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下西部地区开放问题研究
——基于东部率先开放的经验
杨婷婷
(中共中英党校研究生院, 北京100091)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率先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为当前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下,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本文阐述了东部地区开放发展的两条经验即:利用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与非平衡发展,充分发挥增长极的带动作用。在从以上两方面分析了西部地区优势和不足后,提出了两条政策建议: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发展对外贸易;二是发展重点城市,增强地区协同。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外贸易;增长极;区域发展
【收稿日期】2014-11-17
【作者简介】杨婷婷(1990—),女,湖南邵阳人,中共中央党校政治经济学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F120.3【文献标识码】A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后,对此的研究层出不穷。这一构想让中国西部地区一夜之间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虽然西部和东部的资源禀赋不同,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不同,但从东部对外开放率先发展的经验中也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和借鉴。
1东部对外开放率先发展的经验
一般来说,东部地区包括京、津、沪、冀、辽、鲁、苏、浙、闽、粤、琼十一个省区市。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这一过程中可以概括出两条基本的经验:一是利用比较优势,积极发展进出口贸易;二是非平衡发展,充分发挥增长极的带动作用。
图1
数据来源: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其中进出口总额以次坐标轴为准
1.1利用比较优势,积极发展进出口贸易
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外贸易的增长。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除去个别省份外,东部地区省份中,进出口贸易额高的地方,其地区国内GDP也比较高,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这说明进出口贸易对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而东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如此之快,主要是由于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首先,东部省份占据地理之便,有交通优势。处于沿海地区,就可以充分利用海运进行对外贸易。图2是沿海省份GDP和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以及主要港口码头泊位数的对比图(1978-2013年,其中部分数据不全),从中可以看出,这三个指标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说明了沿海省份对海外贸易的依赖。
图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其中码头泊位个数以次坐标轴为标准
图3
数据来源: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其次,东部地区人口密集,有劳动力优势。东部地区人口密集,相对于包括美国、日本、韩国以及东盟国家在内的周边贸易国都有比较优势。图3为我国东部省份和东盟国家2011年人口密度对比图(其中新加坡人口密度超过7405人/平方公里,上海为3702人/平方公里,数据过大,图中没有显示,海南省用的是2001年的数据)。改革开放后,东部地区的“人口红利”得以释放,加上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向东部地区转移,维持了其“人口红利”的长期优势。正因如此,沿海地区实现了持久的快速增长。
再次,东部地区吸引了全国的资源,有政策优势。在改革开放初期,政策倾斜,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往往以土地作为优惠条件,土地相对资本价格较低;东部的开放和发展吸引了全国的资源,使得原本自然矿产资源不算十分丰富的东部得以较为廉价地利用全国的资源,造成人口、矿产、能源与土地的局部密集和优势,这也是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1.2非平衡发展,充分发挥增长极的带动作用
增长极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在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在他看来,平衡的发展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经济增长是在不同部门、行业或地区,按不同速度增长的。增长极有产业增长极、城市增长极、潜在的经济增长极三种类型。从实践上看,东部的发展既有产业增长极的拉动,又有城市增长极的拉动。
产业增长极指的是某个或某些有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较大关联度并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我国东部地区很多地区都验证了这一点:有些地区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政府大力扶持旅游业发展,从而带动了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有些地区在历史上具有某方面产业的优势,技术先进、市场发达,加之大力扶持,于是快速发展起来,并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在该地区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拉动作用,进而成为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
城市增长极指的是具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具有一批富有创新能力的产业群和企业家群体,有一定凝聚力和鲜明区域特征的社会文化底蕴及精神风貌,以及发达和完备的城市综合基础设施的城市。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都是这种非平衡发展的模式。图4和图5分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各个城市GDP的走势图,可以看出,不论在长三角地区还是在珠三角地区,城市间的发展并不均衡,增长速度也不均衡:上海、广州、深圳发展速度较快,其他地区紧随其后。这是因为这些地区不仅具有区位优势,而且也具有商业传统,深圳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特区的政策优势。这些城市对各自城市的拉动作用不言而喻。
图4
图5
数据来源: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此外,和图1对比就会发现,长三角和珠三角发展较快的上海和广东地区,其进出口贸易占GDP的比重都比较高,这和它们作为地区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密切相关。后来,上海、深圳先后发展成为这个地区的金融中心,其拉动作用将在更大程度上得到进一步发挥。
2西部地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条件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越欧亚大陆,连接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圈,被誉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走廊”。我国西部地区是新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一环。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西部地区具备了以下条件:
2.1资源禀赋与互补性
从交通上说,西部地区有一定基础,开发空间较大。经过多年建设,西部地区有了一定的路网基础,表1是西北五省区2012年的道路运输情况:
表1西北五省区交通运输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部分数据不全
从表中可以,西部地区除了具有路网基础外,新疆的管道货运量已经超过了铁路货运量。在连接外部方面,我国通往欧洲的国际铁路联运线有两条:一条是利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大陆桥贯通中东、欧洲各国;另一条是由江苏连云港经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铁路连接,贯通俄罗斯、波兰、德国至荷兰的鹿特丹。另外,能源方面,途经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中国的中亚天然气管道2008年7月已正式开工,中哈段西起哈乌边境,东至我国新疆霍尔果斯,与西气东输二线相连。2013年9月9日,中哈天然气管道二期第一阶段已于日前竣工通气,管道设计年输气能力100亿立方米。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提出后,发改委规划了涉及到欧亚大陆桥以及新丝绸之路的多条铁路,从中国东部往西到达欧洲有北线(经哈密、将军庙)、中线(陇海线、兰新线)、南线(库尔勒到格尔木)三条线路,并将带动10个口岸的建设。从2013年9月开始,原来规划的一大批铁路建设项目已陆续提前开工建设,原计划“十三五”开工建设的库尔勒至格尔木南通道,提前到今年10月份开工建设。在口岸铁路建设方面,阿勒泰至吉木乃口岸、克拉玛依至塔城巴克图口岸、富蕴至塔克什肯口岸、三塘湖至老爷庙口岸4个口岸铁路的建设都有望提前建成。
从资源禀赋互补性上来说,中亚国家和我国互补性较强。中亚国家在交通、电信、能源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而我国在高铁、民航、移动通讯等领域的技术以及在国际工程承包、跨国项目建设等方面则有雄厚的实力;在能源方面,塔吉克斯坦的焦碳储量达到13.22亿吨,2012年原煤开采量仅为41.18万吨,其水利资源世界第八,人均拥有量世界第一,但受资金和技术的限制,目前的开发量不足10%;在矿产资源领域,吉尔吉斯斯坦锑产量居世界第三位,锡产量和汞产量居独联体第二位,但由于投资和技术限制,采矿业仅占工业总产值的2.3%。我国在能源资源有巨大需求和雄厚的开采实力;在轻工业领域,中亚各国的经济发展都具有明显的“苏联烙印”,轻工业较为落后,需要大量进口。
从国际贸易方面说,中国与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增长很快。表2是新疆海关和全国海关统计的对乌、土、哈、塔四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可以看出从2007年以来,通过新疆海关和全国海关的中亚四国和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均有大幅增长,新疆海关在全国海关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这说明了新疆海关的重要地位以及巨大潜力。
表2中亚四国和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 (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和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2.2增长极与区域发展
西部地区的人口密度较小,能够起到增长极作用的大城市也比较少,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西北五省只有五个。《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经济区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图6、7、8、9是上述四个地区主要城市的发展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引领了各个地区的发展。
图6
图7
图8
图9
数据来源: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但是从图中也可以看出,增长极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并不强,其他城市的发展速度明显慢于增长极。这是因为西北地区的企业地理分布较为分散,企业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影响了主导产业功能的发挥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另外西北各省之间产业系列趋同性很大,基本都把机械制造、能源、化工等作为主导产业,省区之间的产业合作机制还未形成。
从产业增长极来看,能源、化工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一是因为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在产业间流动受到阻碍;二是因为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层次性,基础产业滞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未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一些资源产品在西北生产,进一步提炼却分布在全国,从而导致产业链较短,影响了主导产业功能的发挥。
3政策建议
以西部地区为前沿,向西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应该而且能够借鉴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率先发展的经验。基于以上分析,特提出以下建议:
3.1强化基础设施,发展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能够促使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这不仅为理论所证实,也为亚洲四小龙和中国东部地区的实践所证实。而发展对外贸易,除了要有产业互补的条件外,也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促进国际贸易的政策。我国东部地区的部分产业正在向西部转移,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国内构成了产业互补。西部地区和中亚国家在资源禀赋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提出为西部提出对外开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应该抓住机遇,采取措施,实现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
首先,从基础设施层面,一是加快建设更便捷的铁路、公路网络,发展管道运输,扶持物流产业;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承接东部转移产业、发展国际互补产业、鼓励个人投资兴业创造良好条件;三是加强口岸建设,充分发挥其双边甚至多边贸易的枢纽作用。从东部的经验看,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具有前瞻性,为后续发展留足空间。
其次,从政策措施层面,一是要提供定向贷款,支持具有铁路建设、能源开发、矿产开采、新能源利用等方面技术实力的企业走出去;二是要为新丝绸之路上的节点城市、口岸城市提供优惠政策,可以仿照东部划定开放特区,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再次,从国际交流层面,一是要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的国家加强合作,共同打击“三股势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要和相关国家协调,建议成立自贸区,降低关税;三是要适时在该地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使用人民币结算,促进“货币流通”。
3.2发展重点城市,增强地区协同
非平衡发展是一条基本规律和经验。这是由不同产业、不同地区在整体经济系统中所处的不同位置、承担的不同功能决定的。西北五省规划的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四个经济区分别是由地理上相近的城市构成的城市圈,是新丝绸之路上的四个重要节点。虽然近些年发展很快,但是区域协调性还不够,应该适当进行顶层设计。
首先,要重点发展沿边城市和节点城市。沿边城市是对外贸易的枢纽,重要节点城市则是物流中转站,对整个区域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沿边城市由于处于边疆地区,往往比较落后,应重点给予资金和人才支持,而节点城市往往是位置优越、底蕴深厚、现有条件比较好的城市,应着重给予政策支持。
其次,要增强地区协同。一是产业协调,在承接东部产业方面要适当做好规划,不能盲目竞争;在发展外贸产业方面,一方面要发展现有优势产业,另一方面也要鼓励自主创业,要使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发展起来;城市圈内也要做好功能规划,比如中心城市要注重发展第三产业,发挥服务功能,而周围城市应更多发展第二产业,同时避免重复建设。二是要交通畅通,不同城市圈之间、城市圈不同城市间都要建设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这是区域协同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颜鹏飞,邵秋芬.经济增长极理论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02).
[2] 范永伟.新疆铁路通道“南北展翅”[N].中国交通报,2014-07-08.
[3] 张建伦.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合作[J].中国发展观察,2014(05).
[4] 赵斌.中国西北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责任编辑王慧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