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主题研讨

2016-01-11 11:32李宁燕,韩琤琤,李玉玲
中国全科医学 2015年34期
关键词: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学科建设

·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编者按】“主题研讨”针对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领域的热点问题,邀请行业内的专家,从不同的层面、角度进行主题阐述,这里面有成绩的展示,也有问题的提出。希望能够引起广大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进一步的思考,同时也希望各位读者能够提出问题与建议,共同探讨。本期“社区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主题研讨针对社区人才尤其是全科医生的培养与全科医学学科的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者们各抒己见,旨在为社区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建言献策,期望与全国同行共同讨论!

“社区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主题研讨

Theme Discussion of "Community Talent Training

and Subject Construction"

李宁燕,韩琤琤,李玉玲,马萍,许健,连元元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R 197

收稿日期:(2015-09-10)

【Key words】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General practice;Talent training;Subject construction

李宁燕,韩琤琤,李玉玲,等.“社区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主题研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4):4236-4238.[www.chinagp.net]

Li NY,Han ZZ,Li YL,et al. Theme discussion of "community talent training and subject construction"[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5,18(34):4236-4238.

主持人

李宁燕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主任

会议发言(以发言顺序排列)

韩琤琤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李玉玲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马萍北京市西城区广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许建北京市西城区陶然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连元元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李宁燕 主任

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自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至今,社区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一直是制约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此,北京市西城区组织了本次“社区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主题研讨,就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商讨。

韩琤琤 主任

《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对我国特色全科医生的培养、使用、管理及激励提出了指导意见,把人才培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加以重视。对全科医生的培养可能需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医学院校的培养,第二是大型综合医院的培养,第三是社区实践教学基地的培养。目前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合格的全科医生够吗?没有合格的全科医生,何来合格的全科医生师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否真正实现了国家赋予的“六位一体”工作内涵?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全科医生时,怎样用科学的培养方法实现目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全科医生培养的教学方法、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轮转安排及入科出科的考试等一系列问题,是我们在社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第一个突出的难点问题是全科医生培养队伍的吸引力不够。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八个教学基地于一身,包括卫生部全科医生培训中心的教学基地、首都医科大学的教学基地、中英社区卫生服务研究培训的基地,承载着社区人才培养任务。但关键是全科医生师资得不到激励,缺乏合格的机构对师资进行历练。另外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激励也不够,机构要进行硬件、软件、信息化建设和模式创建等,目前对机构的激励较欠缺。第二个突出的难点问题是全科医生的使用不科学。全科医生主要的职责和任务应该是疾病检查、诊断、评估、治疗、控制费用及判定转诊,但目前大部分全科医生在填写调查问卷、健康档案等工作上浪费了时间和精力。目前合格的全科医生资源本就欠缺,培养出来的全科医生资源又没有得到合理使用,造成了资源浪费。

李玉玲主任

全科医疗、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学科的建立完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完善的全科医生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培养社区人才是当务之急。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美国四个国家的全科医生培训体系相对比较完善,值得我们借鉴。

这四个国家在全科医生培训体系方面有几个共同点:时间比较早地开展了全科医生培训;建立完善了全科医生培养、准入、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了包括医学院学院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在内的医学教育体系。全科医生培养制度保证了全科医生的专业水平,为居民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四个国家也有各自的优势。在澳大利亚,全科医生培养和管理的机构是澳大利亚皇家全科医生协会,负责评估、认证全科医生的实习医院,同时负责区域内全科医生的实习、医院和诊所选择和配对,还肩负着对各实习点全科医生培训质量的管理任务,教育培训计划都是统一的。在英国,除了与澳大利亚有一些类似的培养机制以外,首先非常明确的就是家庭医生的守门人作用,同时有完善的培训和考核评估鉴定,学业结束后还要通过全科医生专科学会考试,才能获得证书和资格证。加拿大将全科医生培训分为几步,要想成为一名全科医生,第一步首先有3~4年的大学教育,第二步再有3~4年的医学教育,第三步再是家庭医生住院医师培训,要通过加拿大全科医生执照考试,通过考试才能够获得全科医生的资格。在美国,1968年就建立了全美的全科医学委员会,是第20个委员会,标志着全科医生专业学科的诞生。

相比上述国家,我国的全科医学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全科医学,首先要建立起全科医学学科教育体系。全科医生培养应该有一整套的顶层设计和策划,从招生培养,到后期的继续教育,要有一整套的计划,而不能因为目前全科医生缺口较多就着急招生。作为全科医生的管理体系,目前如果注册了全科就进不了大的专科医院了,全科医生会感觉没有职业发展空间了,这是不公平的,而且也有碍于今后留住和引进全科人才。其次教育要依靠师资,怎样才能够有大批的人愿意做全科医生的师资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我觉得可以用更好的政策激励一些具备一定知识背景的其他专科专家,凭借他们对全科医学的热爱和向往,通过再学习掌握全科医学前沿的知识和技能后,能够转行转到全科医学,进入师资体系中来。结合国际上发达国家发展全科医学的经验,应极早使更多的人才充实到全科医生队伍中来,让我国的居民享受到真正高质量的社区卫生服务。

马萍主任

全科医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2011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指出发展全科医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一,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是保障和改善城乡居民健康的迫切需要。第二,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客观要求。第三,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是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全科医学与专科比较有一定的优势。第一,全科医学不仅关注疾病,更多关注个体,以家庭为单位,提供从生到死的照顾;第二,全科医生将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教育一体化,主动为居民提供服务。但在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困惑。第一,全科医生培训周期比较长。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人数非常紧缺,招聘也比较困难,招聘来的全科医生送到上级医院培训后也时有流失。第二,全科医生数量不足。对于本中心来说,按照社区居民与全科医生的配置比例为3 000∶1测算应配备14名全科医生,但目前只有7名全科医生,导致全科医生工作量很大,压力也很大。第三,全科医生的处境比较尴尬。社区卫生服务提供的“六位一体”服务,其中五个方面是公共卫生和保健,这五个方面是政府关心、专家关心的,但恰恰是居民现在还没有认识到的,居民的第一位需求仍然是医疗。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思考。第一,将全科医生培训直接纳入到学历教育,由院校统一进行培训考核,取得全科医生资格证后再进行分配,这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可以直接使用了。第二,缩短培训周期,把目前的三年培训改为两年,一年大医院轮转,一年社区轮转,将继续教育也纳入到全科医生培训规划中,加强对全科医生针对性的、实质性的培训。第三,提高全科医生的待遇。目前全科医生的收入与专科医生相比仍较低,全科医生的工作价值没有得到合理的体现,导致很难招进人、留住人。第四,建立激励机制。如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高、副高级职称的名额,缩短晋升的时间,签约获取劳务,对工作突出人员设立奖励基金等。通过第三方机制建立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计算机系统由第三方对全科医生的工作数量、质量、满意度进行考核,建立全科医生考核评价体系。

全科医生的培训不仅是教学内容、流程规范,更多需要考虑的是角色定位、政策激励、社会广泛参与及劳动价值体现。只有为全科医生培训营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才能真正体现全科医生的价值,真正吸引和留住社区人才。

许建主任

对于医生来说,都经过了医生教育,而没有接受过教师教育,缺少教学经验,不知道怎么成为一名师资。我们要建立完善全科医学学科,就需要人才具有医生、教师两个方面的能力。全科医生第一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第二具有能力,第三具有态度,诚心诚意地做全科医生,才能称之为全科医生的人才。就目前形势而言,招聘引入全科医生都比较困难,又何谈让全科医生开发更多的精力做全科医生师资该做的事情,这比较困难。全科医生有了专业、能力、态度,才会有全科医生的整体提升,才会有全科医生师资的提升,今后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才真正有希望。

全科医生在锻炼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这是与专科医院医生的区别。全科临床思维的建立需要社区实践,还需要与三级医院交流,例如常见病、疑难病的转诊指征,对社区患者的管理。全科医生的责任非常重大,我们目前急需改变全科医生的工作困境,只有改变了全科医生的工作困境,才能更好地考虑人才怎么提升、怎么培养、怎么传承到下一代。

连元元主任

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接了北大医院临床见习教学任务,是八年研究生实习的基地,同时也是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在这几年的带教过程中,带教之前我们一定要熟悉教学大纲,同时与相关专家进行沟通;带教之后对学生进行调研,了解他们的兴趣取向,愿意听和不愿意听的内容,在三级医院学习不到的、看不到的内容,以便在社区教学中有所侧重。带教包括集中授课和社区实践。集中授课也培养了我们的教学队伍。在社区实践中,我们安排学生参与健康教育讲座、社区出诊等在大医院接受不到的学习内容。带教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评议,对下一步教学工作提出整改意见,以便及时进行调整。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发现在全科医生队伍培养上还是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培养目标上,还是倾斜于专科医生似的教学方式。这种培养不能够很好地提供多方面的培养。第二,全科医学教学应该是整合了临床、预防、康复、人文等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全人群的服务,涉及各个年龄段和性别,现在课程设置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单一。第三,教学内容多是将高等院校课本压缩后又加上全科医生教学课程,比较强调专科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缺乏一套特别全面的全科医学专业用书。第四,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没有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好。

要发展全科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学科建设,首先还是要侧重于师资队伍的建立。师资队伍现在普遍还是比较匮乏,如果师资队伍建设不好或者带教质量不高会影响到下一批全科医生的成长。可以通过增加全科医生师资培训、下基层进行调研、进行实践经验总结,用我们自己社区的专家来带教社区的团队、社区的全科医生。其次在全科医学教学方面,现在缺少比较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需要比较规范的带教模式,这样带教的质量会更高。另外,现在“5+3”模式是医学生先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再把他送出去进行3年规范化培训。对于机构来说,这种模式不太有利;对于医学生来说,可能他会觉得自己是学生,没有完全的独立,独立性方面会较差。所以现在能不能让医学生先进行培训,培训之后再进入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来,这是我的一点想法。

李宁燕 主任

目前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刚刚起步,与专科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关于全科医学发展,今后还有很多的路要走。第一,从国家层面来讲,要出台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政策,提高全科医生的待遇、岗位吸引力,建立激励机制,这是医改的重要目标。第二,关于全科医学学科建设,我认为应该是在大的综合医院里设全科医学系、设全科医学病房,现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病房,要建病房也不太可能。大医院应当建立全科医疗病房,一方面可以从更高层次进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初级、中级、高级职称的医生都应当到一个专门机构轮转,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另一方面应该有一批专家建设全科医学学科,目前全科医学专家较少,应当吸引大腕专家为建设全科医学出谋划策,为基层做事。有的大医院开设全科医学科,还不太了解全科医学是什么,我们建立的全科医学科应该具有全科医学学科的特色,与科研相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学科发展。

(本文编辑:闫行敏)

猜你喜欢
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学科建设
河北省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学知识培训现状及需求的调查分析
浅析我国城市空巢老人就医现状
浅析我国城市空巢老人就医现状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郊区全科教学门诊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黑龙江省农村订单定向全科医学生职业认知现状调查
哈尔滨市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疗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前瞻分析
上海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