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丹
摘 要:留守儿童群体存在着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这一群体最大、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有: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常性格比较内向不合群;情绪暴躁,容易失控;由于心理问题而导致行为失范等等。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其次是学校教育不足,再次是社会关爱缺乏。要采取措施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完善家庭教育,加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缺失。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號:1002-2589(2015)33-0041-02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中国的流动人口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就是其中之一。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父母一方或双方离开家乡长期在外务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长期由其他人照顾的未成年人。
2014年据全国妇联最新调查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 102.55万,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近些年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层出不穷,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是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各项研究显示,留守儿童群体存在着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这一群体最大、最突出的问题。国内相关调查显示,43%的留守儿童或多或少存在心理健康问题,15%的留守儿童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疾患。由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悲剧时有发生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2015年6月9日,贵州省毕节市4名留守儿童(系兄妹)在家集体喝农药自杀身亡,经调查,其父母先后离家,四兄妹长期独自生活。同样是贵州毕节,三年前发生了5名留守儿童因为在垃圾箱里生火取暖被闷死的悲剧。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因为缺少严格管教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辍学、厌学现象更是普遍。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2012年“全国留守儿童健康人格研讨会”发布了我国首份“留守儿童健康人格报告”,称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缺陷问题堪忧,突出表现在学习焦虑、与人沟通处事敏感、易冲动等方面。
1.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由于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不在身边,隔代监护人只是抱着让他们吃饱穿暖、不出事的态度来管教他们,不注重培养或者说没有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品行,很多孩子便表现为纪律性差,自觉性差。比如:上课不认真听讲,做小动作,学习缺少主动性、积极性,知难而退,有的孩子在父母外出打工后甚至出现了厌学、弃学现象。
2.留守儿童性格比较内向不合群
调查数据显示,有46%的留守儿童在父母离家后变得沉默寡言、不爱和他人交往;有17%的儿童变得不服从祖辈管教,非常叛逆;有28%的儿童性格变得暴躁、冲动。很多留守儿童性格比较内向,放学回家后一般就在家里看电视,很少出门,不喜欢和人打交道,大点儿的孩子喜欢到网吧去,沉溺于网络世界。主要在于这些孩子与父母长期分开,严重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不愿与人交流,久之就容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
3.留守儿童情绪暴躁,容易失控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隔代监护人思想观念又相对保守落后,重养不重教、重物质轻精神,很少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根本无法切实感知和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动态,孩子内心的想法无人交流,情绪无法宣泄,长期压抑在心理,性格容易变得暴躁。很多留守儿童打架等暴力事件频出。
4.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导致的行为失范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情绪也可能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情绪极其压抑、无处宣泄而导致的悲观厌世,就像贵州毕节留守儿童自杀事件一样,他们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便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而另一个极端便是暴力,他们通过违法犯罪,用暴力手段来宣泄自己,体现自己的存在。
有一些学者通过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对比来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湖南省衡阳县滨江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做了对比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在学习适应性、厌学心理、情绪稳定性、环境安全感、自信及自控心理、攀比意识的问题上更为普遍。留守儿童学习适应性较差、情绪稳定性差、缺乏环境安全感、自控心理差等方面的问题较为严重。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的缺失是最主要的原因。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远离家乡,与孩子沟通时间很少,一般就是通过电话联系,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生活和关爱。全国心系好儿童系列活动组委会于2010年5月25日首次发布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析报告》显示:32.9%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每天会和孩子联系一次,39.8%的家长每周会和孩子联系一次,21.1%的家长每个月才和孩子联系一次,4.9%的家长每年才和孩子联系一次,1.3%的家长甚至和孩子没有联系。不少隔代监护人对留守儿童较为迁就和溺爱,再加之大多数老年人没有文化知识,对孩子进行不了学习上的辅导,孩子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由于年岁较大,对儿童的道德品质、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管教力不从心,以致留守儿童逐渐养成任性、固执、脆弱的性格;而上代监护人较多采取不管不问的教养方式,他们会因监护对象不是自己亲生的而不敢严格管教,对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约束,留守儿童在上代监护人家中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遇到烦恼容易选择自行解决或压抑的方式。
2.学校教育不足
学校教育不足也是造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一个原因,一方面,学校及教师意识不强,并没有意识到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发展是他们的责任,毕竟目前我国多数学校还是追求学习成绩,看中升学率,认为只要学生们的学习搞好了,学校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据调查,有一半的老师从来没有对学生进行过家访,可看出学校及老师没有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导致农村地区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教育理念等多方面欠缺,他们缺乏足够的资金去聘请专业心理教师、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在这些困难面前,很多学校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3.社会关爱缺乏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心理健康的关注,不仅仅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也有社会的责任,尤其是留守儿童所在的县乡村基层单位。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目前的社会环境复杂,良莠并存,政府对某些场所缺乏有效管理,比如有些黑网吧、游戏厅等就隐身在很多中小学周围,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和管教,又因为年龄小缺乏自控能力,很容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而误入歧途。同时多数村干部认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是农民工自己家的私事,并不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也是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一大原因。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对策
1.完善家庭教育
要想孩子有健康的心理和生活,最重要的让其生活在父母的家庭环境中,所以,如条件允许,应该避免父母同时外出打工或者可以带上孩子打工。在父母双方都出去打工期间,要妥善安排好留守儿童的生活,尽量给孩子找有责任心、合格的监护人,应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在学习、生活、身体、精神等各方面的状况。应该尽量抽出时间,多回家看望孩子,平时多与孩子沟通,不应该只是叮嘱孩子学习,要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多问一下孩子们与监护人之间相处得如何,有什么问题,在合适的时候尽量多给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意见。要多了解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都有哪些问题,让孩子积极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家长还应当及时和孩子的老师加强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积极和老师一起探讨来共同解决孩子面临的困难。
2.加强学校教育
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聘请专职专业的心理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配备高素质的教师,每位老师负责从班级中选出几名留守儿童,与他们结对帮扶经常找他们谈心。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监护人档案,定期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向他们介绍孩子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的状况与变化,让学校和家庭来共同关爱留守儿童,关心他们的生活,指导他们的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社会教育不可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因复杂,要比较好地解决改善这一问题,同样需要各方共同的努力。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基层政府来说,要做好各方的协调工作。首先,要将留守儿童群体纳入其工作体系,应该清晰掌握每个留守儿童的状况及面临的问题,如吃穿等生活方面是否有困难,是否辍学等,然后根据孩子们的具体状况施以解决方案。如果基层政府部门如乡村级部门能够积极对待这一群体问题,那么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得到很大改善,也避免了很多极端事件的发生。同时,要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对危害留守儿童的环境和事件加大惩处的力度,给予这一群体更多的安全感,会极大地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协作,建立全方位的社会支持系统,全社会共同努力让留守儿童拥有健康的心理、快乐的童年,尽最大的努力给他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刘媛媛,马北北.农村留守儿童人格存缺陷 心理健康问题堪忧[N].中国青年报,2012-07-07.
[2]劉大佳,等.湖南省衡阳县滨江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3(5).
[3]陈荞.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调查报告发布——三成留守儿童有心理问题[N].京华时报,201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