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化学全国新课标卷I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2016-01-12 04:21庄晓文姜建文桑晓燕
化学教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

庄晓文 姜建文 桑晓燕

摘要: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2015年高考化学全国新课标卷I试题为研究对象,采用韦伯一致性分析模型,从知识种类、知识深度、知识广度、知识分布平衡性4个维度分析其一致性水平。研究发现,整体而言,2015年高考化学全国新课标卷I试题与课程标准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水平,但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在知识深度、知识广度层面尚存在提高空间。

关键词:课程标准;高考化学试题;一致性分析;知识分布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1-0087-06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高考化学试题是否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直接关系到教师能否参照课程标准完成教学任务,因此,笔者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基准,在修订韦伯一致性分析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2015年高考化学全国新课标卷I试题的知识种类、知识深度、知识广度和知识分布平衡性与之一致性情况,以期更好地发挥课程标准对教学和命题的指导作用。

1.研究方法与过程

韦伯一致性分析模型具有系统的分析程序和方法,可靠性高且应用广泛。它包括知识种类、知识深度、知识广度和知识分布平衡性4个维度。其中,知识种类一致性指相应主题下试题考查项目与课程标准的匹配程度;知识深度一致性指试题考查项目的知识水平与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目标水平的吻合程度;知识广度一致性指试题考查项目的知识点在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目标中的覆盖程度;知识分布的平衡性指试题所击中的课程标准中所描述的内容标准在对应主题范畴内的分布程度。一致性分析模型设定了各维度一致性可接受水平的判断临界值,考虑到化学课程标准是普通高校招生化学科考试的命题依据,考题的命制相对严格,笔者在韦伯一致性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加以修订,将相关判断临界值进行调整,以增强其说服力,详见表1。

且依据韦伯一致性分析模型构建的4个维度,对2015年高考化学全国新课标卷I试题与高中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具体分析方法和程序如下。

1.1内容标准的目标水平编码

在2015年的全国统一高考新课标化学考试大纲中,将高考化学的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和选考内容,其中,必考内容包括“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选考内容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由于必考部分“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涉及的知识点广泛,涵盖其他考试内容,是对其他考试内容的进一步深化要求,所以不将其作为课程标准内容分类的主题之一;对于选考部允由于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一模块做题,所以也不将其作为课程标准内容分类的主题,同时不分析课程标准中相应的选修模块,即“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基于以上考虑,提取课程标准中必修1、必修2、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和选修6《实验化学》关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四个主题下相应的内容标准作为研究对象。

在《课程标准》中,将学习目标分为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由于纸笔测验只能对认知性学习目标进行考查,所以现只分析认知性学习目标,且将其分为4级层次水平,内容标准中的认知性学习目标水平对应编码,如表2。

在界定《课程标准》中具体内容标准的目标水平时,根据该内容标准所含行为动词与表2中的表达词进行比照继而编码,如“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这一内容标准中的行为动词为“分类”,与表2的表达词进行比照,确定该内容标准的目标水平为C。如果某条内容标准中包含多个内容且水平不同,则对该内容标准进行拆分,如“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这一内容标准,笔者将其拆分为“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和“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3条具体标准,并确定相应的目标水平分别为A、B、B。

由于无机物和有机物都是中学阶段重要的化学学习内容,而“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和“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这两个主题在《课程标准》中找到的相应的内容标准分别只有5条和3条,将这两个主题下的某些内容标准进行拆允分别得到7条和9条标准。但相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主题下共41条标准而言,其条目数还是显得过少,考虑到高考选考部分涉及对有机物的考查,而选考部分不作研究,所以对“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主题下的9条标准不再进行拆分。对于“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主题下的7条标准,对当中某些包含多个重要内容的标准再进一步细化拆分,并结合另外两位老师的建议,最终确定该主题下的标准共为16条。

为验证编码结果的可靠性,三位分析者根据拆分后的课程标准独立进行编码,得到的数据用SPSS软件处理,计算出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别为0.949、0.897、0.873,说明编码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随后三位分析者针对编码的分歧点进行讨论,并最后达成共识。

1.2试题的编码

对试题涉及知识点的目标水平进行编码前,对试题进行了处理:将每个选择题所涉及的知识点的个数视为项目数,将非选择题每一小题中的每一空所涉及的知识点的个数视为项目数。对“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试题所涉及知识点的目标水平进行分析编码,得到表3。

1.3数据整理

对内容标准的目标水平编码结果和试题所考查知识点水平编码结果进行统计,分别得到表4、表5所示结果。

2.2015年高考化学全国新课标卷l试题与高中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2.1知识种类一致性

知识种类的一致性,即评价与课程标准是否陈述了相同的内容范畴,可以根据评价试题是否包含了每一领域的相应内容,来判断类别一致『生标准的达成与否。表6是对课程标准与试题进行的知识类别一致性分析。

由表6可知,2015年高考化学全国新课标卷I中关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化学实验基础3个主题的试题击中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项目数分别为31、24、12,均大于6,因此判定该高考卷的3个主题均达到知识种类一致性可接受水平。而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主题的试题击中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项目数也达到3,因此判定该主题同样达到知识种类一致性可接受水平。

2.2知识深度_致性

解释与界定每一个内容标准内不同目标的知识深度水平以及试题的知识深度水平,是一致性分析中的核心要求。根据修改后的标准对课程标准与试题的知识深度一致性进行分析,得到表7。

由表7可知,2015年高考化学全国新课标卷I中关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化学实验基础4个主题的试题中所考查的知识水平符合课程标准中所描述的内容标准的目标水平的项目数所占百分比分别为70.97%、88.24%、100%、75%。除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主题所占百分比低于75%,其余3个主题所占百分比均大于75%。而4个主题所考查的知识水平高于课程标准中所描述的内容标准的目标水平的项目数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2.58%、4.17%、0、0。同样除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主题所占百分比高于10%,其余3个主题所占百分比均小于10%。因此判定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主题未能达到知识深度一致性可接受水平,其余3个主题均达到知识深度一致性可接受水平。整体来看,存在拔高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考查水平的倾向。

2.3知识广度_致性

知识广度的一致性用以判断课程标准中希望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范围与学生正确作答评价试题或评价活动所需要的知识范围是相同的,或者是相当的。根据标准对课程标准与试题的知识广度一致性进行分析,得到表8。

由表8可知,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化学实验基础4个主题的试题所击中的课程标准中所描述的内容标准目标总数所占的百比分别为48.78%、75.00%、33.33%、44.44%,其中,只有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这一主题达到知识广度一致性可接受水平。

2.4知识分布平衡性

知识分布平衡性标准主要考察评价项目在各个具体目标之间分布的均匀程度。平衡性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O为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被试题项目命中的目标总数,I4为击中某一主题下某一内容标准目标的试题项目数,H为命中某一主题下内容标准目标的试题项目总数。

由表9可知,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化学实验基础4个主题下的平衡性指数分别为0.79、0.75、1、1,均大于0.70,由此判定这4个主题的知识分布平衡性均达到一致性可接受水平。

3.研究结论与建议

将表6、表7、表8、表9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出2015年高考化学全国新课标卷I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结果,见表10。

由表10可以看出以下几点:(1)2015年高考化学全国新课标卷I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除了知识广度一致性较差,知识种类和知识分布平衡性这个维度的一致性整体程度较好,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念的知识深度一致性不够。(2)试卷中“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主题下的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程度最好,4个维度均达到一致性可接受水平。(3)对于“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与“化学实验基础”这两个主题下的试题,其与课程标准也有较好的一致性,在4个维度中,除了知识广度外都达到一致性可接受水平。(4)“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主题下的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匹配程度相对其他3个主题而言较差,体现在其仅有知识种类和知识分布平衡性两个维度达到一致性可接受水平,知识深度和知识广度两个维度的一致性均未达标。

整体而言,2015年高考化学全国新课标卷I试题与课程标准之间还是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水平,这正说明编题者在编题过程中考虑了课程标准中的知识内容水平要求,并考虑了对不同领域下试题项目数的分配和相同领域下不同知识点相应试题项目数的分配。

由于化学学科作为理科综合卷的一部分,试题容量有限,因此每一主题下的各个内容标准不可能兼顾到,所以高考卷试题与课程标准的知识广度一致性偏差是可以理解的。同时,这也透露出高考试题没有明显超越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以此告诫高中一线化学教师不要随意给学生增加课程标准以外的内容,避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深度一致性较差,有22.58%高于课程标准目标要求外。对此,需要编题者更好地把控试题考查知识点的水平。另—方面,教师对于大部分学生的教学只需以课程标准为基准,不必作知识水平超纲要求,对于少数尖子生的教学可适当增加知识水平要求。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及部分学科课程标准解读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教育部出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
由两个等差数列的公共项组成的新数列问题
关注课堂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