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管理的国外学习型组织实现模型比较研究
云绍辉
(九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九江332005)
【摘要】随着全球化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提高,学习型组织与知识管理成为当前企业管理的热点话题。基于此,详细介绍了国外学者基于知识管理的学习型组织实现模型的相关研究成果,包括马奎特的系统模型、菲利普斯的十要素模型以及詹姆斯的学习型组织网络模型,对三种模型的构成要素和核心内容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实现模型;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5)10-0088-04
doi:10.3969/j.issn.1001-8794.2015.10.024
【收稿日期】2015-06-17
【作者简介】云绍辉(1973—),女,河北乐亭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习型组织与组织学习理论。
随着全球化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提高,能够灵活适应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世界各地的优秀企业都争先恐后地想转型为学习型组织,各国学者也纷纷致力于学习型组织实现模型的研究,被广泛引用和评价的学习型组织模型主要有梅耶模型、约翰·瑞定的第四种模型、沃尔纳的五阶段发展模型等。[1—4]关于学习型组织的研究中,知识管理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戴维·A·加尔文认为,学习型组织是指能够熟练地创造、获取、解释、转移和保留知识,并根据这些新的知识和观点,自觉地调整自身行为的组织。[5]本文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详细介绍了国外学者关于如何实现学习型组织的相关研究成果,包括马奎特的学习型组织系统模型、菲利普斯的学习型组织十要素模型以及詹姆士的学习型组织网络模型,并对三种模型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基于众多企业在学习型组织创建过程中的实践,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人力资源教授迈克尔·J·马奎特(Michael J.Marquardt,2002)提出了一种理解和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综合模型——学习型组织的系统模型(System Learning Organization Model,SLOM),该模型已经为全球众多的企业和理论界所接受,并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6]SLOM模型认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除了核心的学习子系统外,还应该包括组织子系统、人员子系统、知识子系统和技术子系统,这五个子系统的关系如图1所示,下面重点分析与知识管理相关的知识子系统和技术子系统。
在SLOM模型中,知识子系统是对组织的知识管理过程,包括知识获取、知识创造、数据挖掘、知识分享、知识应用、知识确认等六个知识环节(图2)这六个知识环节可以归纳为顺序的三个阶段,即知识生成阶段、知识分享阶段、知识应用阶段:一般而言,知识的生成可以有三种方式,即从外部获取知识、从内部创造知识、对现有内外部知识的深入挖掘,这三种方式也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知识分享阶段包括个体间知识的分享、团队间知识的分享两种方式,其核心是在知识的转移和传递过程中产生协同效应,产生1 +1>2的效果;知识应用阶段是指知识在组织中的推广和储存,如果经过分享的知识产生积极的效果,就需要以某种组织记忆的形式储存
起来,建立组织的知识库。
技术子系统是为了确保知识子系统和学习子系统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由相关技术网络及信息工具组成,其主要目标是管理知识和促进学习。技术子系统不仅包括技术过程、系统、协作的架构、训练协作和其他的知识技能,还包括电子工具和先进的学习手段,如仿真技术、计算机会议等。[7]所有这些技术集成起来,可以创造知识的“高速公路”。
图1 学习型组织系统模型
布赖恩·T·菲利普斯(Bryan T.Phillips,2003)认为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应该包括战略、学习发展、知识管理、绩效评估在内的10个要素,提出了一种构建的学习型组织模型“十要素”模型。[8]这十个要素是:
(1)持续改善的意愿:整个组织持有一种通过持续学习达到持续改善的热情承诺。
(2)有力的领导:领导应该能够系统思考并清醒地意识到组织当前的现状,并合理地设计组织结构。同时,领导需要关注组织的愿景是否在组织的各个层级得到共享,并在必要的时候扫除障碍。
(3)战略和系统思考:组织需要保持战略方向的清晰和可接受性,应该考虑到组织的竞争地位而制定实际目标,鼓励员工成为系统思考者,采用自动化技术改善绩效和工作条件。
(4)沟通:自由开放的沟通是整个组织的主流,能够扫除那些试图阻碍沟通的障碍。
(5)学习和发展:积极评价和推动个人和组织不断学习和边做边学的方法,并为学习、创新和知识获取提供便利条件。
图2 学习型组织的知识管理过程
(6)创新和决策:一种创新的思潮弥漫于组织中,成员可以自己做决定,鼓励创造和实验并充分保证创新和实验的心理安全环境。
(7)变革管理:对挑战和变革持毫不怀疑的态度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不断质疑和评估组织的核心知识库;组织中的员工相互支持,并为临时员工提供津贴。
(8)智力资本和知识管理:鼓励全体员工对智力资本的发展共同承担责任,面对新的信息能够做到及时调整并使之有效传播。组织系统保证新信息添加到核心知识库,使组织成员愿意并且能够传递隐性知识。
(9)绩效评估:绩效评估关注测量和评估成员在态度、行为、表现及持续改善的意愿等方面的改变,用于个体之间和团队之间的比较。
(10)奖励:对成员工作的奖励和认可能够强化工作动力、改善工作表现,并激励员工的学习和成长,有助于实现员工的工作满足感。
图3 学习型组织十要素模型
以上十个要素对于组织中不同的人员而言重要性并不一样,例如组织的高层领导可能认为战略和系统思考最重要,而基层员工可能认为学习和发展以及奖励更重要。因此,该模型还针对组织首席执
行官、直销经理、人力资源经理、普通员工分别设计了10个要素的权重。菲利普斯的十要素模型同样强调学习型组织中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模型认为组织中应该具有一个不断更新的核心知识库,鼓励创新和在工作中学习,并且为学习、创新和知识获取提供组织支持,包括绩效评估和反馈系统中对员工的学习态度、行为和结果均进行衡量,并给予相应的奖励,以进一步强化员工的学习。模型特别强调智力资本(Intelligence capital)的管理和隐性知识的传递,认为应建立组织系统以保证核心知识库的有效更新和知识的有效传播。
詹姆斯(Constance R.James,2003)提出了一种学习型组织网络模型(图4),[9]该模型中,组织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为了实现组织学习,需要变革的领导、平等的文化、分散的战略、整合的系统、扁平的结构、知识型员工等六个要素的支持,同时这六个支持性要素之间也存在内在联系。
图4 学习型组织网
该模型认为,在战略和领导层面,学习型组织应认清“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一现实,实施分散的多元化经营和发展战略,组织的领导者应该具备长远的、变革的眼光,以此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的挑战。在组织内部,学习型组织应该建立扁平化的、灵活的组织结构,培养知识型员工,以促进组织学习。同时,学习型组织需要整合组织中的各种资源和各个分散的部门机构,使之成为一个整合的系统,在此系统中,员工享有平等交流和沟通的权利,并且愿意进行知识共享。
学习型组织网络模型中,组织学习是核心,知识管理是实现组织学习的有效途径。组织的高层领导者、中层管理者和知识型员工都致力于知识的探索、开发和转移,并且能够不断探索新知识,增强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个组织整体学习以及创造组织未来的能力。同时,该模型还特别强调了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开放的联系,组织学习不仅仅指组织内部不同层次的学习与分享,而且包括组织与其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知识共享,组织的知识管理也处于一种开放的环境中,这样才能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上述三种模型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对学习型组织
的实现进行了描述,其共同特点是都强调知识管理在学习型组织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中,马奎特的学习型组织系统模型认为知识子系统就是知识管理,其过程包括知识的获取、创造、数据挖掘、传递与分发、应用、确认六个方面,而技术子系统为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知识、技术、组织、人员四个子系统相互关联,同时又都为学习这个核心子系统提供支持,从而保证有效的组织学习詹姆斯的学习型组织网络强调了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认为知识型员工是学习型组织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与组织的管理者一道致力于知识的探索、开发和转移,并且能够不断探索新知识,从而提高组织整体学习的能力。菲利普斯的十要素模型从首席执行官(CEO)、人力资源管理者、直线经理和员工四个维度对学习型组织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对比,从而定量地比较不同层面的组织成员对整个组织的态度及其对自己所在位置的理解,可以为领导者提供一种协调组织行为和改善组织绩效的机会。表1给出了三种学习型组织实现模型的对比结果。
以上三种模型都专注于学习型组织的实现,并强调知识管理在学习型组织中的重要作用,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在通往学习型组织的道路上没有专用的快车道,每个组织都有其独特的背景、文化和特有的凝聚力,最终成为学习型组织所表现出的努力方式、途径和努力程度就会各不相同。尽管如此,知识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甚至可以肯定,有效的知识管理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保障。目前,我国企业在知识管理和组织学习方面仍然比较薄弱,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进行更多的实证研究,以期明确我国企业目前知识管理和组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喜的是,一些学者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如清华大学陈国权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对国内200多家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明确了我国企业组织学习的现状,证实了组织学习能力与组织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10]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融合,我国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将不断提升,学习型组织理论一定能够实现在中国的成功着陆。
表1 三种学习型组织实现模型的比较
【参考文献】
[1]由长延,徐林.学习型组织研究综述(下)[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14(3) :11—15.
[2]张淑华,俞文钊.学习型组织的三种模式评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7(2) :87—90.
[3]沈葳,张睿,高俊山.学习型组织理论模型的比较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4,23(3) :22—25.
[4]于海波,方俐洛,凌文辁.组织学习整合理论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2) :246—255.
[5]戴维·A·加尔文.学习型组织行动纲领[M].邱昭良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迈克尔·J·马奎特.创建学习型组织五要素[M].邱昭良,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7]云绍辉.学习型组织结构模型与评价体系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8]Bryan T.Phillips.A Four-level Learning Organization Benchmark Implementation Model[J].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2003,10(2) :98—105.
[9]Constance R.James.Designing Learning Organization[J].Organizational Dynamics,2003,32(1) :46—61.
[10]陈国权.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概念、能力模型、测量及对绩效的影响[J].管理评论,2009,21(1) : 108—116.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Implementation Models of
Foreign Learning Organization Based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YUN Shao-hui
(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Jiujiang University,Jiujiang 332005,China)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of uncertainty of global competition,learning organiz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have become the hot topics of business management.This paper demonstrate the current achievement about the implementation model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s such as the system learning organization model by Michael J.Marquardt,the ten-pillar model by Bryan T.Phillips and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network by Constance R.James.Finally,a comparison of three models mentioned is made and a further research direction is proposed.
【Key words】learning organiza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model; comparative research
(编辑/乔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