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瑾
摘要:学习钢琴的儿童数量不断增加,钢琴教学中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初学儿童的钢琴入门问题也一直备受关注,初学儿童一般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本文针对钢琴入门的几个基础知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教学方法与技巧,为广大钢琴教师及学琴儿童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钢琴入门 手型 乐理 儿童心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钢琴的孩子越来越多,年龄也越来越小。钢琴的入门,需要掌握较多的理论知识。对于4、5岁的孩子来说,这些音乐的理论知识未免过于枯燥和难理解。为此,笔者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儿童钢琴入门的小技巧。
一、手型问题
钢琴入门,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手型问题,正确的手型会给后期的学习及演奏奠定良好的基础,错误的手型会使孩子在学琴道路越来越困难。对于4、5岁的孩子来说,如果直接告诉他,正确的手型要注意:1.整只手与小臂持水平位置;2.手指关节要凸起,避免塌陷;3.手指自然弯曲,同手掌一起形成一个半圆形。这些语言对于一个4岁的孩子来说,比较难理解。即便老师做出了示范,孩子也许一时能记住,转眼就忘记了。应该学会用孩子的语言来讲解手型问题。
首先,把弹钢琴的力量比喻成一颗水滴,让孩子自己想像这颗水滴从胳膊滚落到键盘上,手腕如果高了,水滴就在手腕处下不去了,以此让孩子记住避免手腕过高。
其次,手自然打开放在钢琴上,手心里就像握着一颗鸡蛋,或者拿一颗鸡蛋给孩子握一下,在整个的弹琴过程中,不断提醒孩子,手心里的鸡蛋呢?是不是被压扁了?以此让孩子记住手指同手掌一起形成了一个半圆形。手指关节也避免塌陷。
当学生的手型出现问题时,教师如果直接提出批评,对于4、5岁的孩子来说,很容易打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让学生自己来观察,错误的手型会给演奏带来什么样的阻碍,比如手腕不平稳,就会影响到演奏的速度。通过实例观察,让孩子了解为什么要有正确的演奏手型,才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记住正确的手型。
二、钢琴入门时的乐理知识
钢琴是涉及到乐理知识较多的一门乐器,枯燥的理论知识,对于初学钢琴的儿童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以《汤普森基础教程第一册》为例,第一节课的知识点就涉及到五线谱的知识,认识五线谱,高音谱号,低音谱号,全音符,中央c的音名、唱名以及五线谱上的位置。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如果单纯的讲解,初学儿童很难记住这些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生动的比喻让孩子记住,比如在讲解五线谱时,让孩子自己观察,为什么叫五线谱,因为有五条线,使孩子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高音谱号像个挂钩,低音谱号像个耳朵。在钢琴的谱子中,高音谱号又代表了妈妈,因为只要看到高音谱号,跟在它后面的音就在右边的音(教师在钢琴上演奏高音区音阶),声音比较高,比较明亮,像妈妈说话的声音,所以它也叫高音谱号。像耳朵的这个符号,就代表了爸爸,因为跟在它后面的音,都在钢琴的左边,(教师在钢琴上演奏低音区的音阶),声音比较低沉,像爸爸说话的声音,所以它也叫低音谱号,每个小音符都有自己的名字,而且一个大名,一个小名。大名是它的英文名字c。它还有个小名,是我们经常叫的名字,叫do。它在妈妈这的位置和在爸爸这的位置是不一样的,我们来观察一下,它在妈妈这是在五条线的下面一条线上,它在爸爸这的位置是在五条线的上面这一条线上,但是它是同一个小朋友,都是do。像小皮球一样的圆圆的音符叫全音符,它有四拍。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打拍子。如果学生的节奏不均匀,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一下钟表的走动,让孩子模仿钟表走动的声音,“嘀嗒,嘀嗒……”。教师模仿不规则的“嘀嗒”声,让孩子理解这样的声音就表示这个钟表坏掉了,以此启发儿童对于节奏均匀的理解。
三、鼓励性的语言
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不一样,教师在讲解时,一定要有耐心,并且多鼓励,德国教育家弟斯多惠有句名言:“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对于钢琴的学习过程,教师应该多发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多用表扬的语言,比如“非常棒”、“太聪明了”等等。第一次接触音乐知识,难免会有多次讲解学生还是不理解的情况,特别是因为儿童的手指特点,大拇指与小指很容易侧面压键盘。这时候更需要注意说话的技巧,一味的纠正,会导致孩子厌烦。教师应多用鼓励的语言,比如:“你已经做的非常好了,如果小指也能像其他手指一样漂亮,就更好了。”
四、教师多做示范
4、5岁的孩子最快最直接的学习方法就是模仿,教师在讲解演奏姿势时,应该多做示范,让孩子更直观的观察到正确的手型,通过模仿,最快的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可以穿插一些简单的好听的曲子演奏给学生听,以此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
总之,在儿童钢琴的入门教学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的讲解,要运用孩子的语言,体现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语言的魅力,从而让儿童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今后的钢琴学习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