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郁翔
摘 要:校外中国画辅导教学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校外国画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临摹,写生、创作把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的事物用中国画笔墨的形式表现出来,培养学生对中国画传统绘画艺术的持久兴趣,体验笔墨的韵味。
关键词:校外 中国画 教学探究
校外中国画兴趣活动辅导教学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符合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美术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联系,是一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笔者经过多年辅导校外教学,总结出一些经验与体会,与大家一起探讨和交流。
一.培养学生对国画的持久兴趣
由于平时学生文化课学习比较紧张,面临升学压力。国画学习对中小学生来说不能太单一,枯燥,要给予学生在校外国画练习中以体验感受和发挥个性特长为目的进行教学。所以首先要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兴趣和坚忍不拔的恒心。由于学生的兴趣因个人差异不同,来参加国画社团的学生,有的学生基础很好,平时周末也在参加培训练习,也有的基础一般,但有点兴趣,作为辅导教师应注意提升学生的暂时兴趣引入到持久兴趣上来。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了持久兴趣才能把工作持续地进行下去,才能取得创造性的成就”。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兴趣,教学内容的第一课就是“需要、志向、态度”,把学生学习兴趣和现实生活的需要紧密结合。因为在国画领域中有作为的大师,他们不仅是对国画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所使,更是与他们从小具有远大志向分不开。为此,先课件展示欣赏画家及作品是至关重要的。如:徐悲鸿画马是家喻户晓的,但为什么笔下的马会如此吸引观众呢?主要是画家长期观察,时时描绘,持之以恒兴。又如:齐白石大师画虾,为什么会画得比真实的虾更雄健,威武呢?是因为齐老喜爱虾,长期养虾,时时观察,勤奋练习,使之笔下的虾栩栩如生,充满生机。因此,有了志向和兴趣就会有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可促使对知识的牢固掌握,兴趣不是外加的东西,中小学生对活动过程本身感兴趣,在实践过程中应该使学生的兴趣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理解越深,兴趣越浓。
二.加强学生的国画基础训练
我们多年来一直坚持每周开展校外国画训练活动,并认为在校外国画辅导中不是培养专业的画家,而是重在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加对国画艺术的热爱,增加创造艺术生活的愿望和能力。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学要注意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看看、想想、画画来丰富和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国画社团教学所拥有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需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基础过程教学,提出合理的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要求,但也必须注重对国画尖子生的培养,促使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1、作品临摹是基础
临摹是国画社团必学的一课,只有在临摹过程中才能体会用笔用墨的基础训练,学生通过画画、看看教师示范,感受笔墨乐趣,再大胆想象创造。如在学习山水画中的石头、树木很重要,引导学生反复了解石头的结构关系,训练石头的不同皴法和笔墨方法。画树干、有明暗,点点擦擦才有苍老感;树枝分叉要自然注意细枝向外伸,树叶勾染点,树根用力抓画,焦浓重轻淡临摹时心中有分寸。练习根据树的生长构成,不同笔墨勾法,掌握中、侧锋,虚实浓淡等的技法特点。在实践体会的基础上,再来临摹石涛的《山石图》(见图1),观察“水墨山水并不难,勾、皴、擦、点、染很重要。山轮勾一勾,山体皴后染。山有阳山和阴山,阴山要用浓重染,阳山可染可不染,有染画有立体感。”师生共同分析画中勾、皴、点、染不同的技法,使学生有意识进行练习,大家的兴趣很大,纷纷下笔。
2、国画练习的趣味性和多变性
记得一位学生对山水画中的解索皴有兴趣,但不理解如何用笔进行皴擦。于是我用毛笔在黑板上画几条线相互交叠,后皴擦逐渐分散,干枯浓淡、虚虚实实,表现随意有变化。学生才恍然大悟,印象深刻。古人曰:“打拳要拳不离手、唱歌要曲不离口”。绘画同样要经常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巧而生精。在临墨基础上逐渐推敲,反复尝试,深入灵活进行变化。有些学生在临摹的基础上添加人物和背景,有的学生在临摹石头上添加房屋和船只(见图2),每个学生进行组合和变化。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国画想象
想象是发展形象思维为重点的教学,是青少年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
它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想象创作辅导经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无命题自由想象。以实物启发联想,以模糊的形象引起对具体形象的想象,以文字或语言描述引起想象。如:教室内放置几盆不同的鲜花,让学生们观察花的外形、姿态、生长规律等等,使他们理解花的不同特点。练习中有的学生直接用毛笔大块面地画,有的学生如齐白石笔下的泼墨画,有的学生用夸形的手法把花画得顶天立地,墨色淡雅,富有变化,有的线描画和水墨画结合,粗中带细(见图3)。
2、融乡土风情,构建诗意的学习内容。配以儿歌,创作诗歌,创设诗意化的国画教学,以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教学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并以手中画笔展现了家乡美丽的画卷。有效开展序列性主题教学,如:在二节练习课中,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题目“我的家乡”“家乡新貌”和有关唐诗词。教室内结合音乐,充分创设诗情画意的气氛,再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国画进行构思创作。有的学生想到现在的家乡面貌,有的学生想到祖国的山山水水美景,也有的想象家乡老房子的秋色美景。教师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笔墨、皴擦、对比等技法,再翻阅大师们和同龄的作品,从中领悟到作画的灵感。顿时,学生的创作热情高涨起来。鲁婷婷同学的“春江鱼歌”画了家乡湘湖鱼船停泊的情景,画中采用线条勾勒法,结合水墨染法,整幅画清淡朦胧,真让感觉寂静优雅。倪竟睿同学的“风景如画”(见图4),简洁概括,层次鲜明,用笔自由,浓淡分明,画面内容丰富有变化。
3、写生中追求诗意的教学境界
写生是直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亲近大自然的有效阵地,是学生体验生活最原始的方法。因此,我带领学生进行室外采风活动,引领学生感受家乡的美景,以丰富国画的创作源泉。学生们欣赏家乡山山水水的过程中边走边看, 会有” 青山身边走,人在画中游” 的感觉。连绵的山水风光,如长长的画卷,一幅一幅雅作在脑海中浮现,在笔墨下生辉(见图5),激发学生无穷的创造力。学生在写生中获得全身的体验,也得到国画技法的提高。
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创作画教学是记忆想象画中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运用。因此,首先鼓励学生多问,和老师、同学们一起交流,是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类社会活动,激发学生有意识的去观察。
1、参观展览,开拓眼见。比如:组织学生去杭州参观各种画展,在参观过程中请专家讲解,学生作记录,不断感受作品的内涵,开阔眼见,拓展思路,探索未知的领域。
2、参加竞赛,提升层次。在创作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构思,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争对主题进行巧妙构思,面对比赛“祖国颂”主题,课前布置学生大量阅读语文课书中的句子,深刻体会其中的意义,再欣赏国画作品关山月先生的“江山如此多娇”、李可染先生的“万山红遍祖国”等等。把国画社团和其它知识相结合,创作出诗情画意的作品。如:章叶菲同学创作的《故乡情深》(见图6),画中S形取景,用笔干枯有变化,前、中、远三景墨色浓淡分明又相互联系。丁玚嘉昳同学的《暖气深春》中墨色有浓有淡,丰富多彩点苔丰富有意境。
3、互评互学,进行展示鉴赏
我们非常关注学生国画作品的功能,展示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评论时,要追根求源,懂得:自题自画出新意。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创作国画作品的过程中力求真善美。具体做法:
① 课堂作业,当堂展示,激发情趣,现场互评
② 优秀作品,上墙展示,长期观赏,流动互评
③ 艺术佳节,比赛作品,举办展览,师生互评
④ 面向社区,街道轮展,社会参与,众人互评
成效:通过展示,同学们大多能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题材,寻找资料,进行创作。学生从中既掌握了收集资料进行国画创作和表现的方法,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更激发起学生热爱家乡、赞美家乡和发展家乡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张华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 中国人事出版社
[3]《中国校外教育杂志》 2015·2期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浙江杭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