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精神是美术创作的不竭动力
——也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精神培养

2015-12-30 03:48江苏省太仓市沙溪第一小学刘叶
新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想象力个体美术

□江苏省太仓市沙溪第一小学 刘叶

创新精神是美术创作的不竭动力
——也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精神培养

□江苏省太仓市沙溪第一小学 刘叶

美术创作的个体行为,突出表现了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由此创新精神的培养可以说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特质之一。从教学实践出发分析影响创新精神培养的若干因素,并提出一些独特的看法。其中对于创新精神培养的结构分析具有一定的教学参考价值,是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结晶。

想象力 创新精神 结构分析

儿童的美术创作需要立足于儿童自身的认识与创造,一切美术技法、技巧的实现都是依附于美术个性化创作而丰富与实现的。立足于儿童自身的认识与创造的美术教学,必然是有鲜活生命的教学,表现在美术创作中最突出的就是其“创新性”所体现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

《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对于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样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如果用图示结合美术教学的一般过程来分析,可以这样表示:

从对事物的观察认识开始的美术创作实践活动,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个体的思考,这是美术实践活动中体现主体学生参与的最好说明。也就是说,美术创作是个体审美与创造的体现,无论在作品还是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创新意识都充分展示了个体创新精神的参与,而个性化的创造正是创新精神实现的一种标志。由此可见,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特质之一。

一、教学个性设计为创新精神培养提供可能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我们知道孩子是不缺乏想象力的,只要我们正确引导,加以个性调适和智力培育,想象力一定会插上翅膀成为孩子的创造力,这样的想象力培养过程就是一种教学科学的转化过程,是对创新精神培养的深度关照。“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我们的教学来自于我们对教学的认识所产生的教学设计,认识创新精神培养特质的美术教学,就会关注到教学设计中的“创新”元素。就儿童而言,关注想象力的培养并促使想象力与学生个性特质、认知能力等结合,才是对创新精神培养的深刻理解。

一份具有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学设计必需关照到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个性认知的充分结合。这样的个性化设计在教学目标上必须明确想象力培养要求,如在空间想象力上的要求、形象思维上的要求,并加以机制干预以期达到较好的“创造”效果。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个性化教学设计一般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以获得更为感性的经验,从而不断丰富儿童的表象;(2)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能充分给予时空关照,尊重个体感知,以打开个体想象的大门;(3)引导学生关注相关材料丰富认识,以发展儿童的空间想象能力;(4)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合作、充分体验生活、积极实践不断丰富生活经验,为发展良好的想象力创设条件;(5)不刻意追求图画的完整与美观,重点关注孩子的创造力发展。

二、情境控制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关键因素

众所周知,美术作品在表现上往往是静态的呈示,然而我们关注到它所表现的内容又往往是动态的。由动态向静态的转变自身就是一种创造,画疾驰的汽车、飞翔的小鸟、流动的溪水等。用静态作品来表现动态美也是美术的一种表现手段,重在创造的美术创作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尤为关注在提供素材、指导观察素材的过程中展示素材的情境空间创设,这是呼唤学生与素材产生共鸣的主要手段。这里讲到的情境空间包括了观察素材、空间背景等,当然更包括了学生。我们希望的情境就是学生能够走入的空间,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擦出火花。

通过图示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影响情境空间教学效果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观察素材、空间背景、学生。这几个方面中所展示的几个要素有许多是可以控制的,如素材的呈示方式、时间、展示过程等;还有空间背景的素材选择与展示方式,都是可控的内容。在学生方面,我们可加以影响的可能是对素材的认知,至于技能、审美等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方面,以期对其他的控制展示达到情境空间创设的最大效益。

三、语言交流为创新精神培养保驾护航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学语言的功能时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是教学中的主要交流手段,语言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鸣。学生之间的交流相对是平等公开的,只要保持相互尊重的原则倾听对方的意见,往往是孩子乐于“交流”的现象。但是教师在美术创新活动中的角色如何却直接影响了创新的效果。我们常说现代教学要求教师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倾听者、指导者,关怀学生的学习动态,帮助学生开展学习。但是对于创新来说我们更多的应该是谅解、支持与鼓励。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做一个宽容的激励者更为重要。

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是在一个方面的重视,只有关注教学整个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的投入情况,才能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其外在表现,可以是语言表达下的创新思维、可以是技能表现下的绘画技术革新、可以是创造性的品评,当然创新性的绘画表现是最为直接的,但是我们要明确创新精神是在整体激发下的一种情绪表现。教学中,如果着力关注交流语言的运用,想必对创新精神的培养一定能够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四、小组合作是创新精神培养的保障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美术教学中创作的个体行为与小组合作的团体行为似乎存在着较大差异与矛盾。其实不然,两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开展的,美术创作的个体行为是对个性认识与想象的体现,而小组合作可以有许多好处:认知共享、感受交流、方法创造等。学生间的平等交流不仅会促进学生的交流能力,更能在碰撞中产生思维的创造,再结合自身的创造性认识,无疑对创新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

在小组合作的空间里孩子的交流还是相对畅通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小组合作中对创新的保护。因此,小组合作的运行规则非常重要。主要有几个方面:观察素材,各抒己见,聆听尊重;探讨方法,共通有无,优选劣汰;表述见解,独立共享,采纳有效;美术创作,尊重他人,表达自我;交流品评,人人平等,共享所获。只有这样在美术教学小组活动中贯彻下去,才能使个性得到表现、优秀得到彰显、创新得到发展。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是一个创新的工程。教师必须明确站在时代教学前沿的责任与使命,才能更好地深入研究创新精神培养的内部机制,更好地为孩子服务。美术创作的个体独创行为决定了美术创作的“创新性”存在,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个体参与才能呈现出个体的创新能力,孩子求新、求异的思想在创新精神的感召下必然升华为美术创作的不竭动力,那时孩子会回到画中的!

[1]陶相宇.美术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J].科技教育,2008(12).

[2]耿洪严.论美术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J].体育与艺术研究,2011.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4]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猜你喜欢
想象力个体美术
看见你的想象力
创意美术
打开新的想象力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