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灿 张远
摘要: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教学研究中,给传统的教学评量标准和方式带来冲击的同时,也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始思考如何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智能水平对其做出相对公正的教学评量。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学习成效;评量;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8-0208-02
一、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该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这组智能中的各种智能不是以整合的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的。支撑多元智能理论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智能: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数理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音乐智能(Musical/Rhythmic)、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Social)、自省智能(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和自然智能(Naturalistic)。尽管每种智能彼此独立,但在解决问题时各项智能通常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类在各项智能之间表现出其特有的天赋才能,关注智能类型和不同学科学习类型的差异,对我国当前的教学观和学习成效评量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二、传统学习成效评量的弊端
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评量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测学生在特定阶段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评量有利于促进教和学,反之则可能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传统“一元智能”的评量方式和标准多用于发现学生的不足、查漏补缺,只体现了教育评量的诊断功能,同时对所谓的学困生而言,这样的评量带给他们的则是负担和压力,不利于发挥评量该有的激励作用。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传统评量体系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引起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反思。
1.评量内容不够全面。传统的学习成效评量多是“一元”的,即评量的只是通过考试展示出来的学生的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在传统教育中经常出现这样的评价:如果一个学生“四肢发达”,他必然是“头脑简单”;“这个学生画画不错,可惜成绩不行”。这样的评量显然未将体育、艺术等才能纳入个人的智能范畴,仅仅将学习成绩作为学生“智商”高低的评判标准。这种“一元”智能评量忽略了学生各项智能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才能的充分展示,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唯学习成绩“马首是瞻”的错误导向,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
2.评量结果过于绝对。传统的学习成效评量多停留在对具体的知识点和技能等认知领域层面上,忽略了可能会对个体最终成绩产生影响的诸如习惯、态度、性格、思维等心理和情感因素,这样的评量只能是片面的或者阶段性的。如果以此作为对学习成效的最终评量结果,对在学习或考试阶段由于某些特殊原因而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会造成极大的心理阴影,甚至会使学生从此一蹶不振,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评量结果忽略学习过程。传统的学习成效评量多以终结性评估为主,即以试卷成绩作为评量学习成效的唯一标准,过分强调分数的唯一性,而整个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学习和思维过程却很少纳入最终的评量。一次单纯的考试很难真实、全面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水平,也难以给教师和学生双方提供有效的信息反馈。而忽视过程学习的评量只会误导学生重分数、轻过程,平时不认真进行科学探究,考试时绞尽脑汁地设法过关,出现一批毫无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教育复制品,完全丧失了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学习成效评量的挑战
致力于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的坎贝尔等人曾经指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评量应该符合:(1)评量是多角度的;(2)评量需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3)评量要反映教学信息;(4)正式与非正式评量同等重要;(5)学生是主动的自我评量者。这样的评量原则与我们一直实施的传统评量差异较大,我们主要或者说是只关注了评量对教学信息的反映作用,尤其是寻找学生缺点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同样重要的几个方面。显然,多元智能理论对现有的学习成效评量提出了新的挑战。
1.对评量功能的挑战。传统的评量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找出不足、查漏补缺,注重对学生的负面评量。在肯定其诊断功能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过于侧重学生错误的评量会让学生感觉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认可,对其自信心是沉重的打击,对以后的学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丧失兴趣。多元智能理论的评量观体现了评量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始终将促进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涵盖了对学生优势和弱势智能的评量,在肯定其成绩的同时也对弱项给予了鼓励,更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对评量主体的挑战。传统的评量主要是不同任课教师通过其课程考试对学生进行本门课程学习效能的评量,评量结果相对不够全面和客观。多元智能理论主张评量主体的多元化,使学生参与到自我评量之中,成为评量的主体,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的互评,并听取和尊重家长及社会对学生的评量,使对学生的评量更加科学、客观、公正。
3.对评量方式的挑战。传统的评量方式主要是通过各种考试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考试能体现的只是学生智能的少数方面,是学科知识中可以量化的一小部分,远不足以体现学生真正的智能水平。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能的本质是个体解决问题和生产创造有效产品的能力,而不只是单纯记忆、理解某一具体知识点的能力。如此,评量的范围就得到了极大地扩展,可以是掌握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实践的能力等。评量方式越多元化,对学生的评量就会越客观、越全面。endprint
四、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学习成效评量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在注重八种智能整体性的同时,特别强调个体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的智能差异,即个体的智能各具特色,无所谓谁高谁低,只是所谓的“聪明”表现在不同方面而已。这就促使教师必须以全新的视角重新思考和认识教学对象并改进评量方式。那么该如何相对公正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评量呢?
1.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个体间的智能差异主要在于不同领域的智能组合,即他们的聪明才智会侧重表现在某些领域。实际上并不存在所谓的学困生,每个学生都有其优秀的一面或多面,教师应尽量多角度地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他们身上的优点,正确看待他们的发展差异,而不是用整齐划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不仅是对个体人格的尊重,也是对其心理和生理的尊重。
2.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Gardner认为,智能是“一种加工信息的生物心理潜能,这些信息能在某文化形态中激活,并对某种文化进行有价值的问题解决或产品创造”。潜能的激发取决于文化所重视的价值观及所提供的机会以及个体自身、家庭、教师或他人影响下所做的选择和决定。每个学生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结构注定了他们都具有成才的潜力,其组成和成熟度因时间的推移而不尽相同。教师应尽量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智特性,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和评量方式,多元化地挖掘他们的优势智能,扩大兴趣点,增强自信心。
3.制定多元评量标准。传统的评量方式仅限于考试,过于倚重考试能力。评量标准往往也只局限于学生的语言和数学逻辑能力,多半只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对其他方面的智能评估。多元智能理论是对过度标准化测试的挑战,它强调智能公平(intelligence-fair)的评量。如果只是单纯地以标准化的测试对学生进行评量,结果不仅不客观,对学生也不公平。教师应在了解学生智能倾向的基础上,克服以偏概全的偏见,在过程和动态中对其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持续评量,加大形成性评估的比重,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以确认学生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
五、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对教育改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估等多个方面。如果教师能对学生进行持续的、多角度的观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制定相应多元的评估标准,不仅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有利于构建和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
参考文献:
[1]Gardner,H.Multiple Intelligence:The Theory in Practice[M].New York:Basic Books,1993.
[2]Gardner.R.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London:Arnold,1985.
[3]Campbell,L.Campbell,B.& Dickinson,D.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Multiple Intelligences [M].Boston:Allyn & Bacon,1996.
[4]http://blog.sina.com.cn/s/blog_8952b4f801011woz.html
[5]http://wenku.baidu.com/link?url=ZyDE_JibMqobQIG65p
S9TJmcOq4RFY0jU9iHCa0gfeYvX34U95ZmJSIdwgCOtdY4
HWfkPN7hPW1X2V73IQL75yiCg7HZdRaYkBvEi6n_Mxy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