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春眠》听课随感

2016-01-06 06:20曹彦刚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引导古诗教师

曹彦刚

关键词:古诗;教师;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3-0029-01

前不久,我们去一所学校听了一节二年级的语文课,学习内容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眠》。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思想感情。老师在引导学生逐词逐句学习了古诗后,提问学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意在让学生回答出“爱春、惜春”的思想感情。可是,就二年级的小孩子对古诗的理解,不可能说出这么准确而又概括的词汇。所以,尽管提问了,却没有学生回答。过了几秒钟,一个小女孩站起来说:“难过!”老师当即说:“不对!”其他同学更不吱声了。接着,老师说出了问题的答案,其实是在复述教参书上的解释。且不说老师的评价是否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但就小女孩的回答能够说出诗人心里难过也属不易。试想在鸟语花香的烂漫春光里,突如其来的一场风雨不知打落了多少花朵是诗人所愿意看到的吗?在繁花似锦的季节里,这毕竟不是很和谐的音符。夜里的风雨既然能够惊醒诗人,又可能使落花遍地,也一定不是和风细雨。再联想到诗人求仕不成,心有不甘,隐居在鹿门山,内心里能没有一丝的失落与哀怨吗?小女孩虽不懂得诗人政治上的困顿失意,但也好像感受到了诗人内心里因落红遍地而生出的伤感,所以说了句“难过”也不无道理。我们不是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创新思维吗?为什么对小女孩的回答不能多给一点鼓励呢?更何况我们对古诗的解释是后人对诗人情感的猜测和推断,没有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教师也不必把教参书上的答案强加于学生。其实,教师可以对小女孩进行引导,如:“为什么说诗人心里难过呢?”意在启发学生说出满地的花瓣使诗人心里觉得可惜。然后进一步引导:“诗人对待花怎么样?”“鲜花盛开代表着什么季节呢?”从而让学生回答出《春眠》表达了诗人热爱春天,怜惜春天的思想感情。

猜你喜欢
引导古诗教师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劳劳亭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美育教师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