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翻转课堂”在全球教育实践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并取得良好效果。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将对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在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中尝试性地构建“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型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课前自学、课中内化、课后升华各阶段的实施要点进行阐述。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国际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5)11-0143-03
21世纪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推进了教育改革的进程。2011年,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TED大会上将“翻转课堂”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介绍给全世界,在教育理论界引起了高度关注,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的热潮。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将“翻转课堂”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也已经悄然展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216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实施了“翻转课堂”教学,并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华南师范大学在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课程中尝试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同样取得了学生成绩提升和课程认同度增加的良好效果。本文尝试探索一套适合在大学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中应用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型,并就教学各个阶段的实施要点进行阐述,为提升教学质量,推进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一、“翻转课堂”概述
2000年,Lage、Platt和Treglia三位学者在《经济学教育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上发表了《“翻转课堂”:通往创造包容性学习环境的大门》(Inverting the Classroom: 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一文,首次将“翻转课堂”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提出。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实践任务、并在课后开展协作探究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2010年前后,美国科罗拉多州森林公园高中的教师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以及可汗学院的创始人Salman Khan逐渐成为“翻转课堂”实践领域的领军人物。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比较,“翻转课堂”具有如下特征:1.教学流程颠倒。“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课堂中“教师讲授+学生作业” 的教学过程。传统教学通常包括两个阶段: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知识传授阶段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则完成对课程内容的接受和初步理解; 知识内化阶段在课下进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业和练习,强化对知识的深度理解。“翻转课堂”则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下,学生在课前完成对课程内容的自主学习;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的作业答疑、小组的协作探究以及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等。2.师生角色转变。在传统课堂中, 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而学生通常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由原来在讲台上布道传授的“演员” 和“圣人” 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导演”和学生身边的“教练”,而学生则由原来讲台下被动接受的“观众” 转变为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者。3.知识传递方式创新。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中知识传递的主要方式。教学视频通常针对某个特定的主题,长度维持在 10 分钟左右,通过媒体播放器,可以实现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通过短小的教学视频,知识被分解为若干小部分,重点难点更加突出。这样的形式不仅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而且形成了更为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不必像在课堂上听讲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在遇到问题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和同伴进行交流,寻求帮助。此外,教学视频还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复习和巩固。4.教学环境网络化。“翻转课堂”通过功能全面的学习管理系统整合线下课堂与网络空间。作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基础性平台,学习管理系统可以帮助课程教师有效组织和呈现教学资源,动态地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遇到的困难,进而能够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辅导; 将课堂上的互动交流拓展到网络空间,师生交互的时间和效果都会大大增加;学生依托学习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地建立起学习共同体,协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设计
“翻转课堂”要想取得卓有成效的教学效果,首先就要提供具有实践指导性的教学设计模型,整合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课上的协作学习提供服务。基于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内在特点,借鉴卢强关于非线性编辑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笔者设计了包括“课前自学,课中内化,课后升华”三个阶段的“翻转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如图1。
(一)课前自学
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完成对知识点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具体实施内容包括三个部分:首先,学生通过网络自行下载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完成对课程相应部分的初步了解和识记;其次,在网络平台上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对教学视频中的知识点加深印象。同时,通过习题发现自学视频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第三,通过网络平台将本阶段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授课教师,为教师有针对性地备课提供相关信息。
(二)课中内化
“翻转课堂”最大的特色就是将传统课堂的知识讲授和知识内化两部分颠倒,将传统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化环节放在课堂上完成,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课中内化”是成功实施“翻转课堂”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和学生通过充分的交流互动完成对知识的深化理解、掌握和应用。这要求教师能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谋划,精心组织,适时施引,从而真正使课堂成为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内化知识的场所。首先,“知识提要/疑难反馈”是知识内化的第一步。在该阶段,学生在教师的讲解和疑难反馈中完成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教师利用10~20分钟时间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进行概括和梳理,并就学生在课前自学阶段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解释和反馈。课前自学阶段,学生已经通过观看视频、习题等方式对知识有所了解。教师对知识的概括梳理是为了让学生将课前自学阶段所学习的零散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实现知识的整体把握和融会贯通。同时,通过对疑难问题的集中释疑,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准确地把握相关知识,为接下来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奠定扎实的基础。接着,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实践任务”由教师预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的设置,学生通过小组协作来完成,任务的形式可以包括案例讨论、辩论、模拟体验,还可以借助模拟实战软件开展竞赛等。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被要求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实践任务”完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更高层次的知识内化过程。同时,“实践任务”完成的效果也能够很好地反映学生前一阶段的学习效果,因而可以作为考核的阶段性依据。第三,在完成“实践任务”之后,各小组将成果进行公开展示,并就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困难及问题进行交流反馈。在这个阶段,学生将亲身体验的实践任务成果进行展示,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任务实施过程及结果进行总结和反思。同时,通过了解其他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实现思维的交锋。这不仅有利于知识内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实现教学良性循环奠定基础。endprint
(三)课后升华
通过课前自学和课中内化过程,学生已经能够掌握相关章节的知识点。但是,在将所学知识和现实相结合的环节上仍有所欠缺。例如,在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关于“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的学习中,在课前自学阶段,学生初步了解关于企业国际化过程四个阶段的基本特征;课中内化阶段,学生从教师的知识梳理和答疑释惑中对知识进一步深化,并通过讨论某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深化对于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的理解。但是,到此为止,学生对于如何将该理论应用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实践这一问题仍然概念模糊。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是学习的升华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真正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这需要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习得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将所学真正内化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无意识的“利器”。在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的应用与融合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专业视野的拓展。
三、各阶段的实施要点
“翻转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知识类型以及学生能力等因素确定具体的实施策略。在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实践中,教师应注意把握不同教学阶段的实施要点,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自学阶段:互动不容忽视
在课前自学阶段,教学视频的重要性已经被众多文章反复强调。关于视频的来源、视频制作的技巧及方法、视频的内容及长度等方面均有详尽的分析。但是,“互动”在这一阶段往往被忽略。因此,“翻转课堂”的课前自学阶段变成了单一的观看视频。而视频观看的执行情况及效果却无从掌握。这为后续的课中内化失败埋下了隐患。而课前自学阶段的师生互动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视频制作中加入互动元素。例如,在讲解“国际营销的人口环境”的视频中,教师可以预先埋下伏笔。如提出问题,“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趋势给企业带来了哪些市场机会?”,请学生思考后将自己的观点通过交流平台反馈给老师,或者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回答。这样,就迫使学生去观看教学视频并进行思考,为课中内化打好基础。第二,练习环节增加互动交流。例如,学生在做练习时遇到问题可通过交流平台提出疑问,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解答,也可以求助老师解答。在讨论的过程中获得问题的答案,这一过程不仅在较大范围内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而且增加了学生课前自学阶段的参与度。其效果远远好于学生自己做习题,然后直接将不懂的问题提交给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激励性的评价手段来促进学生参与。例如,将课程参与度作为学生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并且对那些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准确解释其他同学疑问的学生加分。
(二)课中内化阶段:参与是重点
受长期“灌输式”教育的影响,目前在校本科生的课堂参与度普遍较低。相当一部分学生害怕在集体面前表达观点。在卢强[4]针对“翻转课堂”实施效果的一项调研中,“一点不害怕或比较不害怕”在集体面前发言的学生人数仅占被调查样本的25%。在学生课堂发言频率自我评价方面,认为自己的发言“非常多”和“比较多”的仅占1.6%;而73.5%的学生认为自己发言“非常少”和“几乎没有”。长期“灌输式”教育下形成的课堂文化导致学生在“翻转课堂”上表现沉闷,导致课堂活跃度较低,课中内化效果不佳。因此在课中内化阶段,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翻转课堂”成功实施的关键。这要求教师不仅要设置有趣的讨论题目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要营造讨论分享的氛围,培养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和习惯。就国际市场营销课程而言,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多样化的课堂参与活动。例如,在学习国际营销理论的主要观点流派时,教师可以组织关于“标准化还是适应性?”的课堂辩论赛,通过辩论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再如,在学习“国际市场营销的文化环境”时,教师可以设置情景模拟游戏。要求学生扮演营销人员,与美国、德国、中国、日本等不同文化下的企业管理者进行业务谈判。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进来。使知识在体验中生成、在反思中发展、在共享中增值。
(三)课后升华阶段:独立探索是目标
从个体的发展角度来说,学生的学习是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独立探索是学习者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同时也是任何教育的终极目标。课后升华阶段恰恰是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能力的关键阶段。此时,教师要从开始时选择性指导逐渐转变为让学生独立探究,让学生在独立探索中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在本阶段,可以设置一些技能拓展类的项目,给学生提供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例如,在学习“国际营销调研”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在前两个阶段已经了解调研方法,掌握了不同调研方法的特征及适用,本阶段学生需要尝试自己独立开展一次营销调研活动。通过独立完成调研来发现问题,反思总结,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进一步内化、拓展与升华。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营销模拟实训软件开展营销决策竞赛,让学生运用所学独立地对营销环境中的各类因素展开分析,并做出决策。当然,所谓独立,主要强调的是学生不依赖于教师。但独立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非常必要。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合作,不同的想法观点相互碰撞,创新探索的过程更加丰富,所获得的效果也会优于学生单独完成的效果。
四、结语
“翻转课堂”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教育过程中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将新颖而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方式融入教学实践,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对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型的探索,仅仅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开始。在今后的实践中,还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对教学效果进行动态跟踪和评估,不断展开相关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刚,杨文正,陈立.十大 “翻转课堂” 精彩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 11-13.
[2]王素敏,张立新.大学英语学习者对翻转课堂接受度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3):71-78.
(责任编辑:董博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