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综合类院校工科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

2016-12-08 16:56王文浩
青年时代 2016年20期

王文浩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的逐渐增大,工科生这一过去在就业中基本保持稳定的群体,如今也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普通综合类院校相比名校更是如此。影响工科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包括受国内外经济形势,毕业生人数规模,人才培养方式,实践能力等,应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就业服务指导、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等措施,提高工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工科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近年来,成都大学在川内影响力逐渐提高,但若与名牌高校相比,毕业生仍然存在竞争力不强,就业出口较少等问题。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的国内外形势客观上又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工科这一过去相对较为稳定的行业,如今就业形势也逐渐严峻,也使得提高工科毕业生的就业率成为普通综合类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面对这一形势,学院在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方面做了许多深入的尝试和探索,笔者本人将根据工科学院的实际情况,结合工科学生学科特点,着力探讨工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和提升对策。

一、普通综合类院校工科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1.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影响

目前受全球经济低速增长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放缓,与工程类相关的企业业务量不饱满,大多选择裁员减薪等方式来规避风险,新增岗位进一步缩减,导致工科毕业生的就业主渠道变窄。2016年从成都大学建工学院500余名2016届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可以看出,与国有企业签订三方协议的学生减少,从事工程建设类、工程咨询造价类本学科专业的学生人数亦有所下降。

2.招生人数增加导致就业压力增大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招生人数不断增加。2005年我国应届毕业生突破300万人,至今年2016年达到765万,几乎每年都被称为史上最难毕业季。在这背后所映射的是越来越困难的就业形势。随着二本三本院校统一划线,普通高等院校间原有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使得曾经的部分二本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将不得不与过去的三本院校毕业生同台竞争,就业压力前所未有。

3.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部分学科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合理之处,工科专业学科发展迅速,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不能与市场发展匹配。就我院而言,部分用人单位慕名前来招收优秀毕业生,但录用率不高。如今年某全国500强的大型国有企业希望在我院招收部分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和测绘工程的毕业生,要求熟练掌握BIM建筑模型软件,预计招收15人左右,参加应聘毕业生将近30人,但最终能够通过面试的不到10人。这就是典型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员工。

4.工科毕业生缺乏实践

在高校培养过程中,传授理论知识与培养动手能力相比,往往更注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学校受实验条件、实训场地等条件约束,能够提供给学生实践环境有限。目前,工科类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工程建设类、设计类行业多数单位大多工作任务繁重,希望学生在短期内较快上手,因此要求毕业生在就业之前有过实习或实践经验。但是大部分毕业生不论在知识结构、动手能力、操作水平等各方面与用人单位存在较大差距。

二、普通综合类院校工科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1.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

与研究型、学术型人才相比,工科学生若毕业后若不再进入更高一层次深造或从事科研工作,动手能力将是用人单位衡量毕业生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在传统的“学科基础+专业教学+实践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很容易出现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培训的现象。今年来成都大学建工学院通过组织学生外出参加认识实习,到工地实践,参观造价事务所等方式,帮助学生尽早融入社会工作环境,提前了解用人单位需求。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意地增加实习、实训课程所占的比重,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向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

2.加强校企合作,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

随着高等教育的日渐普及,过去的委托培养,定向培养也逐渐被高等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校企共建,产学研一体化等多种方式所取代。学校充分考虑企业的用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及课程设置,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企业则可以弥补学校实训条件和场所短缺的短板,为学校提供实训教学基地,安排学生企业参观和岗前培训。方便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需要掌握的技能,有利于在毕业后以最快的时间上手,缩短了毕业生的成长周期。近年来,成都大学建工学院与许多企业建立了联合培养或产学研基地共建协议,将企业项目引入课堂教学,课程设计紧跟工作任务,课堂资源与行业资源整合,人才培养结合企业需求,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平台。

3.构建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学生就业指导

建立一套完整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是工科学生顺利实现就业的保障。从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就要将如何实现就业和如何提高就业层次的理念牢固树立在学生心中,结合形势与政策、创业基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将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建立网络就业平台,广泛搜集筛选就业招聘信息和就业指导信息,并适时发布,通过微信、就业指导工作群等多种途径及时向学生推送,方便解决就业指导过程中,信息缺失和传递不畅的问题。针对就业中出现自卑、紧张、恐惧、焦虑等就业困难情况的学生,要及时给予一对一的就业困难指导,通过发放就业困难补助、就业心理问题咨询、就业困难学生畅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心理状态,解决学生心理包袱,树立自信,走出困境。

4.着力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能力

工科学生的学科特色决定工科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对于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就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成都大学建工学院而言,就是要积极引导和培育学生参与到各类学科竞赛当中,近年来,我院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节能减排大赛、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测绘技能大赛、结构设计大赛、BIM应用技能大赛等多学科、多层次的竞赛。通过比赛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工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但普遍文科基础较弱,语言和文化表达能力较欠缺。而在实际应聘过程中,若表达上稍有不妥或表达不全面即有可能失去一次就业机会。面对工科学生这一短板,学院通过开展简历书写培训、面试技巧及礼仪讲座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工科毕业生开展辅导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三、结语

提升工科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关系到高校和毕业生的切身利益,是一项事关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工作。近年来成都大学建工学院,在提升工科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连续几年学院就业率达到95%。可以看出只有通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以市场为导向,提升就业指导服务,着力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才能有效提升工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娜.以人为本打造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20).

[2]郑永廷.大学生就业创业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71

[3]李家智.高校如何以就业为导向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J].社科纵横,2009,(4):164-165

[4]张秀琴等.地方本科院校培养方案的优化与管理实践分析[J].高教论坛,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