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美术欣赏课中的“学以致用”

2016-01-07 08:05葛晶晶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纤夫学以致用欣赏课

葛晶晶

摘 要:美术欣赏课是提高儿童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了解作品的优点,才能学以致用,有效地指导自己的美术学习活动,从中获得创造美的体验。

关键词:美术欣赏 学以致用

罗丹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睁开这双发现美的眼睛,与大师交流、与作品交流,学以致用,提高欣赏课的教学有效率。

一、学会读画悟画,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问题】 欣赏的名家名作学生不爱看。

【现象】 欣赏教学中,总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有的名家作品非常出色,但学生看后却说不好看、看不懂,甚至说出自己认为的缺点来。

【商榷】 美术作品的美,往往蕴藏于笔墨、色彩、意境之间。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分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笔者认为在欣赏作品时,可以先让学生读画几分钟,谈谈对作品的第一印象。再从画面的精彩处入手,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例如第11册的《外国传世名作》,学生在欣赏列宾的《伏尔加河的纤夫》前,先聆听《伏尔加河船夫曲》,提问:“你听到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总是听到嘿哟嗬!嘿哟嗬!好像很累!”伴随音乐展示画作,告诉学生这是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夏日炎炎,他们头顶烈日,脚踩热沙,拉着载满货物的大船,哼着“嘿哟嗬,嘿哟嗬”的号子,蹒跚在漫长的河滩上。当音乐与绘画融为一体,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体会着纤夫们的艰辛。接着介绍画家列宾,并观察纤夫们的动态、衣着和表情(图1),选择一个印象最深的来描述。学生1:“最左边的纤夫头发乱糟糟的,穿的很破烂,连鞋子都没有,走那么多的路,脚底肯定起泡了,太可怜了。”学生2:“最后一个纤夫他垂着头,好像很虚弱,像个快死的人,可是为了生活,他带病工作,太辛苦了。”当共鸣已经产生,教师追问:“哪位纤夫是新手?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学生1:“那个少年,因为他衣服的颜色还能看出,其他人都是黑乎乎的,很脏。”学生2:“我也这样觉得,少年的皮肤很白,其他人都是黝黑的。”在观察讨论中,学生为画家高超的写实手法而叹服。然后小组讨论:如何从画面的构图、色彩、内容上去感受纤夫的苦难和毅力。在师生的相互探讨中,读懂画、感悟画。让学生明白,分析美术作品时,不单要看技能,更重要的是从美术文化上进行分析,读懂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二、学会使用美术名词,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问题】 欣赏课变成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

【现象】 欣赏课上,当图片出示的那一瞬间,教室里充满了孩子们由衷的赞叹声,但是,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来评述时,学生要么无动于衷,要么用 “很好看”、“很漂亮”等简单词汇来概括复杂的感受。最后,只能是教师口干舌燥地讲解完每幅作品。

【商榷】 笔者认为,不是他们不想说,而是不知道如何去表达。以第五册《中国民间玩具》为例,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民间玩具图案、色彩的寓意,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图2)。我在教学时,先播放民间民间艺人制作糖玩具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读图,并分组讨论:“这个民间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怎么玩?”再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和纹样,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有的说:“我喜欢挂虎,它很威武。”有的说:“我喜欢螳螂,很像。”也有的说:“我喜欢老鼠偷油,很滑稽。”等等;孩子们评价的词汇很简单也很单调,这时可出示几组常用的美术词汇:1、造型——逼真、饱满、可爱、夸张、生动;2、纹样——精致、对称、细密、简练、吉祥;3、色彩——华丽、鲜艳、强烈、喜庆、质朴。并提出:“选择合适的美术词汇来形容你最喜欢的民间玩具,再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学生1:“我最喜欢挂虎,它的造型很生动、夸张,纹样对称、精致,色彩很鲜艳、强烈;给人十分威武的感觉。”学生2:“我最喜欢螳螂,它的造型和色彩都很逼真,每个部位也编织得很精致,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学生3:“我最喜欢老鼠偷油,它的造型很可爱、很夸张,尤其是尾巴,细细的直直的,很有趣,色彩对比很强烈,一个黑色一个红色,让人感觉这是一只调皮可爱的小老鼠……最后,引导孩子们自主探究,去细细品味民间玩具的细节美,学会从整体到局部的欣赏方法,体会这些民间玩具装饰图案所带来的吉祥寓意。

三、学会吸取作品精华,提升学生的创作水平

【问题】 在欣赏课上,教师只赏不画(做)。

【现象】 欣赏课上,师生对一件件作品进行滚动式地“翻阅”,随着教师“蜻蜓点水”般的高谈阔论,学生只是“走马观花”般匆匆一瞥,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商榷】 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而是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作品的内涵,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学生有了动手的实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与和识,才能打破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

在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课中,学生很有动手的欲望,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提炼出艺术作品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来。例如浙美版第三册《剪纸欣赏》,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触过剪花边和剪手拉手的好朋友,会用基本的对折法剪一些简单的图形。因此在欣赏本课时,首先,通过库淑兰的《古装人物》来感知吉祥图案所带来的美好寓意,并提炼出简单的吉祥图案:苹果(象征平平安安);桃子(象征长寿);葫芦(象征福禄吉祥、健康长寿);蝴蝶(象征吉祥、美好);花朵(象征美丽、富贵)等。接着通过比较山羊的照片和剪纸作品,提炼出剪纸作品的特点:“夸张”和“变形”(图3),师生一起对吉祥图案进行夸张和变形,简化成适合二年级小朋友剪的图案。然后结合范作与前两节课的作品进行比较、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点与不足,最后让学生用这些提炼出的“精华”进行剪纸创作(图4)。通过这种直观体验和动手创作,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剪纸艺术的美,也提升了自身的创作水平。endprint

四、学会运用“二次创作”,提升学生的快乐指数。

【问题】在欣赏课上,总是布置临摹型或创作型的作业。

【现象】欣赏课进行到一半,教师为了让课堂显得充实,开始布置与课题相关的作业,或临摹或创作,然而,有时候作业过难或时间仓促,一节课不能很好地完成,学生就会“匆匆而过”、应付了事,反而在课堂中享受不到因欣赏而收获的甜美果实。

【商榷】美术作业是学生学习的“劳动成果”,是他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作为一位美术老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在美术作业中体验欣赏带来的成果与乐趣,真正体现欣赏教学的价值。例如浙美版第十一册《外国传世名作》,在欣赏完毕加索的代表作《三个乐师》时(图5),有个学生说:“老师,如果这三个乐师是立体的那就更赞了!”我灵机一动:“可以啊!就让我们做个现代版的毕加索吧,运用二次创作,改装出立体的三个乐师。”下面“哗”声一片:“老师,你吹牛吧?”我神秘地一笑:“等着!”我和课代表去办公室把前阵子学生做的《圆筒造型》作业拿来,问:“有没有想到什么?”学生一看,马上明白了:“老师,你可真聪明给圆筒添加上五官和四肢,就能变成乐师的样子了。”我点点头:“对!想想该怎么装饰和组合,才能产生音乐般的韵律和节奏感?”学生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讨论开来,并付诸于行动。在他们的团结协作下,一件件立体主义的现代版“乐师”诞生了(图6)!有的学生说:“太神奇了,我的圆筒造型本来很简单,没想到经过这么一改装,马上就焕然一新了!”有的说:“我的圆筒组合是我乱做的,横七竖八的,根本没什么主题,但是现在经过二次创作,居然变成了一个乐团!”还有的说:“我以后要好好学欣赏课,用学到的知识来修改我的作业,肯定能锦上添花了!”……我想,如果当时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学习毕加索的夸张、变形,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能没这么高涨了,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就可能没有这么丰富、生动了。合理地运用二次创作,弥补第一次创作的缺陷和不足,使得作品更完善,让孩子们真正有一种“我成功了!”“我的作品比以前好多了!”的感觉,让美术作业换发出新的生命力,让学生在成功的美术欣赏中体验收获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2002年版

[2]《中国美术教育》 2014年第三期 第四期

(宁海县桃源小学 浙江宁波)endprint

猜你喜欢
纤夫学以致用欣赏课
染成岁月的一砣金黄(外一首)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丰子恺送画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分组合作教学法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尝试写诗
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探究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