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复试研究生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林志永1,阮昕敏1,鲁娟2*
(1.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院,上海200433;2.第二军医大学训练部,上海200433)
[摘要]目的了解我校复试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调查本校2013年、2014年、2015年所有复试硕士研究生。结果近三年,复试硕士研究生SCL-90总均分为1.14±0.177,十项因子得分有统计学差异(F=133.687,P<0.001),其中强迫因子得分最高,其次是人际关系敏感、睡眠饮食、焦虑因子,再次是抑郁因子。不同性别、身份、婚姻状况、本科院校性质、父母职业、工作时间、单位性质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均不同。结论在研究生复试中嵌入心理测试是必要的,我校复试研究生整体心理状态较好,受性别、身份、婚姻状况、本科院校性质、父母职业、工作时间、单位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复试;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 197.32[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林志永,男,硕士,讲师;电话:13817229960
[通讯作者]鲁娟,E-mail:lujuan506@sina.com
Analysis on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Postgraduates Participating in Reexamination in Certain College
LIN Zhi-yong1, RUAN Xin-min1, LU Juan2*(1. Graduate Colleg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200433 2.Training Department,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200433)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postgraduate participating in reexamination in our college. MethodsSelf-reporting Inventory (SCL-90) was used in all the postgraduate participating in master reexamination from 2013 to 2015. ResultsThe total score of SCL-90 of the postgraduates in the latest three years was 1.14±0.177. It show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mong the scores of the ten factors(F=133.687, P<0.001), and the score of compulsory symptom wa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the scores of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sleep and diet and anxiety factors, and the third was the score of depression factor. Psychological health was different in the postgraduates with different genders, identities, marital status, natures of the undergraduate colleges, parent occupations, working times and unit characters. ConclusionIt is essential to embed psychological tests in the postgraduate reexamination.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postgraduates participating in reexamination in our university is good totally, which is influenced by the factors of gender, identity, and marital status, nature of the undergraduate colleges, parent occupation, working time and unit character.
[Key words]reexamination; postgraduate; psychological health level; influence factor
Hosp Admin J Chin PLA,2015,22(9):864-86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政府也出台系列文件,如2011年3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同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相对而言,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很大不足,未引起足够重视。相关研究报道称,研究生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人数日益增长[2],是心理问题高发人群之一[3]。值得庆幸的是,现阶段已有不少高校,如北京工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在研究生复试中进行心理测验[4-5],以期提高生源质量、尽早掌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研究生培养工作预先做好有针对性的准备。相关高校主要使用的量表包括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SCL-90)、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16PF)、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等[6]。本校自2013年开始,在研究生复试中加入心理测评项目,结合工作实践经验,梳理3年来复试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深入了解复试研究生心理、有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方法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或称90项症状清单(SCL-90),为L.R.Derogatis于1975年编制而成,共有90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均采取1~5级症状逐渐加重的评分法,通过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妄想、精神病性、睡眠饮食10个因子,涉及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SCL-90是国际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至今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适用于16岁以上人群的他评或自评,能够筛查有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边缘)的人群,并测查其心理障碍的严重程度。
1.2调查时间和对象本校2013年、2014年、2015年所有复试硕士研究生。测试时间均在4月10日左右。共发放问卷1 417份,收回1 417份,剔除2份回答不全的问卷,有效问卷1 415份,有效率99.9%。其中,男906人,女509人;军队在职干部448人,军校应届生154人,国防生10人,非军人(地方生)803人;未婚1 246人,已婚169人;来自基层卫生队(旅团卫生队)234人,非基层卫生队1 181人(包括760名应届生);本科所在院校为“211”或“985”院校的662人,普通高校753人;父母务农441人,非务农974人;工作时间0年(即应届毕业生)760人,1~3年354人,4~6年231人,7~9年47人,10年及以上23人;2013年541人,2014年542人,2015年332人。调查由监考老师具体实施(1名主试和1名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教员辅试),采取匿名方式,统一指导语,统一测试方法和程序,完成后问卷统一收回。
1.3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分别采用描述性统计、单组设计一元定量资料t检验、多组设计一元定量资料方差分析,两两比较应用SNK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心理健康水平近3年本校复试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考生)SCL-90量表的总均分为1.14±0.177,10项因子得分有统计学差异(F=133.687,P<0.001)。进一步进行SNK 检验显示(表1),强迫因子得分最高,其次是人际关系敏感、睡眠饮食、焦虑因子,再次是抑郁因子,随后是敌意、妄想、精神病性因子,最后是躯体化和恐怖因子。
表1 近三年我校复试研究生SCL-90各因子的SNK检验
2.2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对近3年不同性别考生的SCL-90各项因子得分进行比较,可见强迫因子得分、焦虑因子得分、恐怖因子得分、睡眠饮食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均有统计学差异(t=2.406、3.767、3.898、2.276、2.094;P=0.016、<0.001、<0.001、0.023、0.036),女生的得分(1.31±0.313、1.20±0.251、1.08±0.144、1.19±0.252、1.15±0.170)均高于男生(1.27±0.316、1.15±0.224、1.05±0.125、1.16±0.245、1.13±0.180);而其他因子得分没有统计学差异(表略)。
对不同身份考生的SCL-90各项因子得分进行比较(表2),可见除敌意因子外,军队在职干部、军校应届生、国防生、非军人(地方生)的SCL-90其他9个因子及总均分均有统计学差异;但SNK检验显示,这些项目均在同一列。
对近3年不同婚姻状况考生的SCL-90各项因子得分进行比较,可见强迫因子得分、焦虑因子得分、恐怖因子得分、妄想因子得分及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有统计学差异(t=2.788、2.580、2.358、2.072、2.148;P=0.005、0.010、0.019、0.038、0.032),未婚者得分(1.29±0.315、1.17±0.235、1.06±0.134、1.10±0.203、1.09±0.185)均高于已婚者(1.22±0.312、1.12±0.233、1.03±0.124、1.07±0.180、1.06±0.149);而其他因子得分及总均分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表略)。
对不同生源考生的SCL-90各项因子得分进行比较(表3),10项因子及总均分均有统计学差异;来自基层卫生队(旅团卫生队)的考生各项得分均低于非基层卫生队者。
对本科所在院校不同考生的SCL-90各项因子得分进行比较(表4),可见除躯体化因子、敌意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外,本科院校是“211”或“985”院校与普通院校的考生之间的SCL-90其他7个因子及总均分均有统计学差异。本科院校是“211”或“985”院校的考生SCL-90其他7个因子及总均分均低于本科是普通院校的考生。
对近3年父母职业不同考生的SCL-90各项因子得分进行比较,仅有强迫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焦虑因子得分有统计学差异(t=2.425、2.893、2.071;P=0.015、0.004、0.039),父母不务农的考生得分(1.27±0.312、1.17±0.251、1.16±0.238)均高于父母务农的考生得分(1.32±0.320、1.21±0.275、1.19±0.229);而其他因子得分及总均分没有统计学差异(表略)。
对工作时间不同的考生的SCL-90各项因子得分进行比较(表5),可见除躯体化因子、抑郁因子、敌意因子、妄想因子外,工作时间不同的考生的SCL-90其他6个因子及总均分均有统计学差异。SNK检验显示,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在同一列。而工作时间为0年和4~6年考生的强迫因子得分(1.32、1.28)高于工作时间为10年及以上者(1.12),而1~3年(1.24)、7~9年(1.19)的考生与其他考生得分没有差异;工作时间为4~6年和0年考生的抑郁因子得分(均为1.15)高于工作时间为10年及以上者(1.04),而7~9年(1.13)、1~3年(1.12)的考生与其他考生得分没有差异;工作时间为0年考生的焦虑因子得分(1.19)高于工作时间为10年及以上者(1.07),而7~9年(1.15)、1~3年(1.14)和4~6年(1.14)的考生与其他考生得分没有差异;工作时间为0年考生的恐怖因子得分(1.07)高于工作时间为10年及以上者(1.01),而4~6年(1.04)、1~3年(1.04)和7~9年(1.03)的考生与其他考生得分没有差异;工作时间为7~9年(1.20)、0年(1.19)、4~6年(1.17)考生的睡眠饮食因子得分高于工作时间为10年及以上者(1.06),而1~3年(1.13)的考生与其他考生得分没有差异;工作时间为0年(1.16)、4~6年(1.13)考生的SCL-90总均分高于工作时间为10年及以上者(1.05),而7~9年(1.12)、1~3年(1.11)的考生与其他考生没有差异(表略)。
3讨论
3.1复试研究生心理测试的目的及不足心理品质关系到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其今后的发展[7]。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选拔研究生主要是通过统一入学考试,一定程度上只能考查考生对专业、英语等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未涉及心理品质[4]。部分学校在复试中实施心理水平测试,目的主要是想为录取工作做参考,便于相关部门和导师了解考生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人文关怀,确保其在校期间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很少将心理测验的结果纳入录取的依据之一。这在学术界也一直有争议,例如有的学者认为不录取心理障碍的考生是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8]。诚然,复试中嵌入心理测试还有很多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如在复试短短一两天内将结果统计出来,需要花费相当的人力、物力,其准确性难免受到影响;目前主要是测试心理健康状态,对于研究生创新素质、抗压能力等未涉及;MMPI测验内容虽然丰富,但题目太多(399个题目),容易让考生疲惫和厌倦;SCL-90虽然简便易行、信效度高,但复试研究生一般会将其视为考试,具有强烈“装好”的动机[4],或是对内容反复思考以求“最佳”答案,违反心理测试要求被试按第一反应答题的原则;考生即便没有装好动机,复试时的心理状态也可能有别于平时,使得测试结果的参考价值大打折扣等。正是由于这些不足,有的院校被取消,如湖南师范大学从2009年开始在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中增加心理测试环节,2010年全面实施,但2011年就取消了该项内容,改为在新生中进行心理普查。可见,要让心理测试在研究生招录工作中切实发挥作用,还需要政策的有力支持、量表的精心设计等。从本校的实施看,由于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在心理测试的程序、心理量表的甄选、主试实施的专业方面都比较规范,取得较好效果,保证生源质量。例如,将测试结果及时反馈,经过面试导师、心理教员现场交流,曾经发现1名抑郁因子在2.5分以上考生抑郁倾向明显、思想行为异常,经专家组商议,决定不予录取,同时也将其心理状态反馈给考生及家属,督促其进行治疗。
表2 不同身份的研究生SCL-90各项因子得分的比较
表3 不同生源的研究生SCL-90各项因子得分的比较
表4 本科所在院校不同的研究生SCL-90各项因子得分的比较
表5 近3年来工作时间不同的我校复试研究生SCL-90各项因子得分的比较
3.2复试研究生整体心理状态较好本次调查显示,近三年我校复试研究生SCL-90量表的总均分为1.14±0.177,总体水平较好。与以往研究显示复试时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较好[4,8]的结果一致。原因可能有四点:一是属于军队医科院校,复试研究生经过层层选拔,属于军队人群中的佼佼者;二是大部分复试研究生本科就是军校,而近年来随着教育模式的转型发展,心理素质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军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咨询等活动日益增多,促进考生的心理健康;三是相比野战部队,军校的环境、条件较好,考生面临的军事应激源较少,产生心理问题的风险降低;四是复试研究生岁数相比本科生较大,经过军事、生活的锻炼,自我调节能力较好、协调程度较高,面对各种生活事件能够采取开放、积极的处理方式[8],这些都有利于培养更好的心理素质。
尽管如此,也有值得注意的问题,如考生的强迫症状相对最严重,其次是人际关系敏感、睡眠饮食、焦虑,还有抑郁等问题,要针对这些问题做好入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3复试研究生的心理影响因素本次调查显示,复试研究生心理健康受性别因素的影响,女生的强迫、焦虑、恐怖、睡眠饮食等问题比男生更突出;受身份因素的影响,除敌意症状外,军队在职干部、军校应届生、国防生、非军人(地方生)的躯体化、焦虑等诸多症状均有差异;受婚姻状况因素的影响,未婚者的强迫、焦虑、恐怖、妄想及精神病性等方面心理问题比已婚者更突出;受本科院校性质的影响,本科院校是“211”或“985”院校考生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妄想、睡眠饮食等问题均多于本科是普通院校的考生;受父母职业因素的影响,父母不务农考生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症状比父母务农的考生更严重;受工作时间的影响,没有工作经历(即工作时间为0年)的复试研究生的心理问题更多,如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症状更严重,工作时间为1~3年和7~9年的研究生心理素质较好,而这些也说明规定本科生毕业后工作3年(含)后才能考研的政策的合理性;军队在职干部的复试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单位性质的影响,来自基层卫生队(旅团卫生队)考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好于非基层卫生队者,说明军队基层单位的工作经历对于锻炼研究生心理素质大有裨益。
总之,既往研究鲜有报道复试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本次调查对本校复试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研究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林强. 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重庆与世界,2014,31(10):84-86,92.
[2]刘勉,赵静波,李林.导师指导行为与研究生应对及心理健康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8):1031-1034.
[3]池泉,张冯.在读研究生体育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相关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2,28(3):59-60,69.
[4]杜继军. 在研究生招生复试中开展心理测试的思考——基于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心理测验的实证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10)(下):131-133.
[5]金晓凤,陈庆健,卢中秋,等.心理测评嵌入研究生复试中的实践与探讨[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3):390-391.
[6]张茜,董亚莉,贾巍,等. 复试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37(9):1232-1235.
[7]蒋勇.专业学位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与应对途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34-35.
[8]吴宜虹,杨国愉,贺英,等.军校研究生心理素质特点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22):2304-2307.
(2015-06-08收稿2015-08-20修回)
(本文编辑胡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