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
【摘要】 作为人文学科,语文教学中,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才能吸引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进入课堂情境,体味文章的情感世界。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学生情感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11-023-01
0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有些课文的激情入境需要直奔主题。在课堂导入部分,利用PPT等形式创设一种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以精美的画面、优美的语言呈现意境,以抒情的语调旁白,引情入境,激发学生对教学情境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莫怀戚的《散步》,在导入新课之时,教师可以先放一段教学视频或春光图景的幻灯片,再让画中出现春天全家人外出散步的镜头,在和煦温馨的画面中,通过舒缓的音乐,学生随着镜头和音乐,自然而地进行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导入顺畅而自然,润物细无声。又如教学冰心的《小桔灯》,教师可安排学生自带桔子到课堂,以课堂互动的形式要求学生做一个小桔灯,这种师生互动可以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寻求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并顺势引导学生思考:冰心奶奶笔下的《小桔灯》该是怎样的呢?
二、巧设悬念,激发情感
初中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天真而单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在导入时,可以把课文的内容以复核的形式呈现,在文章的关键处,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以后文章情节的发展,在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让学生产生内驱力,急于了解文章的内容,而兴趣正是学习原动力,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另一方面还可以以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从而在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的目的,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三、引人入境,诵读激情
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通过诵读,学生从文本入手,深入了解作者在字里行间所刻画的艺术形象,体验作品的感情,真正做到“披文以入情”。语文学科是一门情感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充分挖掘语言与情感的结合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而诵读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诵读能引导学生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借文字的音韵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语言训练和情感熏陶的目的。只有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出文章的节奏美、音韵美、气势美,就能让学生真正感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气象万千,就能让学生真正释放自己的情怀,感受文章的美。在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文章可以通过诵读来激发学生的感情,如诵读《春》的“春草图”是,“偷偷地”要轻读,这样才能表现出不经意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
四、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学生们这一心理特点,结合课文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也可以在新授课前,介绍新课的写作背景,讲出写作背后的故事,这样学生在故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背影》时,这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大多数教师可能只知道这篇文章的动人之处,但文章中多处暗示的内容,并未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如“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这里要“忘却”作者的什么不好呢?原来这里是有一个故事的,在这之前,朱自清父子之间因为家庭生活原因,产生了隔膜,父子之间不愿往来,父亲老境颓唐,身体不好,引起了作者的内疚,于是,作者写下了《背影》这篇文章,通过这篇文章,向父亲表达自己的歉意。这篇文章可以说是一篇子向父的“认错书”,据说文章发表后,朱自清的父亲读完后,老泪纵横,原谅了儿子的不是。如果在课前讲述这样一个故事,那么《背影》这篇文章的内容,学生对字里行间所包含的父子深情就会理解得更加深透。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五、抓住重点,纲举目张
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文中的重点加以点拨,这样,就能使学生一下子领悟到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如同样是朱自清的《背影》时,文章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抓紧“不相见”三个字,作者与父亲“不相见”,是因为没有时间“不能见”,还是因为其他原因“不愿见”呢?通过这个线索,领会文章中的明暗两条线索,在通过个脉络,我们很自然地了解到,父与子“不相见”的真实原因是“不愿见”,这条感情线隐约其间,抓住了,可以碰触到学生心灵最柔软的部分,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共鸣。
八、故留空白,意味深长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让欣赏者去驰骋想象,进行再创作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借鉴这一手法,故留空白,让学生去体验课文情感。如教学《我的老师》、《最后一课》时,教师可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而让学生重读课文,结合手头的资料,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的认真体会,去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归纳主题思想。
认为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我们的教育智慧,适时地唤起自身和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文章中蕴含的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与文本亲密“接触”,优美的意境中获得美的享受,纯洁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从而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