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忠 李德前
摘要:利用废旧的日光灯玻璃管,设计了“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扩散”、“分子运动现象”和“空管生烟”三个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新设计的实验,现象明显、刺激有趣、绿色节俭,充分说明微粒总是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微粒运动速率加快、氨分子运动速率大于氯化氢分子运动速率。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性,既可以作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又能满足学生的探究实验需求。
关键词:实验改进;探究微粒运动;日光灯玻璃管;实验设计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1-006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为了说明微粒的运动性,现行各种版本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均安排了“品红或高锰酸钾在水中扩散”、“氨分子扩散”等实验。这些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但是缺少趣味性,甚至还会污染环境。在有关微粒运动的实验教学中,大多数化学教育工作者从“微型化”、“绿色化”的视角,对课本实验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笔者对“微型化”设计进行反向思考,利用日光灯玻璃管设计出三个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扩散、分子运动现象和空管生烟。新设计的实验,现象异常明显,而且刺激有趣,充分说明微粒总是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微粒运动速率加快、氨分子运动速率大于氯化氢分子运动速率,因此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下面详细介绍,以供参考。
1.实验用品
实验用品主要有:日光灯玻璃管(如16W、T8日光灯管长1.2m,直径约2.5cm)、日光灯罩、药匙、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的塑料灯帽、白色打印纸;高锰酸钾颗粒、自来水、浓氨水、浓盐酸、酚酞试液、石蕊试液等。
日光灯玻璃管的处理方法:取废旧的日光灯管,先轻轻拧下两端的金属帽,再用前段裹有棉花的铁丝在日光灯管里来回推拉几次,以除去内部的荧光粉(注意戴上口罩,以防荧光粉进入呼吸道),然后用水将日光灯管冲洗干净,晾干后备用。2实验设计
2.1“高锰酸钾在水中扩散”实验实验装置见图1。
(1)在日光灯玻璃管的一端旋套上酒精灯的塑料灯帽(与T8日光灯管大小合适,正好可以旋紧),然后将日光灯玻璃管用双面胶固定在白色的日光灯罩上,再向直立的日光灯玻璃管里注满自来水(以不溢出为宜)。
(2)用药匙的小端,取几粒高锰酸钾颗粒,从日光灯玻璃管的上端口分次加入自来水中(注意保持日光灯玻璃管不动)。
(3)立刻可以看到,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四处扩散,并逐渐向下运动,形成多道紫红色的无规则曲线,飘飘荡荡、摇摆不定、你追我赶,且持续时间很长,实验现象美不胜收。
(4)由于日光灯玻璃管外形偏大(直径约2.5cm、长约120 cm),且日光灯罩的白屏具有衬托作用,因此实验现象毫无干扰、更加清晰,教室后排的学生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5)上述实验现象说明,高锰酸钾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而微粒又是在不断运动的。
2.2“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
实验装置见图2。
(1)从白色打印纸上剪取一张115 cm×3.5 cm的白纸条,在白纸条的一侧均匀地标上1、2、3、4、5、6、7、8等数字;再将白纸条纵向折叠一下(使其中间略有凹槽),然后将此白纸条放入水平的日光灯玻璃管内。
(2)用胶头滴管向白纸条左端(数字小的一端)凹槽里滴入约2 mL酚酞试液,稍微抬起日光灯玻璃管的左端,使酚酞试液顺着纸槽流向右端(要确保酚酞试液能流到白纸条的最右端)。
(3)在酒精灯的塑料灯帽里,注入约3 mL的浓氨水;再将日光灯玻璃管直立起来(数字小的一端在下),迅速将酒精灯帽旋套在玻璃管的下端(见图2)。
(4)很快可以看到,白纸条从下往上逐渐呈现红色(到达数字4的位置约需2 min)。再将酒精灯帽浸入热水中,这时白纸条会快速向上变红(从数字4到达数字8的位置不到1 min),在变色到数字8的位置时停止水浴加热。
(5)日光灯玻璃管最上端(数字8以上的位置)的白纸条没有变红,说明氨气基本上没有逸出玻璃管。
(6)上述实验现象充分说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而且温度越高微粒运动的速率越快。
2.3“空管生烟”实验
实验装置见图3。
(1)从白色打印纸上剪取一张115 cm×3.5 cm的白纸条,在白纸条上均匀的标上1、2、3、4、5、6、7、8、9、10等数字;然后将其纵向折叠一下(使其中间略有凹槽),再将白纸条放入水平放置的日光灯玻璃管内。
(2)用胶头滴管向白纸条一端的凹槽里滴人大约2 mL的紫色石蕊试液,再稍微抬起玻璃管的这一端,使石蕊试液沿着白纸槽流向另一端,并使整个白纸条上都浸有石蕊试液。
(3)用胶头滴管向日光灯玻璃管的左端(靠近管口处)滴人3 mL的浓氨水,向右端(靠近管口处)滴入3 mL的浓盐酸,再将两个酒精灯帽迅速旋套在玻璃管的两端,形成封闭体系。
(4)稍后,白纸条由数字1的位置开始向右较快地变成红色、由数字10的位置开始向左较慢地变成蓝色。接着,在白纸条数字7的位置产生白烟,并且白烟越来越多。再竖起日光灯玻璃管,上下颠倒两次,浓烟瞬间充满玻璃管,这让学生晾叹不已。
(5)上述实验现象充分说明,氨分子、氯化氢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并且氨分子运动的速率明显大于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
3.实验优点
(1)本实验的主要仪器是学校废弃的日光灯管,材料易得,加工方便,体现了“坛坛罐罐做实验”的节俭意识。
(2)利用日光灯玻璃管设计实验,现象非常明显,突破了“微型实验太迷你、瞪大眼睛看不见你”的缺陷,而且实验现象刺激有趣、具有视觉冲击力,远非课本常规实验所能比拟,因此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虽然实验装置“巨无霸”,但有关药品的价格低、用量少,实验体系密闭(或半开放),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4)实验设计渗透了量化意识,使得实验现象更加直观、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5)本实验设计既可以作为演示实验,也能当作学生分组实验,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探究意识,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