管理体制来保障其实施。目前高校内部的管理体制还难以保障责任意识教育职责的顺利履行,工作职责不够明确,容易出现责任推托现象。在高校中,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将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责任托付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忽视了其他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从高校教育的评价制度来看,责任意识教育的评价体系尚处于建设阶段,还没有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一些学校只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道德指数的标准。依赖于单纯的考试方式,不能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效果。因而,在缺乏有效评价体系的条件下,难以保证责任意识教育顺利开展。

1.5 社会教育力量未充分发挥作用

如前所述,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共同促进责任意识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家长的行为举止和思想道德素质对其子女的道德品行的塑造产生重要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其过于溺爱,替子女承担了过多的责任,既包括家庭责任,又包括社会责任,导致了子女没有形成感恩意识和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同时,家庭与学校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不能协同配合,家长不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和在校期间的具体表现。此外,大众传媒的德育功能越来越强大,为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提供了很多正面的教育素材。当前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没有依赖大众传媒的力量,仅仅依靠传统的教育资源很难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处在经济全球化、思想多元化的背景下,其责任意识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高校教育理念有关,又与家庭教育理念和社会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接受教育的情况有关。

2.1 学校教育理念的偏差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的引导和教育才能体现出效果。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历了十几年的学校生活,因而,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效果由其整个在校期间的教育状况决定,而并非仅仅指高校的教育效果。

(1)教育缺少连续性。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个连续的过程,如果中间缺少某个环节,就会造成教育的缺失,学生在人格的塑造上就会显现出某些问题。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思想品德教育应贯彻始终,然而在中学阶段,学校多以升学率为衡量指标,而忽视了学生德育的重要性。

(2)教育方法较单一。当前高校习惯将责任意识教育寓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对于在教学之外的责任意识教育活动的开展还很欠缺。这种单一的责任意识教育方法势必会影响到责任意识教育的效果。此外,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方式通常以理论灌输为主,学生常常会感到枯燥无味,也难以在学生中产生共鸣。

(3)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高校的责任意识教育工作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责任意识教育这项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专业的教师进行专门的教育。目前除高校思政课教师外,学生辅导员是从事这项工作的主要师资。但长期以来,高校学生辅导员专业化程度不高,辅导员队伍稳定性较差,很多辅导员只是把目前的工作作为跳板,期待着能够转入教师岗位,同时由于辅导员工作内容较为繁杂,因而投入到学生品德教育中的精力很有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责任意识教育的效果。

(4)校园文化建设程度不高。校园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校园文化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其建设程度的高低也关系到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效果。当前,许多高校很重视校园建筑、设施等硬环境,引进了高科技的仪器和设备,而忽视了对学生品德培养和形成具有关键作用的软环境,软环境建设的缺失将不利于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2.2 家庭教育理念的误区

尽管走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已经不再以家庭作为其生活的重心,但父母的道德品行仍然深刻的影响着他们,父母的教育理念对其责任意识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社会竞争愈发激烈,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很多父母认为子女今后的工作选择要比学习本身以及道德品行的培养等方面重要得多,因而在无意间表达了这种思想倾向,子女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逐渐忽视了责任意识的养成。同时,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对父母依赖程度较高,父母也已习惯了承担本应由子女承担的责任,使得子女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社会责任意识淡薄,难以自觉形成责任行为。

2.3 大学生自身原因

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多为90后独生子女,家中没有兄弟姐妹,不习惯在生活上照顾别人,习惯了任何事情都依赖父母,做事角度多从自身出发,缺乏独立能力,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建立社会责任的基础。缺乏对社会责任意识的理解使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难以适应角色的转换,因而责任意识教育面临很大挑战。同时,大学生参与社会社会实践的意愿也不高,这是责任意识教育面临的另一挑战。责任意识的培养需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养成,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并逐渐发展和最终稳固的个人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大学生普遍缺乏实践意识,一些同学从来不参与社会实践,造成责任意识教育成为空有理论没有实践的一套学说。

2.4 社会环境的因素

市场经济发展了经济学中的利益最大化理论,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人们更关注的是自身利益,容易形成功利主义倾向,想问题办事情会以对自身是否有利作为出发点。在功利主义思想影响下,人们追求的更多是做事的效率,而忽视了做事的方式,甚至有时因为追求物质诱惑而做出违背道德、触犯法律、放弃责任的事情。因而,责任意识教育任重而道远。同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现代传媒迅速发展,追求经济利益也成为其发展的主要动力。大众传媒应该为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提供正面的素材,然而,一些媒体为了获得大众的关注,在报道中会故意夸大事实真相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如果大众传媒不能发挥正面的教育作用,就容易引发大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歪曲认识,可能会产生责任意识淡薄或错误的责任体验,影响到责任意识教育的效果。

本文为2014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国梦”视阈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研究》(课题批准号GH1443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郭金鸿.道德责任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 田秀云.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 施一满,刘新庚.转型时期大学生自我教育缺失原因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0(5).

[4] 夏春雨.试论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手段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6(1).

[5] 程东峰.责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教育
大学生恋爱过激行为分析
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有效提升少儿图书编校质量探析
浅谈韩国犯罪题材电影中的特点
军队财务收支管理创新分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