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
【摘 要】学习型组织是人性理论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促进了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是学习理念变革的直接结果。它是产生不断创新的源泉,成为企业在日益竞争的环境中得以生存的“良药”。自90年代以来,学习型组织引入到了我国,国内许多企业就开始如饥似渴的投身到学习“学习型组织”的队伍中。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创新,以增强我国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学习型组织正在陷入理论的盲区,实践的短缺,存在着很多障碍和不足之处。
本文主要通过对学习型组织理论和应用的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针对出现的日益恶化和明显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现状;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面临的繁多问题,都是由于无法处理周遭日益复杂的系统的结果,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必须要经由真正的学习,”才能达到“发展自己和组织的能力”[1]。一家企业要想提高自己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就必须掌握和运用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实现了在管理理论中新的飞跃,与传统科层组织具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一种非等级权力控制型的组织,更适应着当今社会的发展。
一、学习型组织现状的基本概括
(一)关于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现状
什么是学习型组织?
针对学习型组织的定义,至今仍然是一个模糊的状态,没有明确的共识。综合中外学者对学习型组织的认识。学习型组织要以创新性的共同学习为核心,提高群体智商,激励着组织个体和整体的创新价值和适应价值得到有效的发挥,从而产生持续不断的发展和和谐发展效果的社会组织形式。强调“学习+激励”。
目前我国对学习型组织的主要认识来自于彼得·圣吉的著作《第五项修炼》——自我超越:要理清对我们真心向往的事情为起点,让我们为自己的最高愿望而活。改善心智模式:它要求以镜子转向自己为起点,使心智模式更好的发挥作用。建立共同愿景:要求团体有共同的目标,大家因明确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团体学习:团体的智商高于个人的智商,在团体中学习,个人的成长速度也会加快。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一套完整的思考框架和知识体系,帮助人们认清日益变化的形态。
(二)学习型组织的应用现状
我国对学习型组织的应用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1996年至1999年间处于独自探索阶段:这期间学习型企业是由企业独自摸索和民间团体帮助创建的。开始积极探索的如:上海宝钢集团、江淮汽车集团公司等。
2000年至2003年处于积极的创建阶段:这一时期学习型组织的推广主要来自地方政府和部门行业。大批企业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中来。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等大城市以及相当一部分中心城市,都将学习型企业纳入到政府的建设中。
2003年至今,进入到了深入探索阶段:这一时期树立了学习型企业的典型。2004年八月,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将114家企业列入到学习型组织的经验典范中。同年10月,上海宝钢集团、海尔集团、兴隆庄煤矿等23家企业获得“全国创争活动示范单位”。2007年以来我国创建的学习型企业的总数达到了172595家。
(三)我国学习型组织研究的进展
1.关注企业发展,不断深入研究
我国对学习型组织的研究,最终目的是应用于企业的更好发展。有研究证明,未来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力,将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的更快。企业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新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企业的组织结构由原来的高耸型转向扁平化,有利于人员能力的充分发挥。同时,更加注重企业中员工个人的愿景是否与企业相一致,在员工和企业到达一致时,全体成员将共同努力,表现出最大的积极性。
2.注重交叉研究,避免领域单一
学习型组织的研究不是局限于某一个领域,它存在于整个大集体中。我国对不同视野下的学习进行了交叉的研究。包括:管理学视野下的学习型组织:团体在组织中的学习形成了非常重要的单位,关注团体的学习和管理。教育学视野下的组织学习:对公民的教育改革,加大发展教育事业。政治学视野下:增强国家整体的学习能力,提高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力。哲学视野下的学习型组织;重点研究学习型组织的意义等。
3.关注各类组织共同成长,组织领域不断扩大
我国学习型组织的研究不在局限于某个企业,延伸领域不断扩大。学习型社区的研究,利用充沛的资源,是社区的居民共享像学生一样的知识,满足需求,获得服务,提升文化水平。不仅提高个人能力,也提高了社区整体的文化素质。学习型家庭的研究,主要关注青少年健康的成长,家庭的学习和学校教育的学习相合作,彼此在目标上达成一致,情感和信息相互沟通,共同促进学习型家庭更好的发展。其他学习型组织的研究还包括: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工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科技园以及学习型军队研究等。
二、我国建立学习型组织出现的不足
我国建立学习型组织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经过的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这种不断循环的过程。在学习型组织的研究中出现了许多潜在的问题。
(一)概念模糊
目前我国对于学习型组织研究的文章非常繁多,但究竟什么是学习型组织,没有准确的定义。每一位学者,企业家对学习型组织都有自己的理解,在概念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彼得·圣吉博士自己也曾经说过,没有人真正了解什么是学习型组织,在对概念模糊的基础上,去创建学习型组织,正如盖房子原理,地基不稳,房子就容易倒塌。
(二)抄袭现象严重
有许多应用者在认识学习型组织中出现了盲目的“抄袭”现象,认为只要学习了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就是拥有了学习型组织。我国许多企事业单位人员,并不了解怎样建立学习型组织,虽然积极吸收国内外关于学习型组织的思想,但长期以来,产生了一种外国的就是好的,造成了拿来主义、崇洋媚外的心态。同时将成功企业的案例照搬过来,跟风现象严重。幻想“天上掉馅饼”,是国人应该改变的心态。
(三)理论与实践的脱轨
目前学习型组织的研究不能执着于理论的研究,对它进行研究的目的是付诸实践。学习型组织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品质,理论与实践脱轨的现象应该得到重视。对我们影响非常深刻的《第五项修炼》,全书充满了哲学的思维,理论更超过了实践性。有助于人类的思考,但对实践帮助不大。许多企事业单位领导在本单位扬起学习型组织的大旗,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开展会议,组织学习。但更多滞留在理念上、理想化的阶段,这种活动的目的只为了提高企业的形象,作为公共关系的需要,它更像一种运动,而不是活动。
(四)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在学习型组织没有提出之前,人们一直沿用着传统的科层组织即等级权利控制型组织。在等级为基础,权利为特征的模式下,确实适用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人们怀疑创新所带来的风险,领导阶层为增加自身权利或者不愿放弃固有权利而对学习型组织的应用产生排斥。传统的科层组织并非总是一种呆板的低效组织,但学习型组织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关系以及核心价值观——共同愿景等,确实更适用于当代的市场经济。
三、学习型组织的对策研究
(一)明确概念
明确区分“学习”和“学习型组织”概念的不同,学习型组织的目的是学生活,以人本身为出发点, 将学习型组织看成是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学习型组织这个具体的概念需要经过理论工作者不断的以及潜心的研究,学习型组织的真谛是活出生命的意义,而非简单的学习,要把学习看作不断创新、超越自我、实现目标的过程。
(二)激励中求创新
对于学习型组织的探究,需要许多优秀的人才。各企事业单位加强对员工的培养,通过有挑战和竞争性的工资和职位激励等手段加强员工的积极性,加强对学习型组织的浓厚兴趣,激发人才的潜能,人们将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与中国企业的当前环境结合。在组织中不断的创新,找到适合企事业单位成长的新的管理模式。
(三)理论付诸实践
任何的理论都要来自于实践,通过实践能检验出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远离实践的理论是没有生命力的。近几年来,我国正在大力开展理论的宣传,积极开展研讨会议,组织员工学习,树立学习之风。在这种积极的宣传中,更要重视实际的应用。学习国内外实践成功的经验,与我国现状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为论证,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构建出企事业单位的特有文化。
(四)高效团队建设,任重而道远
伴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学习型组织在企业和团队中扮演越来越重的角色。它需要有高效的学习型组织团队去建立学习型企业,建立扁平化、柔性化的组织结构,在团队中,发挥“1+1>2”的作用。学习型团队不在是刚性的、固定搭配的组织,而是能够对随时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灵活的、应变性强的队伍应运而生,实现我国企业的共同发展,达到个人和企业共同愿景的完成。
(五)扎根中国化,实现新创新
第一,要以中国的大背景下,使学习型组织的研究与本国现状完美的结合,无论是成功的企业还是西方的思想,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不抄袭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第二,在中国本土国情下进行新的创新。我国正处于并且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正如彼得·圣吉的理论是在美国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样,我们应该努力创立适合中国企业、组织发展需要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范式。无论是理论创新还是实践创新,都需要完成一次创新的环路,使理论和实践多次吸收、融合,达到真正的“握手言和”。
(六)政府正确引导,企业正确运作
政府是事物发展的“领头羊”,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概念可以得到快速的发展。迄今为止,学习型组织的认识模糊,这就需要政府鼓励各个高校培养管理类学者,开设课程,关注管理类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政府做正确的引导,推广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应用,倡导学习型组织所带来的根本性改变,即管理效率的提高和持续稳定的发展,改变人们传统观念,让政府和市场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共同发挥作用。
四、结论
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对于我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不断的学习,社会才会进步。正如《财富》杂志曾刊登的,“未来成功的企业,将是那些真正掌握学习型组织的企业”。因为未来最大、最长久的竞争优势将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的更快[2]。目前,我国对于学习型组织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学习型组织不同于组织学习,它的真谛是活出生命的意义,它的目的是一种心灵的转换,了解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我们要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让学习型组织成为解决诸多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2] 教军章,侯丽岩,五永枕.公共行政组织论[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3] 邵泽斌.国内学习型组织研究综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5).
[4] 张爱玲,梁晓峰,庞晓玲.论我国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现状及障碍因素[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7).
[5]陈国权.中国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研究与实践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管理学报,2009,(5).
[6]郑鹏,朱保芹.中小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授博士专栏,2014,(3).
[7]李纯.近十年我国学习型组织建设研究的述评与展望[J]. 当代继续教育,2014(06).
[8]陈江华.学习型组织理论研究综述与评价[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9]齐卫平,李春来.国外关于学习型组织研究综述[J].长白学刊,2011(06).
[10]杜显杰.国有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实践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