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越秀
【摘要】本文通过把握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明确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从而提出了几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建议。其中包括,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选择和对不同类型课文的针对性阅读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85-02
一、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和创新实践,因此对语文的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大纲中对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效果,主要包括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独立理解鉴赏评价的能力,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的方向以及价值取向。而且在教学目的中还强调了对于阅读教学的方式应该作出改变和进步,要让语文课堂丰富化趣味化。
二、明确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教师转变语文课堂教育理念,重视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尤其是高中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自身良好阅读素质。由于现在高中学生学业压力大,各科趋于考试的学习目的越来越突兀,但是实质上考试与阅读教学毫不冲突,反而更益于语文科目的学习。因为阅读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接受文字信息的复杂思维过程,它会让大脑进行联想判断,也可以说是一种情感体验。故而阅读本身并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一种更加综合性的活动。这就说明,语文教师不应停留在讲课和做题这两件事上,良好的阅读对语文的学习促进更大。
同时作为教师,我们也要强化学生主动的阅读意识。语文不是死记硬背的学科,它需要更多知识的积累,阅读就是调动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课堂上鼓励阅读,课后倡导阅读,提高学生的探究阅读能力和阅读效果。高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渐近成熟,他们对这个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认识,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较为明确的展望,因而每个学生的阅读选择肯定有所差别。所以教师也要尊重学生民主的意愿,与他们多商讨,安排不同的阅读内容从而达到更好地阅读教学效果。
三、阅读教学课堂形式的选择
1.课文诵读法
对于直觉感官的文章最好的课堂阅读方法是诵读法,例如《荷塘月色》这一类型的课文。教师可以安排比较全方位的阅读训练,选择不同形式的诵读活动教学,引导学生尝试总结朗诵的心得,从而更好地感受到语句的节奏感和字里行间的韵律。例如在讲授《荷塘月色》时,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初读文章,把握文章的大意。然后注意示范和引导学生在诵读时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着重点,并点拨学生要通过一些音调高低长短的把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可以组织集体诵读或者小组个人的诵读方式,并让学生分别谈谈各自的阅读感受,当然在课前应该有充分的背景资料准备以便帮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理解课文。
2.对比阅读法
对比阅读法顾名思义就是将两篇或者两篇以上有联系、较类似或不同版本的文章放在一起阅读,使得学生能对所学文章的结构、叙述方式、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进行比较学习,从而指出两者不同之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要学习的文章。在使用这个方法前应该明确此次阅读教学的目的,用其他文章对比辅助学习目标文章,因此可以将以往学习过的课文相比较,例如同一个作者的文章对比分析等。再如不同版本的文章选段阅读,可以让学生细细体会小细节对于文章意思表达的影响,甚至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改写某些字眼和小段,这也能提高阅读教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3.精读探究法
前文提到高中生大都有了独立的生活态度和经验,并对世界有了自己个性的认识,因此在某些意味深长或者带有价值观的课文学习时可以让他们自主的探究并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在学习《黛玉进贾府》这一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精读文章的每一个细节,对大观园的装饰、树木、摆设和人们的衣着展开谈论,从而通过这些细节分析不同人的喜好和性格。同时由于本篇课文是《红楼梦》的摘选,因而精读的方法也有了让学生深入的探究学习《红楼梦》的兴趣和动机。
四、针对课文的阅读教学策略
1.提供辅助阅读材料
在高中阶段,语文课本有了较大部分的难懂文章,它们立足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知识,因此选取适宜的辅助阅读材料是课文有效阅读学习的前提。其中包括作者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或者在阅读之前配以较为直观的图片资料作为阅读前的基础知识储备。尤其是部分古文,有独特的语言背景和典故,需要特别的进行阅读学习,从而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
2.文学类课文的阅读
文学类的课文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分量不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和文化趣味,因此这也是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此类文章首先应先注重整体的感知,让学生有了一种宏观的认知,接着对文章语句进行分析品读,最后再整合全部的细节整体感知。这种從整体到细节再到整体的课文阅读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把握整体的同时仍然不忘细节,以此对课文进行多元化的阅读。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多层次的分析文章,朗读甚至背诵部分篇章,因为文学类的课文在越来越熟悉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有不一样的见解。
3.论述类课文的阅读
论述类的课文应该注重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判断的求真意识和思维能力。虽然每篇课文都应注重整体的把握,但是论述类课文的学习应该更加注重论述材料与课文的联系分析。因为论述性文章具有较强的逻辑理性思维,所以它的遣词造句独有特点。教师在课堂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文章材料,明白其中的逻辑联系和实证效果,把握课文本身的准确性、质疑验证部分观点的科学性,这也是阅读的另外一种魅力。
参考文献:
[1] 赵永贵.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9.
[2] 程云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应对[D].延边大学,2010.
[3] 张后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