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高校师德状况调查报告——以北京某“211”理工科高校为例
纪怡,任建东
(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876)
摘要:为了了解高校师德的现状、优势和问题,为师德建设工作提供改进方向,特以北京某“211”理工科高校为样本、以“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理念为先,学子评价”为主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追踪访谈。数据分析显示,师德状况总体良好,但在教学能力、教育理念、素质修养、儒雅风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师生间缺乏交流且教师态度有待改善。
关键词:理工高校;师德;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15)01-0129-04
收稿日期:2014-12-05
基金项目: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编号bupt258。
作者简介:纪怡(1994— ),女,陕西富平人,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管理学。任建东(1966— ),男,陕西商洛人,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伦理学。
Abstract:Teachers’ ethics affect young generation’s thinking, personality and choic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orality,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provide direction for construction work, we took several undergraduates from a “211” college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Beijing as study objects. Through the data, we know that teachers’ moral status is generally in good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eaching ability, educational philosophy, cultivation of personal qualities and scholarly bearing. Teachers’ attitudes and communication toward students still need to be improved.
一研究目的、内容及思路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状况的好坏不仅关系着教学质量、校风学风,更是影响着学子的价值观和民族国家的未来。我国理工科高校众多,其校园文化、科研追求、师道师德都显示出不同于其他综合性高校的特点。本研究选取了北京某“211”理工科高校为主体,以“师德状况”为主题对其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在分析数据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形成了这篇调研报告,以反映理工科背景下的高校师德现状,发现突出的优势和问题,为理工科高校改善师生关系、提升教学质量、进行师德建设提供数据参考。
虽然对师德学界存在着许多不同见解,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指高校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总和”[1]这一核心理解不存在分歧。在师德内涵上,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即“学高为师——师德之基,身正为范——师德之本,热爱学生——师德之魂”[2]。基于上述理解,课题组将师德状况问卷调查的主题分为五个方面: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理念为先和学子评价,与此对应编制了调查问卷进行了实际发放,以获取定量调查的数据。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同学们内心深处对师德的看法与期待,弥补定量研究的不足,课题组选取了该校10个学院的10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进行了深度访谈。课题组力图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师生交往中师德表现突出的个案以及个别同学对师德状况更为具体的评价、建议与诉求;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归纳出该校大多数大学生对学校教师师德行为的评价、对师德重要性和满意度的评价以及对师德建设的建议。
参与填写本次“师德状况调查问卷”的同学共有230人,该校全日制在读本科生约为13960人,本次调查人数占本科生总数的1.7%。其中填写电子版问卷的同学56人,填写纸质问卷的同学174人,问卷全部采取随机发放。研究组实际收回问卷225份,其中有效问卷212份(电子版56份、纸质版15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17%。填写问卷的同学中,男生132人,占样本62.4%;女生80人,占样本37.6%。一年级学生4名,占1.8%;二年级学生52名,占24.5%;三年级学生109名,占51.4%;四年级学生47名,占22.2%。工科类学生144人,占67.9%;理科类27人,占12.7%;艺术类4人,占1.9%;人文社科类37人,占17.5%。接受“师德状况”访谈的同学共有10名,分别为该校10所不同学院的全日制在读本科生。
二调研结果与数据分析
在教师师德满意度评价中,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学生分别占16%和52%,选择“一般”的学生占27%。说明大部分的学生对一线教师师德持比较满意态度,一线教师在师生互动中表现出了符合多数学生认可的师德行为。而在行政教辅部门师德评价中,选择“态度欠佳”、“效率欠佳”和“两者皆差”的学生加总比例为55%,选择“两者俱佳”的学生占13%,“不清楚”的占18%。即有过半的学生对行政教辅部门的师德状况尤其是效率方面不满意。学生与行政教辅部门接触并不多,交往主要是围绕学生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行政教辅部门掌握着比学生更多的信息,双方处于不对等地位。而在行政教辅部门教师的考核中,为学生服务的态度和效率并不在考核范围内,且并不存在学生对此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因而在这个问题上,主要依靠的就是教师的职业自律和自我约束。从结果来看,与一线教师相比,行政教辅部门教师评价较低,拉低了学校的总体师德水平。因此,加强非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刻不容缓。
我们把师爱概括为平等、公正、真诚、奉献这四个方面。在调研中我们通过“老师有不公平对待学生的现象吗?”来调查平等状况。结果是选择“经常有”的学生占19%;“偶尔有”的占25%;“没有”的占51.9%;“不清楚”的占14.2%。在回答“你和老师在课余时间有无交流联系?”的问题上,仅7.1%的学生表示这种交流联系“经常有”,63.2%的学生表示“偶尔有”,29.7%的学生表示“没有”。可以看出,大学教师除上课时间外,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确实较少,跟学生之间也不是很熟悉。在问卷中,关于“你的老师能否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一项, 41%的学生认为老师“都能”做到;51.4%的学生认为“部分老师能”;4.7%的学生认为“都不能”;还有2.8%的学生选择了“不清楚”。问卷中,我们设计了“老师能否让你信赖并且使你愿意在遇到困难时向他求助?”的问题,结果是有17.5%的学生选择了“都能”;66%的学生选择了“部分老师能”;5.7%的学生选择了“都不能”;10.8%的学生选择了“能信赖但因其他原因不愿求助”。可以看出普遍来说,目前学生对于老师还是比较信任的,但在信任获取上老师之间的差距比较大。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过分亲近异性学生”和“利用职务之嫌”这两个问题上,并不是所有教师都可以严于律己、以身示范。其影响是十分恶劣的,应该引起重视。异性师生在交往过程中应该把握好尺度,切勿将“师爱”与“过分亲近”相混淆。在“利用职务之嫌”的问题上涉及的方面比较多,比如某同学在访谈中表示“不太能忍受的就是曾经有老师在课堂上给自己打广告,让大家去上他办的补习班。”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老师让学生帮助自己办家庭私事,让学生帮助自己完成学位论文或是代替自己上课等。有一些老师掌握着科研经费和学生的实习工资,侵吞科研经费,克扣学生工资,引起了许多不满。这也与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相背离,触碰了对高校禁行的“红七条”[3]。一方面可以看出高校师德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有所改观,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国家在高校师德问题上态度很严肃,处理很坚决,高校教师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杜绝触碰“红七条”。
表1 教师有无利用职务之嫌及有无过分亲近异性学生的结果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接打电话”和“迟到早退”是教师课堂上失当行为最为集中的两项。对于“迟到早退”学校有相关规定,超过一定时限后,无故迟到早退会被判定为教学事故,涉及到的教师会受到惩罚。而关于接打电话,在访谈中学生就表示“可以理解老师有很紧急的事需要接一下电话简单回复,但是不能接受一直到把事情聊完才挂电话。”
表2 教师课堂不当行为调查结果统计(多选)
在关于老师职业形象的调查中,26.9%的学生认为该校教师的言谈、举止、衣着等完全符合教师的职业形象;66%的学生认为“基本符合”;4.2%的学生认为“不太符合”;2.8%的学生认为“不符合”。结合问卷调查整体情况来看,在这一项上,老师的评分比较高。理工科院校教师由于工作需要(常年在实验室搞研究),衣着以舒适随意为主;在专业领域业务精通但对社会和人文关注少,很少谈论这方面的问题;做事情讲求效率,直奔主题不言其他。学校的学生主要也是理工背景,对于老师的衣着和形象不是很在意,很多学生表示只要“看得过去,干净就行”,同时学生对老师最关注的是学术和教学能力,对于老师的言谈举止多半认为“不出格就行”。对于理工科背景院校的教师来说,基本不存在奇装异服、举止言谈过激的现象,相信更好的形象也会让师生都拥有更好的心情和互动。
图1展示的是学生在教师学问水平高低和教学能力高低上的选择,可以看出学生对该校教师学问水平的评价要高于教学能力的评价。在访谈中,同学们感觉老师的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科研和带研究生上,对于教学和本科生不够重视。也有同学表示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是“上课风趣幽默,对知识点的讲解很细致。”结合问卷的数据分析和访谈资料可以看出学生的不满主要是因为老师对教学不够重视,在教学方式、技能、沟通等方面存在不足。
图1 教师学问水平和教学能力的评价
在问卷建议部分,涉及到教学的包括以下几条:“多花点时间在备课上”、“关心学生情况”、“重视教学”、“作业贵精不贵多,部分老师作业过多”、“教学太差了,只抓科研不重视教育教学,以后的人才怎么办!”、“加强对师德、教学水平的绩效评估监管,如与评职称和工资挂钩”,对于教学提出的建议占到了建议总数的二分之一,足以可见学生对于优质教学的看中和需求。在之后“你认为教师自身的哪些因素会影响课堂质量?”的问题上,共设有6个选项,为多项选择。学生答案按照选择比例从大到小依次是“教学能力(69.8%)”、“性格品质(59%)”、“专业水平(49.5%)”、“个人形象(22.6%)”、“年龄大小(8.5%)”和“其他(8.5%)”。调研还发现目前高校老师教学上的任务是最轻的,教学部分的报酬也是最少的。老师们评职称或是考核主要依靠的是发表的论文篇数和质量、所负责的项目等,也有部分老师表示仅仅依靠工资和课时费根本无法满足生活需求,参与企业或是其他部门的项目不仅是学校的规定,也是增加收入的一种途径。而学校关于评职称的要求也使一些讲课质量高、很受学生欢迎但却没有发表重量级论文的老师几十年来职称都没有变动。课题组认为学校应该改革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体系,增加教学在考评中所占的比例,营造“教学学术”的良好氛围。
对“你认为学校老师的教育是否在价值观或未来选择方面对你有影响?”这一项,20.4%的学生选择“有重大影响”;62.1%选择“有一定影响”;13.3%选择“无太大影响”;4.3%选择“无影响”,也就是说9成以上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教育会对自己产生影响,只是影响的程度有区别。在态度问题的测量中,选择最多的是“客观公正”(47.6%),接下来是“只讲学问不谈政治”(36.7%)和“放大缺陷”(10.5%),最后是“崇洋媚外”(5.2%)。可以看出“客观公正”和“只讲学问不谈政治”是高校教师在课堂上政治问题态度的主流,由于理工科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多的是专业领域知识,很少涉及政治问题,因而“只讲学问不谈政治”所占的比例超过了三分之一。通过调查也发现在党性问题和大的是非判断上绝大部分教师是可以做出合理判断和选择的。关于教育理念的另一项测量是“你是否在老师的指导或帮助下参与过科研活动?”结果显示42%的同学选择“参加过”;46.7%的同学选择“没参加过但期待尝试”;11.3%的同学选择“没参加过也不想尝试”。分析数据发现参与过和期待参与科研活动的学生占大多数,说明该校教师在科研方面对学生产生了正向的理念影响。
在“你对论坛、贴吧里评价老师的各种信息持什么态度?”的调查中,选择“相信”和“部分相信”的学生比例为9.4%、75.5%,说明论坛、贴吧中的信息会对学生产生作用,影响学生的态度和看法。事件都具有两面性,若是评价的情况属实,公开的发帖会起到扩散作用,对于优秀事件是宣传,对于恶性事件是揭露;但若是情况不实,公开的发帖批判谩骂则是对老师的诋毁,对其他人的误导欺骗,进一步激化了师生矛盾,产生恶劣的影响。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于贴吧、论坛等的监管,努力杜绝谣言和恶意中伤的帖子传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氛围。
学生十分看中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问水平,但“如果你知道某位教师业务水平很高但对学生态度恶劣,你还会选择修他的课吗?”选择回答上“尽量不选择”的同学占35.4%、“不选择”的占44.3%。充分说明了学生期望的老师并不只是业务水平高就够了,学生对于教师的态度、行为、素质也是相当看重的。而理工科高校的老师常常认为只要在专业领域素质高就可以了,在具体态度和行为上注意得比较少,在访谈中就有同学提出“老师常常高估了我们的水平,希望老师可以在回答问题时态度好一点”。在满意度的调查上,学生最不满意的是“教学敷衍”(45.9%),接下来依次是“其他”(30.2%),“学问欠佳”(20.1%),“态度恶劣”(17.5%),“形象欠妥”(11.3%),“品行不端”(9%)。再次证明了教师提升师德的当务之急是应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多用心,努力提高课堂质量。在“你觉得当前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教师师德状况?”(多选题)上,选项按比例从大到小分别是“建立考核评估的新机制”(53.3%),“抓好教学科研工作环境建设”(49.5%),“引入竞争上岗机制”(45.8%),“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38.2%),选择分布比较均匀,可以考虑在以上四项上进行改革。
三结论
研究的结果显示,该校师德状况总体良好,教师在政治素养、学问水平等方面表现优良,学生对于师德的总体状况基本满意。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普遍存在视“教师”为职业而不是事业的职业理念。
2.放大的科研能力评价使得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产生更高的渴望,导致评价下降。
3.儒雅风范的稀缺是学生最大的遗憾。
4.触及“红七条”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但并非媒体渲染的那样严重。
5.一线教师缺少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影响了学生的总体评价。
6.行政教辅部门师德水平低于一线教师,拉低了师德总水平。
7.教师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一线教师也没有得到学校应有的尊重。
8.高校教学活动不受重视、缺少创新。
参考文献:
[1]安云凤.高校师德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2]刘东英.师德之现实判断[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Z].2014-09-29.
Investigation Report of Teachers’ Ethics i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I Yi, REN Jiandong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 China)
Key Words:college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achers’ ethics; investigation report
(责任编校: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