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运枝河北省承德高新区冯营子镇中学
师德修养的三个辩证关系
张运枝
河北省承德高新区冯营子镇中学
“科技兴邦,教育立国”的基础是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而面对浮华喧嚣的尘世,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的高低,就决定了整支教师队伍素质的优劣,决定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优则中华复兴,劣将亡国亡种。因此,明确“师德修养的传承与批判”,“师德修养的简约与丰富”,“师德修养的外显与内化”的三个辩证关系,对于提高师德修养的水平和整支教师队伍的素质尤为必要。
传承与批判;简约与丰富;外显与内化
师德修养需要传承。教师队伍不断有新的教师加入,老的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而师德修养不是“闭门修养”,他需要学习,需要向具有崇高师德的人学习。古今中外具有崇高师德的人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孔子的“诲人不倦”,“孟母三迁”,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沙利文老师的细心呵护,藤野先生的一丝不苟和人文精神,方镜吾老先生的严格要求,蔡云芝老师的美丽温柔,魏书生老师的执着与得法。这些教师的教育实践、教育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成效,朴实、精辟、亲切、显著,是我们在师德修养中必须传承和发扬的。
师德修养需要批判。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因此对传统的师德规范,泊来的教育理念我们必须持有批判的精神,去其糟泊取其精华,才能使我们的师德修养与时俱进,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提高。“师道尊严”,教师高高在上使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十分不畅,即使教师能够与学生交流,其内心之中也没有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而是一种“赐予”。“张扬个性”也不是让教师放任学生的“旁逸斜出”,仍然而且更加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引导。
若不想使学生的心灵荒芜,就要教师在学生的心灵种满“美德”的庄稼。传承精华,批判糟粕,才是师德修养水平不断提高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师德修养需要简约。简约就是精要,就是核心,就是本质。我们不要把师德涂上过分的绚丽的光环,让人望而却步,难以企及;也不要处处以师德来约束、限制教师的正当权益。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一个教师只要做到国家颁布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要求,他就具有了基本的师德。《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是一个标尺,在考察教师师德时,我们不能随意的拔高,更不能人为的降低。
师德修养需要丰富。国家颁布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要求,只是对师德的基本要求,师德的境界是无止境的。要教书育人,不但需要高尚的师德,而且需要专业的学识和技能,即便如此,我们面对的学生思想越来越活跃,眼界越来越开阔,也需要不断从个个方面加强自己的修养,做不了“千手观音”,也要向“八臂哪吒”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以德促艺,以艺修德。
师德的修养要以简约为基础,以丰富为追求,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地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逐步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学校需要彰显师德的魅力。日本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教师的社会地位比较高,教师是人们仰慕的职业,这从外部为教师提高师德修养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我国的 《教育法》、《教师法》的颁布,以及不断提高的教师的待遇,国家对教育的大力度的投入,“中国最美教师”的评选活动的开展等,都积极的促进了教师师德修养的积极性和内动力。所以彰显师德的魅力,必能促进师德修养的不断提高。
教师需要将师德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追求。如果将工资待遇,社会地位的提高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将受到领导的表彰、同事的敬慕作为动力,那么师德修养就不会持久,更不会真诚。只有将其作为一种自觉的追求,一种人生的境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师德才会那样的持久和强烈。同时,教师的育人不只在八小时之内,还在八小时之外,还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这不是一般的量化标准所能衡量、量化的。只有真心育人,才能诚心修德。
学校、社会、国家需要彰显师德的魅力,弘扬师德品质,为师德修养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而教师也要将师德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追求,一种人生的境界。两者的结合必将使师德修养之花开得更饱满、更艳丽、更长久。
德之不修,不可为师。为师修德当明确“师德修养的传承与批判”,“师德修养的简约与丰富”,“师德修养的外显与内化”的三个辩证关系,使师德修养沿着正确方法、途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