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冰芸
(广东东软学院英语系,广东 佛山528225)
“政校行企外”的人才培养模式
施冰芸
(广东东软学院英语系,广东佛山528225)
摘要:商务英语翻译“政校行企外”五方联动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高校主体、企业参与、境外合作”的特点,其研究对于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拟从儒家和谐哲学角度出发,探讨“政”、“校”、“行”、“企”、“外”之间协调平衡、共生共存的相互关系并就如何促进各方互利多赢提出建议。
关键词:政校行企外;人才培养模式;和谐哲学;商务英语翻译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在国际贸易大舞台上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尤其广东省地处改革开放最前沿,频繁的对外经济往来和活跃的涉外商务活动更是催生了对各类各层次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旺盛需求。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当前我国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层次已然趋向高移,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也随之面临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产业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已经成为翻译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政校行企外”五方联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解读
综观我国教育多年的实践和探索,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总体而言,尚存在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合作办学运行机制缺位、合作双边利益机制缺失等深层次问题[1]。从根本意义上说,要解决这些问题,当务之急就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鉴于此,在政府、高校、企业、行业、境外机构五方联动的开放式办学思想指导下,文章尝试构建“政校行企外”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在促进五方联动、互惠共赢的基础上,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创教育新局面提供可参考的技术路径。
所谓“政校行企外”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政府、高校、企业、行业、境外机构结成五方联动的平台,在政府宏观层面的统筹协调和行业中观层面的指导下,高校与企业、境外机构在微观层面上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合作办学关系。简言之,即“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高校主体、企业参与、境外合作”(参照图1)。以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为例。“政校行企外”中的“行”特指各地各级翻译工作者协会;“企”特指以语言/文字翻译产品及服务为载体的翻译机构/公司;“外”特指境外翻译院校。
图1 商务英语翻译“政校行企外”人才培养模式图
二、儒家和谐哲学下之“政校行企外”五方联动
(一)儒家和谐思想的哲学内涵
“和谐(harmony)”二字在中国古已有之。最初“和”与“谐”是单独使用的,二者意义相近,都是指不同事物(首先是指声音)相互配合与协调的状态。如《说文解字》中,对“和”有两种解释:一是“和,调也”;再者是“和,调味也”。因而,“和”有调和、协调之意[2]。《玉篇》中也有语:“谐,合也。”二字如果作为动词使用,指的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使原本相异的事物彼此配合与协调为一个整体[3]。“和谐”一并出现始于《管子·兵法》,书中有“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能辑”之说。由此观之,“和谐”二字的古义与《现代汉语辞典》中的解释“配合得适当和匀称”[4]没有大异。作为哲学概念,和谐思想的萌芽可以溯及西周末年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同则不济”(《国语·郑语》)。其云:“和”者,和合同心;“谐”者,协调同济[5]。经过几千年的拓展、深化和丰富,和谐思想在中国哲学尤其儒家哲学中被发挥到极致,形成了完整而别具特色的理论体系。长期以来,和谐思想不仅被广泛应用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体现了极高的价值,同时也内化成中国人看问题和做事情的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集体潜意识”[6]。
(二)儒家和谐哲学与“政校行企外”人才培养模式
要素与系统之间不可分离。“政校行企外”是一个由多种社会资源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各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首先,校、行、企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都作为知识运行的形式之一而存在。“校”重在传承、创新知识;“行”和“企”重在应用知识。同时,三者的社会任务和运行程序又迥然各异。“企”的任务是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它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追求利润最大化;“校”的任务是培养人才,创新科技成果,它遵循教育规律和创造性思维活动规律,追求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及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质量[7];“行”的任务对内是组织、协调、监管本行业的成员企业,对外是代表行业的需要与外界进行沟通;“外” 作为同行之中的先驱走在前面,他们的有益探索为后进者树立了榜样,积累了可供借鉴和“拿来”的宝贵经验。有序地组织和整合“校”、“行”、“企”、“外”能够形成合力,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而政府正是从宏观上促进了诸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实现了各方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儒家和谐哲学下之商务英语翻译“政校行企外”人才培养模式
(一)宏观上,政府是推动、引导、协调和监督“政校行企外”五方联动育人的重要力量
基于儒家和谐哲学的研究视域,在商务英语翻译“政校行企外”人才培养模式中,首先,各地政府应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院校课程设置把握好大方向。无数教育实践已经证明,仅仅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课程设置不能称之为合格的课程设置。合格的课程设置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有所超越,反映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如果仅仅关注市场的短期需要,忽视专业布局的长远规划,不仅容易导致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也会造成毕业生就业难。而对课程设置前瞻性的把握纯粹依靠学校行为是无法胜任的,其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层面的调控。譬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常年有大量陶瓷、灯饰、家具和小五金出口欧美,翻译市场广阔,高校开设“陶瓷翻译”、“灯饰翻译”、“家具翻译”和“小五金翻译”等课程自然无可厚非,但是一旦政府修正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调整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必然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及时通过教育发展规划、人才发展规划等提供的信息对教育系统的运行进行调节[8],促使高校课程设置更加理性。第二,各级政府应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翻译机构/公司和翻译协会参与高校的育人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翻译机构/公司作为经济实体,其出发点和归宿是获取最大化的利益。要保证“校”、“行”、“企”、“外”全面、持久、深度合作,只能遵循市场规律,激发其内在的原动力。比如,可以对五方联动育人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的翻译机构/公司给予税收优惠或贷款优惠;对积极参与五方联动育人的翻译机构/公司进行表彰和宣传,帮助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其社会知名度;敦促翻译协会定期聚集资深译者或专家举办论坛或者研讨会、参与修订院校人才养方案,为五方联动育人提供系统的指导意见;牵头组织院校与翻译协会、翻译机构/公司共同成立合作委员会,扎实推进专业建设与改革,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智力支持,实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第三,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五方联动育人过程进行规范,明确合作各方的权利、职责和义务并监督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确保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微观上,高校是商务英语翻译“政校行企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主体
1、坚持学科内容依托及项目式并重的课程实施原则
商务英语翻译属于典型的专业+英语的复合类型,在强调语言形式的同时, 更突出意义的传递,符合内容依托式教学(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简称CBI)以学科内容知识为核心、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学习新信息、课程设置符合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9]等诸多特征。可以说,内容依托式教学为培养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再者,鉴于翻译教学社会实践性极强的特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宜采用工作导向、任务驱动的案例式、项目式进行。如组织“百家网站翻译”大型公益实践教学活动,安排学生为企业免费翻译企业网站。由于存在真实的客户需求和翻译情景,学生的学习动力得以增强,翻译能力也随之得到极大的锻炼。同时,对翻译流程、翻译服务规范和职业操守等行业知识也会有进一步的认识,整体教学效果较之教师课堂口授,学生做作业,再由教师批改的传统模式更为显著。
2、坚持课程内容“情境性”及“生态性”并重原则
“情境性”指的是院校立足地方,融入社会,开放办学。其表现之一就是使学校课程设置与地方经济保持较高的关联度。利用区域优势办学也是“情境性”的重要内容,如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期间,主办方、参展公司、国际会议中心等涉外单位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极大,客观上为五方联动育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院校可以籍此安排商务英语翻译方向学生前往实训,实现区域经济与办学之间互动双赢的良性循环。“生态性”特指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毋庸置疑,本科阶段作为专业翻译教育的起点,过分强调受教育主体翻译能力甚至译者能力的获得是不现实的。正确的做法是将兴趣的激发、意识的培养和潜力的挖掘作为重点,既考虑到翻译行业对翻译能力的要求,又非一味强调翻译技能的训练;既尽量明确翻译专业的内涵所在,又不至于将课程设置规划得过于狭窄[10]。
3、坚持课程评价主体、评价体系指标多元化原则
课程评价是否合理科学,事关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重点,更是推动课程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完善的基石。“政校行企外”人才培养模式下,首先要实现教师评价和客户评价、生生自评、生生互评相结合。评价科学化的实现有赖于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就评价主体而言,学生作为其中必要的一元,应在课程评价中承担一定的分工。通过评价自身及其他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得以从传统教学中被动的评价客体角色中解放出来,成长为主动的评价主体。这种质的转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其次,实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评价相结合。在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主导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工作,但如今经济社会正趋转型,故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应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优化评价体系指标;吸收行业专家及翻译机构/公司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活动,提高其话语权重;以办学条件、产学结合程度、就业质量等标准评选优质翻译专业教育的典型,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以评促建,带动整个翻译专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4、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师资培养原则
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Monte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高级翻译学院院长鲍川运教授有言,本科翻译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教师。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样在于教师。我国翻译专业教育尚处于初始阶段,目前接受过正规翻译教学培训的师资凤毛麟角。加上翻译专业基本都是由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演化而来,故翻译教学中将外语教师直接转成翻译教师,用教授外语的思维来教授翻译的现象极为普遍。有鉴于此,一方面,政府应公派翻译教师到翻译研究水平领先的国家或地区进修,以提升其业务能力;另一方面,院校应聘任(聘用)具有行业影响力的职业翻译任教,优化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
5、新生导师制
对于商务英语翻译方向新生而言,有必要安排业界资深翻译和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各一名在为期约一年的时间里,以个别谈话、网络对话、电子邮件、专题讲座等形式加以指导。专职翻译侧重介绍翻译行规等职业性知识,专业课教师则在语言学习方面加以点拨。此外,为了避免走过场,要特别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学生的出勤情况及表现由导师进行评定,纳入专业学分;二是导师的辅导工作接受学生的监督,期末以问卷形式对导师辅导的内容、时间、态度和效果等进行调查。对于评价不佳的导师,一经查实,要提出批评甚至取消其导师资格;学生反映良好的应予以表彰和奖励。
结语
专业翻译教学自有其独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这就决定了其在高校教育中必然是一项全新的教学系统。作为专业翻译教学和翻译学科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儒家和谐哲学思想为这一课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方法论启示,即只有践行“政校行企外”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主控作用,统筹协调好“校”、“行”、“企”、“外”各方关系,才能促进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川,晏龙强· 改革办学体制促进校企深度融合[J].继续教育研究,2011(8):47-48.
[2]岳宴· 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启谕[J]. 江汉论坛,2010(8):73.
[3]范明华·论儒家的和谐思想及其局限[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07.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辞典(增补本)[Z].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510.
[5]李淼· 论先秦儒家政治哲学中的和谐发展思想[J]. 商业文化,2009(35):126.
[6]黎红雷· 儒家的和谐哲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J]. 现代哲学,2006(3):54.
[7]潘懋元·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J]. 中国大学教学,2008(3):16.
[8]廖伦建,戴国强· 论政校行企在教育资源中的有效配置[J]. 教育与职业,2012(30):14.
[9] Stryker S B& Leaver B L.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From theory to practice[A]. In Stryker S B& Leaver B L (eds.).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Models and Methods[C]. 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997.
[10]吴青·本科翻译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谈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专业教学理念[J]. 中国翻译,2010(2):39-40.
(责任编辑:李昌礼)
收稿日期:2015-04-15
作者简介:施冰芸(1978~),女,广东潮州人,广东东软学院英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学及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507(2015)03-0045-03
Towards a “Government-university-industry-enterprise-overseas Institut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from a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Shi Bingyun
(English Department, Neusoft Institute of Guangdong, Foshan 528225, Guangdong,China)
Abstract:The “Government-university-industry-enterprise-overseas institut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of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education is government-leading, university-driving, industry-guiding, enterprise-participating and overseas institute-cooperating”,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rse. This paper therefore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five parties concerned and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achieve mutual benefit for them from a perspective of Confucian philosophy of harmony.
Key words:Government-university-industry-enterprise-overseas institut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philosophy of harmony,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