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 徐文军 王晶瑜
【摘要】 目的 探讨对于糖尿病肾病终末期在腹膜透析过程中发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60例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 随机分为Tenckhoff卷曲管组和Tenckhoff直管组, 各30例。均需要腹膜透析技术, 比较两组患者腹膜透析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肾病综合征终末期患者发生腹膜透析并发症与选择的管型并无直接关系。
【关键词】 腹膜透析管;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腹膜透析;并发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070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60例, 患者均为Ⅱ型糖尿病导致的糖尿病肾病并处于终末期, 患者入院时均没有腹膜炎等疾病。其中女27例, 男33例, 平均年龄(45.0±12.7)岁。将患者随机分为Tenckhoff卷曲管组和Tenckhoff直管组, 各30例。Tenckhoff卷曲管组中男12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43.0±14.2)岁;Tenckhoff直管组中男21例, 女9例, 平均年龄(47.0±1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置管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法进行透析, Tenckhoff卷曲管组选择开放式手术法植入Tenckhoff卷曲管, 之后选择百特公司生产的双联系统以及腹膜透析进行腹膜透析[1], 每次透析时运用2 L透析液, 在患者腹腔要求满4 h后才可放出, 每日透析4次, 在透析结束后患者腹腔内滞留2 L透析液过夜处理, 患者及家属具有一定的腹膜透析规范常识并做过相关的专业培训。患者更换滞留管的频率为6个月1次。Tenckhoff直管组采用与卷曲管组相同的方法操作。
1. 3 感染后处理方法 在腹膜炎出现后的第1次采用一代头孢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合剂治疗, 而透析液送检病原研究部门进行相关研究, 当病原检测后通过药敏试验报告间隔用药, 选择患者致病菌中最为敏感的抗菌素进行治疗。当病原检测结果不明显, 同时患者对一代头孢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合剂治疗效果不明显时, 采取万古霉素或者更换一代头孢为三代头孢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在病原检测报告中显示病原体为真菌时, 则取出患者体内的透析管并且对患者进行为期3周的抗真菌治疗。当患者在经过抗菌素治疗不明显时, 应立即对患者进行拔管处理以防止感染。
1. 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国际上腹膜透析协会于2007年所定制的指南要求, 患者如出现腹痛以及发热症状或者透析液出现浑浊现象。透析液中经过检测白细胞的数量>100/mm3, 同时多核细胞所占有的比例高于1/2的现象出现[2]。透析液中经过培养发现有病原体存在。以上3条标准中有2项出现者视为发生感染。而非感染性并发症则通过观察透析管等设施得出结果。
1. 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发生的并发症情况, 并进行比较。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没有并发症, 患者无青霉素过敏情况, 没有中途停止治疗的患者, 无死亡病例, 没有发生真菌感染。
Tenckhoff卷曲管组中发生导管纤维凝结堵塞1例, 出现疝囊患者3例, 渗漏患者1例, 血性腹透液4例, 腹痛10例, 胸-腹膜瘘1例, 腹透液渗漏2例, 出口感染5例, 隧道感染7例。Tenckhoff直管患者组中发生导管纤维凝结堵塞0例, 出现疝囊患者2例, 渗漏患者3例, 血性腹透液1例, 腹痛8例, 胸-腹膜瘘1例, 腹透液渗漏4例, 出口感染1例, 隧道感染1例。两组患者发生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小结
由于腹膜感染的发生几率在不同国家是不同的, 而且由于护理人员的密切监护以及医务人员及时治疗, 本研究中出现感染性并发症的几率要远远低于国际相关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无论是感染性并发症以及非感染性并发症, 在选取不同的滞留管对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患者终末期的腹膜透析治疗不存在影响。
参考文献
[1] Ding W, Wang F, Fang Q,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two 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the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and diabetic nephropathy: a meta-analysis.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 2012, 39(2):97.
[2] 李国刚, 刘惠兰.糖尿病肾病及其视网膜病变.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2005, 5(5):154-157.
[3] 陈松, 杨永刚.尿液电导率与肾脏远曲小管功能的相关关系分析//2011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1.
[收稿日期:201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