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党员就业竞争力的培育

2016-01-13 02:58欧江
长沙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党员

论大学生党员就业竞争力的培育

欧江

(广东金融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 广州 510520)

摘要:对广州地区三所高校2014届党员毕业生和非党员毕业生样本进行就业竞争力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显示,相较于非党员,大学生党员的就业竞争力并不具有明显优势,其在科研创新方面还处于一定的劣势。培育和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就业竞争力,需要学生党组织采取措施,加强对其的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就业竞争力;就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15)01-0119-04

收稿日期:2014-10-28

基金项目:广东金融学院校级研究项目,编号:12XJ03-08;广东金融学院学生工作课题。

作者简介:欧江(1982— ),男,广东江门人,广东金融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Abstract:The survey on competitiveness of employment indicates that undergraduate CPC members do not possess an apparent advantage. Besides that, their innovation ability are relatively poor. To enhance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of undergraduate CPC members, CPC branche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undergraduate CPC members’ vocational guidance.

育人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是高等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党员就业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既是育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大学生党员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重要前提,无疑应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调查与分析

(一)研究方法

利用李冬红等建立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60位2014届高校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样本构成情况见表1。

表1 样本构成情况

对每一样本,都邀请该学生的1名辅导员、1名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以及同一班级的8名同学对其进行评价。如10位评价人对B高校代号为BA6的大学生党员的评价为:

表2 评价人对BA6的评价情况

再将其代入李冬红等建立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借助Matlab软件进行模糊矩阵运算,得出BA6就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值为87.1875,其一级诸因素评价等级见表3。

表3 BA6的一级诸因素评价等级

(二)结果分析

按上述方法,逐一对60个样本进行就业竞争力综合分析,结果汇总如下:

表4 A高校20个样本就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平均值及一级诸因素评价等级样本分布情况

表5 B高校20个样本就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平均值及一级诸因素评价等级样本分布情况

表6 C高校20个样本就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平均值及一级诸因素评价等级样本分布情况

表7 全体样本就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平均值及一级诸因素评价等级样本分布情况

相较于非党员,大学生党员就业竞争力具有如下特征:

1.党员的就业竞争力占据优势,但优势并不明显。30个党员应届毕业生样本的就业竞争力综合平均值为76.53217,高于30个非党员样本的评价平均值71.4695。每所高校的党员样本的就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平均值都比非党员样本高,其中B高校差距最大,A高校差距最小。由此可见,大学生党员群体的就业竞争力优于非党员群体。

但是,差距远小于笔者调查前的预计。就业竞争力作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综合能力,它的形成与个体的能力素质息息相关[2]。大学生要经过层层程序和长期考察,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被党组织发展为党员。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党员理应具备比非党员更优秀的就业竞争力。特别是近年来,为了加强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高校各级党组织进一步规范了学生党员的发展程序,控制了学生党员的发展规模,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党员群体的整体素质,大学生党员群体与非党员群体就业竞争力的差距本应进一步拉大。但评价结果显示,党员样本的就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平均值与非党员样本之间并未拉开明显差距。这也被就业数据所印证,B高校某系共有2013届毕业生709人,截止2013年12月31日,党员毕业生的就业率仅比非党员高出约0.2%。

2.大学生党员在非智力因素、家庭背景和社会实践能力等一级指标上占有明显优势,但在科研创新方面处于一定劣势。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在30个党员应届毕业生样本中,有11人(占党员样本总数的37%)达到优等等级,其余19人也都达到良好等级。而在30个非党员样本中,达到优等等级的仅有2人(占非党员样本总数的7%);在社会实践能力方面,达到优等等级的党员有14人(占党员样本总数的47%),而同一等级的非党员则仅有3人(占非党员样本总数的10%);在家庭背景方面,党员的优势更是压倒性的,共有9个党员(占党员样本总数的30%)达到优等等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没有一个非党员能够达到这一等级。由此可见,大学生党员在以上三方面展现了很强的竞争力。

但这种竞争力并没有延续到另外两项一级指标。在获取知识能力方面,党员与非党员样本在各个等级的分布人数上基本一致,平分秋色。而在科研创新方面,达到良好以上等级的党员有10人(占党员样本总数的33%),而达到良好以上等级的非党员则有14人(占非党员样本总数的47%)。

笔者认为,这一方面反映了当前高校党员发展对学生干部的某种“偏好”。学生干部与辅导员或学生党团组织的负责人接触较多,联系更为紧密,往往更容易在党员发展上得到青睐。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观点,B高校2013年全年共发展学生党员937人,其中有学生干部经历的862人,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92%。学生干部常年在团学活动和社团活动中学习与锻炼,往往具备比其他大学生群体更为优秀的非智力因素和社会实践能力。但由于团学活动和社团活动挤占了大量课余甚至是课内时间,学生干部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方能应付繁重的学习任务,取得中等以上的学业成绩,达到学生党员发展的成绩门槛(如B高校规定,学生干部学年平均分须75分或75分以上,非学生干部须80分或80分以上,方具备“入党推优”的资格)。在学业与学生工作的双重压力下,学生干部们往往很难有余力在科研创新上取得佳绩。

另一方面,这也反映了当前高校学生党组织在党员教育与培养上的某种“偏科”。高校学生党组织往往注重培养学生党员的政治觉悟、思想品德和组织协调能力,却忽视了对学生党员科研创新等能力的培养。笔者查阅了B高校10个学生党支部2014年上半年的组织生活或党员教育计划,其内容绝大部分是关于政治理论学习和工作能力培养,没有一项涉及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二对策与建议

(一)在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与教育培养中引入就业教育

从调查结果看,相较于非党员,大学生党员并没有建立起明显的就业竞争力优势。这既不利于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体现,也不利于高校学生党建育人任务的实现。就业教育是培育和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方式,这已被众多高校的实践所证明。将就业教育引入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与教育培养也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当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建立起较为健全的大学生就业教育体系,有现成的、充足的就业教育资源可供利用。高校学生党组织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师资、教材和设备,开设面向学生党员的就业教育课程,实现资源的共享共用。

但是,对现有就业教育资源的利用并不意味着照搬。对学生党员开展就业教育,必须以大学生党员为对象“量身订做”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就业教育的重点必须针对大学生党员就业竞争力的劣势所在。结合调查结果,笔者建议,就业教育的重点应放在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培养科研创新能力,一方面可以利用物质和精神奖励手段,从激发科研创新意识入手,培养学生党员对科研创新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挑战杯”等科学技术竞赛平台,组织学生党员开展科研创新实践,使其在实践中锻炼科研创新能力。

(二)学生党组织应加强对学生党员特别是党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指导,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就业观和择业心态,是就业教育外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3]。高校学生党组织开展对学生党员的就业指导,其优势在于,经过入党推优、党员发展、预备期考察和长期的组织生活,学生党组织非常熟悉辖下的学生党员,能够根据不同学生党员的实际提供差异化、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为实现高校学生党组织的就业指导功能,首先,需要将就业指导列入学生党组织的工作职能,明确学生党组织开展就业指导的职责;其次,需要加强对学生党组织负责人的就业指导工作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最后,可以尝试建立学生党员就业信息库,全面记录学生党员的在校表现、特长特点、学业成绩、所获奖项、就业意向和就业现状等信息,方便学生党组织掌握就业情况,为开展就业指导提供信息支持[4]。

三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存在两个局限。第一,就业竞争力是在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本研究忽视了外部因素的影响,将外部因素假定为恒定不变,仅从内部因素层面进行研究。第二,出于控制时间成本和经费开支的考虑,本研究没有选择高校往届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仅抽取了目前仍在校的2014届应届毕业生作为研究样本,样本来源也局限于广州地区的三所高校。

虽然存在以上局限,但是本文仍具备一定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大学生党员就业竞争力的现状,对高校各级党组织提升学生党员就业竞争力的决策与实践有一定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冬红,毛静,朱凌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模糊综合评判.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2).

[2]陈兵,高波.论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中国建设教育,2008,(12).

[3]楼锡锦,周树红,吴丽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5,(7).

[4]姚圣梅,陈溅星.论大学毕业生党员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

Analysis on Undergraduate CPC Members’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Methods of Enhancement

OU Jiang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20, China)

Key Words:undergraduates; CPC members;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责任编校:简子)

猜你喜欢
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党员
河南省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方法探析
学习手语翻译,提升外语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提升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