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怪人》中的暴力主题分析

2016-12-08 13:26陈压美
青年时代 2016年20期

陈压美

摘 要:玛丽·雪莱的传世之作《弗兰肯斯坦》被西方文学界誉为最杰出的哥特式小说、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本文拟对该小说的暴力主题及艺术风格略作评述,指出弗兰肯斯坦在暴力活动中的双面性,对《科学怪人》中的主观暴力以及客观暴力存在进行分析,并对暴力影响下的小说主题做一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科学怪人》;暴力;弗兰肯斯坦

《科学怪人》是世界上第一本科幻小说,也是一本意义非凡的哥特式小说。玛丽·雪莱作为当时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威廉·戈德温和女权主义者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女儿,以及诗人雪莱的妻子,她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这些人的影响。 由于这本巨作的问世,玛丽·雪莱被认为是科幻小说之母。除此之外,她还是一位著名的英国小说家、短篇小说作家、剧作家、散文家、传记作家和旅行作家。《科学怪人》的主要结构是由罗伯特·沃尔顿队长,依据维克多·弗兰克斯坦教授所告诉他的事情而重述的。该小说把书信体还有叙述法混杂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传统的叙事技巧得以推翻。同时该篇小说也是第一篇来反映创制者还有怪物之间冲突的小说,它为科幻小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Huo Xiaoshan,2006)。

一、故事梗概

维克多·弗兰克斯坦是一位几内亚的科学家,从事于人类生活的消遣和延展的研究。由于他受到该志向的的激发,他成功的创制了一种,他称之为怪物的新生物。这个怪物是由那些死去的尸体组装而成,并且具备有非凡的力量和体格。由于这个怪物丑陋的外表,不仅维克多抛弃了他,其他人也都离他远去。无论这个怪物怎样试图努力去融入这个社会,他能从他的主人还有其他人那里,得到的只能是嫌恶还有鄙视。它极其渴望能有一个女性伙伴来获得一些陪伴。然而,就当它的梦想将要实现之际,却被维克多毁于一旦。随之,它开始了自己的复仇计划。在威廉、贾斯丁、亨利·克莱瓦尔、伊丽莎白和维克多的父亲死后,维克多还有这个怪物一起走向了毁灭。

二、《科学怪人》暴力主题分析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的罪行是《科学怪人》中的原罪。作为一名有野心的科学家,他全心全力投入创造了一个生物,但最终抛弃了自己的创造,遭到了怪物的报复。所以他既是施暴者也是暴力的受害者。下文将分析弗兰肯斯坦在暴力活动中的双面性。

1.弗兰肯斯坦作为施暴者

作为施暴者的弗兰肯斯坦强行制造了一个怪物,但在完成时抛弃了它。这属于主观暴力,属于对于自然规律的强行破坏。但《科学怪人》悲剧的深层原因,是客观暴力的存在问题。

在创造怪物的过程中,弗兰肯斯坦的行为是客观暴力。为了找到人类生命的秘密,他从太平间收集尸骨,通过赋予无生命体以生命和活力,深入墓穴并牺牲了许多鲜活的生命,从解剖室和屠宰室收集原料。在创造怪物的期间,他殚精竭虑、饱受折磨,就像在矿井中没日没夜工作的奴隶,不能享受自然风光和家庭温暖。尽管他知道自己的职业令人厌恶,但创造的冲动控制了他,使他不能抗拒。

对于弗兰肯斯坦来说,他主观的暴力主要反映在创造并放弃怪物,就是由于他的主观暴力而造成的,主要是男性沙文主义、审美标准和意识形态。野心勃勃的他创造了一个暴力工具杀死了许多人。也因为他的抛弃,怪物丧失了与人类的基本关系与此同时,怪物无法融入人类社会。寻求身份的过程中,怪物被边缘化,对人类失去了他所有的信心。在这一点上,弗兰肯斯坦就是是行凶者,而怪物是受害者。同时,怪物深受《失乐园》的影响,这部作品被视为是暴力的象征。所有这些客观暴力因素的强迫着怪物。怪物直接杀了威廉,克莱瓦尔和伊丽莎白并栽赃嫁祸于贾斯汀,反过来使得弗兰肯斯坦深受其害。从这个意义上说,怪物是肇事者,而弗兰肯斯坦是受害者。

作为一个受害者,弗兰肯斯坦承受了巨大的折磨。他的哥哥威廉,好朋友克莱瓦尔和未婚妻都被怪物所杀害;仆人贾斯汀被怪物陷害并被判处死刑。家人朋友的死给了他巨大的生理和心理打击。

得知威廉的死讯,他立即前往日内瓦。那天晚上,他“隐约的预见到我注定要成为最可怜的人,在我所想象的和恐惧的痛苦中,我没有意识我将注定要承受的百万分的痛苦”(雪莉,59)。与怪物相遇后,他整夜都陷入在无尽的痛苦与自责中。他曾对自己说到:

I considered the being whom I had cast among mankind and endowed with the will and power to effect purposes of horror, such as the deed which he had now done, nearly in the light of my vampire, my own spirit let loose from the grave and forced to destroy all that was dear to me (Shelly, 61).

2.弗兰克斯坦作为受害者

起初,怪物思想单纯而简单,对世界充满好奇。但人类一看到他就会轰赶和攻击,是它被迫藏在一间木屋里,观察着人类的一举一动。首先,邻居家人的优雅使他着迷;这家人对来自不同世界的苏菲的接纳也让怪物燃起希望:既然已经接纳了苏菲,那么这家人也许会容纳他。于是他把迪·莱西作为目标(迪·莱西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为了成为他们家的一份子,开始在木屋里学习语言、读书、帮他们做事。在这位老人还不知晓他是一个不同常人的怪物前,迪·莱西没有排斥他,对怪物很友好并且同情他的遭遇。但当老人的家人看到怪物后便把他轰了出去,随后搬家离开。

接着,怪物放火烧掉了木屋,开始向他的造物主——弗兰肯斯坦——寻求爱和关怀。在去几内瓦找寻弗兰克斯坦的踪影的路上,他救了一个快要落水的小女孩,但是女孩身边的男子却对他开枪——怪物的善举错被当成是恶意,使其内心遭到重创。抵达几内瓦后,出于孤独,怪物再次尝试同人类接触。他尝试和碰到的一个小孩交朋友,但是小孩却被他丑陋的外表给吓住了,并称他是吃人的魔鬼。怪物后来发现这个小孩竟是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威廉。威廉不停的辱骂,挣扎以及他的厌恶和恐惧最终点燃了怪物的怒火,最后怪物断然把威廉杀掉了。

可见,受害者的身份迫使着怪物去作恶,去反抗。为了获得话语权,他选择用暴力的方式进行反抗。作为施暴者,他所展现出来的暴力是主观的,但是形成的原因却是客观的,这一切依然源于外部世界的客观暴力。除了整个社会的客观暴力,其他的因素也造就了他的主观暴力,那便是《失乐园》中的象征性暴力、以及我们能够从怪物的暴力行为中了解的主观暴力。

起初,怪物很无辜,也很善良。隐匿在丛林深处,帮助周围的邻居。他开始学习语言,阅读书籍,偷听菲丽克斯给萨芬上课,力图融入人类;通过知识,他形成了自己的哲学观和价值观,还宣扬、倡导善良和德行。他羡慕周围的邻居富有文化、富有教养。由于缺少归属感,他开始找寻自己的身份,但是一切却以失败而告终,原因是社会无法接受他,以及弗兰肯斯坦甚至还摧毁了他的女友。怪物的复仇是具有决定论意味的:他暗中监视弗兰肯斯坦,残忍的杀死他的家人和朋友,以此作为报复的手段——起始于暴力的一切,又终结在了暴力之中。

三、结语

怪物的主观暴力行径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与欧洲世界的难民动乱相似,他们都是通过暴力事故来表达自己的不满:移民者常常因为感觉自己被社会边缘化,所以才发动了给社会带来巨大损失的暴乱。暴力的目的单纯而直接,就是为了使自己能被人注意到(齐泽克,77)。通过这种手段,他们成功地使他们以及他们的问题为世人注意,使自己的声音能为世人所倾听。

怪物同样也是一个边缘者,所以他通过暴力来吸引弗兰肯斯坦的注意。“他们的目标就是制造麻烦,以此告之世人,他们不再应被忽视。这就是暴力所必须的原因”(齐泽克,77)。当他接受审判时,从某种意义上说,怪物确实成功地引起了弗兰肯斯坦的注意,因为弗兰克斯坦倾听了他的声音,并承诺以后会陪伴他。

除此之外,小说中的暴力行为还受到了《失乐园》的影响。《失乐园》可视为文学中的经典象征。在这个作品中,当撒旦被上帝驱逐、发落地狱后,他便和他的同伴们一起开始反抗。怪物认为《失乐园》是一份真实的历史材料。因为他和撒旦如此相似,所以怪物认为作者就取材于他自己。当他在读这本书时,他把自己比作撒旦,而将弗兰肯斯坦比作上帝。确实,弗兰克斯坦和上帝一样,都是个创造者;而怪物和撒旦的相似之处则在于,他们都被自己的创造者所遗弃。然而,撒旦的身后毕竟还有许多同盟尊敬他,支持他,而他则被社会所遗弃,毫无归属感可言。这本书极大地影响了他的想法。受到《失乐园》暴力象征,以及来自社会的主观暴力影响,他最终选择了以暴力来进行反抗。

作为异类,怪物因他们的意识形态而被整个社会排斥,这种意识形态属于客观暴力。盲人笃信自己的方式,尽管他帮助他们,他的善意遭到人们的误解,甚至毫无意识的小孩厌恶他,他也会排斥怪物。怪物不能从任何人那得到关心和爱。未能从人类得到认同,他把寻找身份的希望置身于和他相似的一个同伴。他渴望一位和他一样丑陋的女性同伴走近他,让他不再孤独。他承诺科学怪人将伴侣降临于他身边,他会携他的伴侣一起离开南非废址。然而,事与愿违,在完成之前,科学怪人毁灭了这位女性伴侣。此而,他最后尝试寻找身份失败了。因此,怪物完全绝望了。

怪物遭到他的创造者和整个社会的排斥加之未能找到自身的身份,他完全处于绝望中。所有人,包括盲人或未接受教育的小孩皆排斥他。从此,他忍受着接二连三的孤独遭受着持续不断的折磨,在人类社会的客观暴力下使他成为了受害者。这些因素剥夺了他的善良,取而代之的却是仇恨和嫉妒。无论如何,它是人类社会一贯的客观暴力下的受害者,不得不被迫步入暴力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英) 雪莱 (Shelley,M.),著.弗兰肯斯坦[M].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9

[2]刘炳善编著.英国文学简史[M].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3]熊海英.心理需求指引下的毁灭之路--论<弗兰肯斯坦>中怪物的悲惨命运[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4]骆谋贝.科学与伦理的对立--<弗兰肯斯坦>矛盾解读[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

[5]王伟丽.溢满咖啡色调的<弗兰肯斯坦>[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06)

[6]张枫,郑霁鹏.辩证法在<弗兰肯斯坦>中的体现[J].名作欣赏. 2007(14)

[7]黄秀敏.解读<弗兰肯斯坦>小说中的时代心理[J].芒种.2013(19)

[8]陈亮.小说<弗兰肯斯坦>的人性解读[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