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亮
【摘要】为了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师要善于在诗文字、词、句中挖掘其中的道德情感,并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读诗文的良好习惯,增强其语感和古文素养;要求运用表演和班级交流的形式,将古诗文的内涵表现出来,完成背诵任务并实现德育渗透。
【关键词】小学 古诗文教学 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61-02
0.引言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的最终目的。目前,在我国小学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较为侧重的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下全篇文章而非对全文的透彻理解,这其实违背了我国的教育目的。古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值得教师和学生去挖掘,对促进小学生的德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以后的古诗词教学中,要多加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道德情感,从小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1.“教”古诗文的德育渗透
古诗文都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感,这些情感体验需要教师提炼并教授给学生。因此,教师必须在教授古诗文之前充分做好备课工作,仔细琢磨古诗词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值得一提的是,古诗文的言辞手法和现代人有所不同,教师为了更好的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增加学生的相关体验[1]。例如,《悯农》是小学生必须的古诗词之一。《悯农》告诉小学生们要珍惜粮食和农民伯伯的成果。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直接由教师讲解《悯农》中每一句的含义,最后教师总结农民伯伯生产粮食不容易,要珍惜粮食。此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知道《悯农》的大意,而且教师会让学生将整首诗背诵下来,但是学生的德育方面没有很大的效果。为了更好的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教程,让学生看清楚粮食生产的过程有多么不容易,增加小学生们的情感体验。对于农村的学生则可以通过活动课带领学生去田地里亲自感受插秧或者收稻,对于小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培养有着更为明显的启发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注意方式方法的运用,切实加强学生的情感感悟。
2.“读”古诗文的德育渗透
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经常高声、反复的阅读。阅读古诗文学生才能够发现,原来古诗文读起来那么朗朗上口,每句话都有独特的深意,都有独特的韵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感。语感对于语言类知识的学习和使用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中国人,古诗文是中国的传统,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从小养成学生读古诗文的习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古文素质和民族情怀。同时古诗文中的人文情怀都暗藏在诗句中,而这种人文情怀的渗透需要学生多读才能够从内心掌握,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会慢慢理解到其中的精髓[2]。当然,从读到品是需要一段很长的过程的,但是学生通过养成读诗的习惯,时间久了,自然会拥有扎实的古诗文功底,并且在不知不觉中被诗文中的情感所熏陶,形成自身高尚的品格。
当然,凡事不可一蹴而就。对于小学生而言,古诗文阅读需要经过精心挑选,尽量选择内容较简单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水平较接近的,可以方便小学生理解和感悟。
3.“品”古诗文的德育渗透
“品”与“读”有本质上的区别。“读”古诗文是依靠古诗文的押韵来增强语感,在语感中获得若有若无的情感领悟,是奠定古文学素养功底的过程;“品”是认真品味古诗文中的文化精髓。“品”诗可以有多种形式。第一,晨读品诗。教师可以利用晨读指导学生进行诗文的品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晨读环境,指导学生诗文的内涵。也可在课前的五分钟,组织学生品诗大会,让学生在讲台上与同学一起探讨诗文的文化精髓,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第二,诗文表演。将古诗文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既可以满足小学生旺盛的表演欲,活跃课堂氛围,又可增强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一举两得。教师可在上课前一天给学生布置诗文背诵的任务,而且告诉学生可以几人同时背诵,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然后教师指明要以表演的方式进行背诵,动作到位的学生会给予奖励。用奖励机制促进学生的表演积极性。例如,以《悯农》为例。教师布置任务之后会发现学生有的会自带道具,如斗笠、草帽、扇子等,来表现农民锄禾的辛苦等,此时教师要对表现良好的学生打架赞赏,对表演仍然不足的学生进行指导,再给学生一次机会,使学生重新获得表扬,增强其自信心。
4.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文中的德育渗透需要教师善于在诗文字、词、句中挖掘其中的道德情感,并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和背诵的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阅读古诗文的习惯,增强古文语感和古文素养,注重“读”的能力;运用表演和班级交流的形式,将古诗文的内涵表现出来,做到有感情的背诵,实现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1]梁廷旺.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J]. 广西教育,2013,09:78.
[2]廖静云,吴佳. 将德育渗透于古诗文的课堂教学中[J]. 新课程(中旬),2013,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