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鎏 张艳艳
(1.安顺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
(2.天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甘肃 天水741000)
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曹鎏1张艳艳2
(1.安顺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安顺561000)
(2.天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甘肃天水741000)
摘要:文章以实证研究为主体,采用问卷法对西部Q省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因素上,职业本身压力、社会压力和专业成长压力位列前三甲,成为教师职业倦怠的三大影响因素。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竞争的不断加剧,世界各国将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教育作为生产发展的第一因素,承担着日益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当代中国正面临着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中小学教师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者,不仅要承担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工作压力,多重角色压力和生活压力,而且还需要对整个教育观念和职业行为进行重新的构建,以上因素相累加迫使中小学教师感觉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和挑战,由此导致的职业倦怠成为教育界以及全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状况
文章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Q省民族地区中的五所中小学,其中中学三所,小学两所。这五所学校全部位于西部Q省主要民族聚居区,代表性强。调查中向五所中小学发出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92分,剔除无效问卷8份,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84份,有效率为92%。从学校分类来看,小学教师人数最多,达到80人,占总人数的43.4%;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均有52人,占总人数的28.3%;从性别上看,男教师人数80人,占总调查对象的43.5%;女教师人数104人,占总人数的56.5%;从民族分类来看,汉族人数最多,达到45.1%;其次是藏族、回族、土族,分别是16.8%、17.9%、10.9%。
二、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表1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在五类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中,按平均值得分从高到低分别为职业本身压力、社会压力、专业成长压力、行政压力和教学压力。其中职业本身压力、社会压力和专业成长压力是教师职业倦怠的三大影响因素。
表1 教师职业倦怠五个影响因素的平均值
1、职业本身压力是诱发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第一大因素
教师职业本身的压力之所以成为Q省地区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第一大因素,通过研究得出大致包含三个压力源,分别是教师角色冲突、工作任务和师生关系的压力。
(1)教师面对角色转换不能顺利的转换和调节,容易出现角色冲突。
在现代教育活动中,教师扮演着多种的角色,如果教师不能顺利进行角色转换,或者面对多种角色不能顺利的调节,就会容易出现角色冲突[1]。就教师的职业角色而言,教师要担任“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引导者”、“家长的代理人”、“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和“班级的管理者”,因此教师需要同时扮演着多种角色。当这些角色与教师自我价值观产生冲突时,教师就会感到严重的心理压力,如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被期望成为博学多才的大师,而在市场经济浪潮中,“教师为知识的化身”的价值观收到了极大的冲击。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则被期望成为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的榜样和示范,而在知识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教师在很多方面不再是“先行者”,教师权威从而收到挑战,由于师资稀缺,在很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都要承担着教学、行政等多重压力,工作的繁重暂不用说,不同角色之间的转换使得教师疲于奔命,这势必会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出现。近些年来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新课改实施以后,教师的新角色和原有角色之间有了相当大的差别,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转变教育观念,增强自己的研究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教育教学技能普遍偏低的民族地区教师,多重的压力更是增加了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概率。
(2)沉重的工作任务压力让教师们感到不堪重负
教师工作负担重,休息时间较少,这是不争的事实。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每天劳动时间为9.6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工作人员人均每天劳动时间高出1.6小时[2],加上Q省民族地区的教育设施落后,教育设备短缺,致使教师的劳动强度加大。“两眼一睁,忙到天黑”是许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真实写照,以下是一位寄宿制中学教师的一天安排:7∶00到校;7∶30早读;8∶00第一节课;9∶40第二节课;12∶00-13∶00午餐时间;13∶30进教室检查∶14∶00第三节课;15∶30第四节课;17∶30送学生放学;18∶00开会;18∶30离开学校。从教师的一天安排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工作时间的延续性,需要在工作中付出很大投入,每天在教学任务之外还要为学生管理工作付出巨大的努力。其次,每天固定的工作安排与多重责任使教师没有任何喘息的时间,使其疲劳状态得不到及时的缓解,日积月累容易产生倦怠。此外,教师每年需要耗费更多时间来应付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花样繁多的检查和评比,如职称评定、末位淘汰、绩效取薪等等,使教师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加上越来越大的中高考升学压力,教师渐渐对工作失去兴趣和动力。
2、社会压力是诱发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第二大因素
社会压力是很多职业倦怠研究者探讨的重要话题,本次问卷调查中的社会压力主要指教师的社会期望、工资与福利、人际关系等,本次调研中的社会压力成为诱发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第二大因素。
(1)社会对教师期望度太高,却感受不到期望地位
自古以来,人们对教育都抱有着很高的期望。教师不仅是整个社会文明的传递者和推动者,他们代表着文化和进步,是“孔孟”的化身。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称教师职业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中国古代社会也有“天地君师亲”的说法,可以看出人们对教师职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的迫切需要使人们看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学生和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教师盼望着在各方面前都展现出一个完美的形象,并认为这是教师必须做到的。事实上,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价值观多元化造成了教师职业的神圣感与实际地位之间的强大反差,教师被别的社会职业者轻视、鄙夷的现象时有发生。近段时间一些地方不断发生的校园恶性案件皆于教师有关,从而将教师职业推上了风口浪尖。
(2)教师的工资和待遇偏低,付出没获得应有的回报
尽管近些年来,国家提倡尊师重教,并呼吁教师的待遇参照公务员的待遇水平,但却迟迟未见成效,教师的工资和待遇的涨幅依旧很缓慢,问卷调查显示,Q省民族地区中小学中有55.8%的教师月工资不到3000元,节假日奖金或福利很少,基本只够维持日常生活消费,远远没有能力支付房子等高消费,工作二三十年的高级教师的工资往往不如内地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而与内地相比较,民族地区学校条件艰苦,经济发展落后,承受的艰苦远比常人想象中多的多,但长年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应得的回报。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人们通常以收入来判定价值,而不是依据劳动付出,这就让民族地区教师们成了“没本事”的人,尤其是男性教师,他们结婚后担负着养家糊口的重任,而微薄的收入却不足以支付家里的开支,还需要依靠其他途径谋生,显得无奈和尴尬。许多教师会因自己的辛勤付出却只换来的微薄收入,心中矛盾丛生,最终导致职业倦怠。
3、专业成长压力是诱发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第三大因素
教师专业成长主要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的完善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专业新手逐步发展为一个专家型教师的过程[3]。根据Q省民族地区教育的实际情况和调查研究来看,教师职业成长压力多是因为缺乏培训进修的机会、校本研究缺失和晋升发展的空间太小等因素。
(1)教师普遍缺乏培训进修机会,专业知识和能力长期得不到的提高。Q省地域宽广,民族地区中小学遍布地点分散且偏远,有些州县中小学距离省会和州府所在地相距遥远,加之交通不便、路途太长,当地教师很少有机会进入大学或者教师进修学校进行职后培训。尽管近年来,该省教育主管部门采用多种形式,在当地师大、民族大学等院校为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提供培训进修的课程,但由于每次只能接收少量的教师,更多的教师工作十余载中可能只能参加一两次课程,专业知识和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导致知识老化、观念陈旧、思想保守、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由此带来的教师在工作产生“知识够用”的错误观念,不再积极上进,缺乏探索性和探究性的精神,长期如此,教师对教学工作变得机械化,情绪也变得冷漠悲观,慢慢形成了职业倦怠。
(2)学校校本研究成为“面子工程”,无法改变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偏低的状况。校本研究是“以校为本教学研究”的简称,它是将教研的重心下移到了学校,从而是一种“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研究活动[4]。Q省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缺乏优秀的教育资源,在校本研究中缺乏“领头雁”的人,每当教育主管部门检查督导时,便创造一些校本研究的假象蒙混过关。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依然每天拿着教科书,重复着熟悉的“老黄经”,思维定势停留在过去的教育教学方法上,不愿“越雷池一步”,在实践中研究和解决问题也就无从谈起,致使民族地区教师教学能力长期处于偏低水平,学生学习成绩也普遍不高,糟糕的教学效果使教师不得不面对家长、社会和学校的兴师问罪,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引发职业倦怠的原因。
(3)教师晋升发展收到限制,发展机会少
教师的职业发展机会大致分为升职机会和继续深造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个体在争取职业发展的过程时,主要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但和父母素质、家庭背景等方面也是息息相关。家庭的社会背景对于个人的社会流动和阶级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影响。Q省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虽出生在各个阶级,但多是来自于民族地区社会的中下层,这种情况就很大程度的影响教师的晋升和调动。再者从研究结果来看,女性教师数所占教师总体数的比例较大,而现实社会中,女性在社会中的职业地位往往比男性低一些,依然有许多学校管理领导对于女性教师能否胜任高的职业地位保持怀疑,从而女性教师被迫陷入到向上流动受阻的内心困境中。由于在工作中的努力没有能够取得应有的晋升机会,致使他们在工作中产生消极情绪,对晋升过程感到强烈不满,容易形成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陈淑萍·教师心理健康浅说[J].中国成人教育,2003(9).
[2]赵新凤,赵春英·刍议教师的心理健康[J].中国成人教育,2003(7).
[3]余文森,连榕·教师专业发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12-13.
[4]刘良华·校本教学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38-39.
(责任编辑:王德红)
收稿日期:2015-03-25
作者简介:1、曹鎏(1989~),男,江苏徐州人,安顺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507(2015)03-0069-03
A study of Factors Affecting Teacher’s Occupation Burnout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Western Minority Areas
Cao Liu1Zhang Yanyan2
(1.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Anshun University, Anshun 561000, Guizhou, China)
(2.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Tianshui 741000, Gansu, China)
Abstract:The paper is treating the empirical research as the main part, using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to analysis influence factors of occupation burnout of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Q minor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p three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occupation burnout are occupation pressure, social pressure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essure.
Key words:Western Ethnic Area,the teacher occupation burnout,influence factors
2、张艳艳(1986~),女,甘肃天水人,天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