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峰
【摘要】随着教改的全面深入,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培养学会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需要实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更新,而将模型思想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则能够有效的辅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而化难为易,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首先对模型思想进行了阐述,其次为如何将模型思想有效的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了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模型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 融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069-01
在小学教学中,数学学科作为主要学科之一,要求教师要针对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特点实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而实现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与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而模型思想的诞生与融入则能够辅助学生实现对复杂且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在明确知识间所具有的逻辑关系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全面提升该学科教学的质量效率、落实新课改的全面要求奠定基础。
一、数学模型思想综述
所谓的数学模型思想是指将数学中的理论知识内容化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将抽象知识具体化,促使学生缕清知识间所存在的关联性,进而能够将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在全面落实新课改要求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实现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促使学生构建出完善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奠定基础,同时这也是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实现深入的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性前提。与此同时,将模型思维融入到数学教学中,还能够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开辟新途径,以在打破传统应试教育体制束缚的同时,为提高该学科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二、将模型思想完善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对策
在实际落实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基于传统灌输填鸭式教学模式的长期束缚,教师的教学理念滞后,以教师为课堂教学主体、以“粉笔+黑本”为教学手段下的教学思路,致使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明显偏低。与此同时,基于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育的实际特点,在面对枯燥难懂的数学知识时,其抵触性情绪较大,难以对该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长期处于被动地位下,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整个课堂教学氛围过于压力。而将模型思维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则能够为完善解决如上问题提供新出路。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做到:
(一)结合教学内容实现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
数学知识本身就如同艺术一样,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而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在于服务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模型思维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对数学理论知识的有效解决,进而化抽象为具体,就需要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出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利用现有的思维能力来理解吸收理论知识,并掌握知识间的关联性,为做到活学活用奠定基础。比如:在讲解《统计》这一章节时,要求学生要学会加减法运算,而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其愿意去思考,就可以创设相应的生活化情境来化难为简。如:妈妈带着小雷去电影院看电影,小雷要买一桶爆米花、一杯可乐、一个冰淇淋还有一包薯片,那么妈妈一共要给小明买几份零食。而妈妈对小雷说垃圾食品吃多了不好,所以不能买可乐,那么小明现在有几份零食。这一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能够通过生活化模型的构建来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内容。
(二)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以促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建模中
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以充分重视,以自身引导作用的发挥逐渐将学生带入到建模实践中,进而促使学生能够逐渐具备利用模型思维来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设问等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通过思考的过程中实现对问题的解决,实现对理论知识的有效应用,完成建模的过程。比如:针对“角的有关知识”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物体以多媒体进行展示,比如圆形的钟表、小红旗、三角板等,然后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探讨这些实物有什么特点,然后进行分类,针对三角形的物体,让学生总结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以自己的理解来画出角的模型,再与教材进行对比,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进而总结出角的组成元素。在此过程中,学生在积极参与建模的同时,实现了对相关概念的总结。
(三)注重模型在实践中的应用,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模型思想
在数学教学中,实现建模思想的应用能够辅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实现对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进而提升该学科教学的质量并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而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目标,要想确保学生能够实现对理论知识的活学活用,具备以一反三的能力,则就需要注重模型在实践中的应用,确保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借助这一思想模式去分析问题。针对实践应用类知识,教师可以借助建模来引导学生更好的去思考问题,促使学生逐渐具备建模的能力。比如:比如针对“周长相等条件下,相应长与宽相等时,那么能够得到面积最大的图形”,教师设计出这样的问题:欢欢家想用一条28米长的木栅栏围出一个小花圃,要想将花圃的面积围至最大,应该围出什么形状最合理。带着这一实际问题,学生进行画图建模与思考,进而总结出这一结论,从实践回归理论,再以理论去指导实践的过程能够为促使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实现学以致用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将建模思想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辅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的抽象知识内容,同时在参与建模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使其逐渐具备建模思想,为日后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同时以自身的积极引导来确保学生参与到建模中,并注重模型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的应用,以促使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实现对知识的内化吸收,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数学学科教学的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冯昊.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9:224.
[2]毕春兰.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心得[J].赤子(上中旬),2014,10:175.
[3]毕春兰.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心得[J].赤子(中旬),2014,1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