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有明 秦冬菊 郭峰
【摘要】 目的 观察和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 可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 并发症少, 疗效安全显著, 患者生活质量高, 临床可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脊柱胸腰段骨折;前路内固定术;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030
近年来, 脊柱骨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骨折发生后会累及胸椎和腰椎, 出现胸腰椎骨折。脊柱胸腰段骨折是临床常见脊柱损伤之一, 多数是由于交通事故伤、高处坠落、砸伤等因素所致, 一旦发生脊柱胸腰段骨折, 不仅会导致脊柱不稳定, 还会压迫脊髓神经, 增大并发症发生风险,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临床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以手术为主, 关键在于解除占位压迫、纠正脊柱畸形, 进而改善神经功能缺陷、稳定脊柱, 加快骨折愈合[1]。临床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前路、后路、前后路联合等。本文为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收集整理本院收治的68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均为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 女23例, 年龄21~63岁, 男45例, 年龄20~60岁, 平均年龄(33.45±5.62)岁;骨折原因:高处坠落33例, 交通事故伤15例, 砸伤10例, 暴力行为10例;损伤部位:T11者12例, T12者22例, L1者18例, L2者16例;脊髓损伤(ASIA)分级为:A级7例, B级15例, C级17例, D级20例, E级9例。入院时结合临床症状, 经X线、CT或MRI检查, 全部患者均符合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诊断标准[2]。本组68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原因、部位、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前路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全身麻醉后取仰卧位,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左侧入路, 使椎体侧方与前方部位完全暴露, 针对伤椎中后骨质、上椎间盘组织、下椎间盘组织, 准确进行切除处理, 充分减压后, 全部清除致压物, 将伤椎椎体撑开, 向其中植入髂骨, 妥善固定后, 给予氯化钠溶液冲洗, 切口缝合后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应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进行治疗, 护理人员配合麻醉医师进行全身麻醉, 确保下胸和腹部处于悬空状态, 患者取俯卧位, 逐层切开后显露伤椎, 借助C型臂X线透视机, 掌握患者脊柱骨折情况, 在椎骨中置入椎弓根螺钉, 充分减压后妥善进行骨折复位和固定, 确保自身髂骨与植骨完全融合, 给予氯化钠溶液冲洗, 做好清洁工作后放置引流管, 术后根据恢复情况1~2 d可拔除。1周后可进行早期锻炼, 3个月内嘱咐患者卧硬板床。
1. 3 评价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种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手术出血量、手术和住院时间等)。参考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评估标准[3], 治愈:患者经手术治疗后, 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 X线检查显示恢复良好, 未出现畸形, Cobb角<3°, 椎体高度恢复≥90%, 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有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 X线检查显示恢复良好, 轻微畸形, Cobb角为<8°, 椎体高度恢复≥60%, 生活可基本自理;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X线显示椎体高度恢复程度<60%, Cobb角>8°, 甚至病情加重。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 高于对照组的67.6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骨折常见类型, 其发生因素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如坠落伤、交通事故伤、砸伤等。由于胸腰段生理较为特殊, 多发伤与胸腰段骨折合并, 若骨折碎块突向椎管, 将导致脊柱变形, 对神经和脊髓造成压迫, 严重时导致胸腰段骨折致残, 出现相应的肢体障碍, 大大降低患者生存质量。近年来, 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受伤机制越来越复杂[4], 导致骨折发生率不断上升, 不仅影响患者身体健康, 还会加重家庭经济负担, 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临床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多以手术为主, 应尽快纠正脊柱畸形, 解除骨折对脊髓的压迫,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为脊柱空间结构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从而减少脊柱损伤, 确保脊柱原有的稳定功能, 进而加快功能恢复,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手术方法又包括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 后路手术更有利于减少手术风险, 降低手术费用, 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是临床常见术式, 骨折部位利用椎弓根固定, 通过后韧带牵张力促进椎骨碎骨块复位, 有利于促进椎体高度恢复, 提高脊柱稳定性, 力学性能好[6]。同时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减轻患者身心疼痛和经济负担。
在本组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效果显著, 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 手术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 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减轻患者身心痛苦, 临床优越性较强, 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彭礼林.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观察.吉林医学, 2012, 33(3):495.
[2] 王大民, 肖克明, 邵楠, 等.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观察.医学临床研究, 2011, 28(6):1168-1170.
[3] 张文化, 冯佳男, 孔洋, 等.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中外医疗, 2013, 32(5):68-69.
[4] 李依静.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用于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效果.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1(6):194-195.
[5] 苗振林.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44例效果观察.中国综合临床, 2014, 30(1):8-10.
[6] 唐志辉, 周华杰, 李恪旺, 等.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延边医学, 2014, 23(35):18-19.
[收稿日期:2015-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