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南缘寒武纪沉积特征研究
封强,郭瑞安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通过对华北地台南缘寒武纪早沉积(沉积模式及沉积相)特征的研究,论述了华北南缘寒武纪四个沉积相模式,认识了该区域主要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为了对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完善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矿井安全管理、安全发展目标,我们必须全面开发和使用计算机技术,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是一个相对复杂、牵扯面广而且技术难度大的系统工程。本文对计算机技术对于我国煤炭行业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煤矿安全信息系统的构建,并对煤矿安全生产中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煤矿安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华北南缘;寒武纪;沉积相 计算机技术;煤矿;安全生产;应用
华北地区在晚太古代进入板块构造演化机制之后(钱祥麟,1986, 1995).在中新元古代形成了以浅海相沉积为特点的一套盖层。古元古代广泛的裂谷火山岩及岩墙群的存在表明此时华北板块已属成熟刚性板块(候贵庭等1994. 1998)。然而,沉积岩系展布及火山岩系性质显示华北板块中新元古代具有拗拉槽构造背景(孙枢等,1981,1982;李继亮等,1987)。比较而言,华北板块南缘古元古代构造过程复杂,Wang等(1984)认为华北板块南缘在中新元古代尤其是晋宁期存在大陆边缘俯冲作用,显示活动陆缘特征;张国伟等(1987)、贾承造(1988)认为,华北板块南缘存在中新元古代安山型活动边缘;吴汉宁等(1990)认为古元古代存在秦岭微板块。古元古代的稳定大陆是研究区早生代陆表盆地沉积的基础,古生代继承了古元古代的构造—沉积格局;而且,古生代的沉降、沉积中心与古元古代基本一致。
1、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研究区位于华北板块东南缘。其南以商丹缝合线为界与毗邻秦岭—大别造山带,郯庐断裂为界与扬子板块为东界,焦作—丰县—沛县断裂和渤海湾盆地为北界。按照板块构造理论及活动论、阶段论的思想,太古宙至古元古是变质结晶基底和古陆核的形成时期,发育稳定克拉通基底(Ar—Pt1)。之后,南华北地区的构造演化先后经历四个阶段:(1)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开—合”阶段(Pt2—D2);(2)克拉通—(弧后)前陆盆地阶段(D3—J2);(3)库拉板块、伊泽奈奇板块作用阶段(J3—K)和(4)太平洋板块作用阶段(E—Q)。
2、寒武系区域地层特征
南华北地区寒武系与华北地台主题基本一致,一套台地碳酸盐岩为主,总体上言行较为稳定。但与华北地台主题不同的是,南华北地区南部多发育了一套华北地台寒武系最底部具台缘沉积特点的地层。根据岩性、沉积旋回和古生物特征,南华北地区汉武系一般划分为3统11组,地层单元自下而上为下统罗圈组、辛集组、馒头组;中统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和上统崮山组、长山组合凤山组。
1、主要沉积相模式
地区古生代总体上经历了两个巨型海平面升降周期,相应地也发育了两个巨型旋回,其中,早古生代沉积环境以陆源碎屑滨浅海—碳酸盐岩台地为特征,晚古生代则以陆表海—海陆交互—内陆河湖为特征。
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众多不同的沉积相模式,到目前为止,浅水碳酸盐岩沉积环境无外乎碳酸盐岩台地和缓坡这两种类型。而具体的沉积模式如何,则是因沉积条件和沉积背景而异的。通过对露头、岩心、录井、测井资料综合研究,南华北地区早古生代可有以下几种主要沉积模式类型。
(1)被动边缘裂离模式
裂离模式发育于被动大陆边缘形成初期的板块裂离背景下,基底地形可能发育一系列陡峭的同生断阶,阶地分布较窄,离岸一定距离存在坡折,坡折外海水深度迅速加大。自岸向海方向可划分为两个(亚)相带,即上斜坡和下斜坡。
(2)被动边坡缘斜模式
被动边缘斜坡模式是南华北南缘被动大路边缘形成初期的另一种可能的沉积模式,其特征是断裂活动并不十分强烈,基底地形总体上表现为斜坡特点,表现为水体逐渐加深的特点,离岸远处可有或无断阶存在,但可存在坡折。与前述模式相同,自岸向海可划分为两个(亚)相带,即上斜坡和下斜坡,但相同相带的沉积特点有明显不同。
(3)不成熟台地模式
这种模式是介于缓坡模式和台地模式之间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基底地形呈斜坡,也表现为水体逐渐加深的特点,基本上不存在坡折或稍有坡折,自岸向海可划分为四个相带,即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和前缘斜坡。
实际上可以将这个模式看做是一个拉波特缓坡模式的特例,只不过拉波特模式更强调潮汐作用的影响。
早寒武世开始直到中寒武世徐庄期这一漫长时期,南华北地区主要受此种沉积模式的控制。
(4)碳酸盐岩台地模式
碳酸盐岩台地模式是伴随着海平面的上升、碳酸盐岩建隆的不断发育,最终产生的成熟台地模式。该模式向海方向可划分为三个相带,即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但因台内水底地形的变化可进一步细分不同亚相。
2、主要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南华北地区古生界分别有下古生界和上古生界两个巨型旋回构造,如前所述,下古生界以陆源碎屑滨浅海—碳酸盐岩沉积旋回为特征,上古生界则以陆表海—海陆交互—内陆河湖沉积旋回为特征。尽管由于沉积环境多变,发育的沉积相类型十分复杂,尤其是碳酸盐岩沉积相类型的划分上尚无统一标准,但就国内外学者相对认识比较一致的方案,以及南华北常见主要沉积类型,其一般特征简述如下:
(1)台地潮坪相
碳酸盐岩台地潮坪相可划分为潮上带及潮间带两个亚相,其主要特征是:
潮上带:该带是平均高潮面以上的大潮及风暴潮作用区域,特征是海水很浅,几厘米到几十厘米,长期露出地表,所以海水蒸发量大、盐度很高、水流循环受到限制,干旱气候下可出现干盐湖及盐坪。主要岩性泥晶灰岩、泥晶及微泥晶白云岩为主。常见层纹构造,硬石膏一般呈结核状或层状,有时在白云岩内可见到针状石膏假晶,其内充填亮晶方解石。其它还可出现褐煤、磷酸盐。
此带潮汐作用微弱,水动力能量很低,因而岩层以纹层为主,一般纹层厚仅2—3毫米,不超过一厘米。也可出现中等层理,层厚10—30厘米,有时显不规则层理。
此带可见到许多特有的沉积构造,如微岩溶、膏溶角砾岩、干裂角砾、泥裂多边形以及蚀变壳、根模、钙质层、间断面、层纹石(层状叠层石)、鸟眼构造、扁状砾石。
生物稀少,仅见叠层藻,还有介形虫碎片,但痕迹化石的垂直钻孔迹较为普遍。
潮间带:该带在平均低潮面与平均高潮面之间,水位变化频繁,大多时间出露海面之上,有明显的潮汐流往复作用。岩性是球粒泥晶灰岩或凝块石,或生物屑泥晶灰岩,。其它还有微晶白云岩等,褐煤及磷酸盐少见。
不规则的毫米级至厘米级的纹层较为常见,也见到透明状、脉状及粗细纹层互层的层理,以及波状层理、沙纹层理。
动物群种类是有限,腹足类比较多,伴生有有孔虫、介形虫及双壳类。被风暴浪搬运至潮坪上形成薄的粗的潮下骨骼的颗粒层。发育有小的穹状叠层石,柱状叠层石在较高能地区发育。普遍有生物搅动、植物根也有发现。
南华北寒武系辛集组、馒头组、毛庄组都发育有潮坪碳酸盐岩。
(2)局限台地(相)
局限台地水体能量较低,环境内水体循环不畅通。跟开阔台地相比较,生物种类较少,生物主要有蓝绿藻、介形虫等;相内发现的岩性主要有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等。结合区域内水动力条件和地形的变化,可进一步划分成为台内滩亚相、局限泻湖亚相、潮坪亚相。
潮坪(包括潮上与潮间两个带)
潮上:该带处在平均高潮面之上,长期暴露于水面以上,只有受风暴大潮影响时才会被海水淹没。该带不含生物,岩石类型主要有细晶白云岩、泥晶白云岩等,进而形成潮上云坪。白云石的特征为:多见它形半自形,自形较为少见,可见雾心亮边,生物化石基本不见。
潮间:是平均高潮面和平均低潮面之间的区域,表现为周期性的出露和淹没。本带发现有蓝藻类、介形虫等生物化石。常见鸟眼构造。岩石类型主要是白云质灰岩、藻叠层灰岩、灰质白云岩等。潮间带上部与下部水环境能量和沉积物特征有很多不同。
局限海(亚相)
该亚相位于局限台地相上的低洼地带,水环境能量比较低,岩石类型主要是灰质白云岩、泥晶灰岩、白云质泥晶灰岩等。生物较为少见,主要有蓝绿藻、海绵骨针、介形虫等。层理类型主要发育有水平层理,其他构造主要有生物扰动、生物潜穴等,鸟眼构造少见。
台内滩(亚相)
该亚相总的来说规模较小、数量也少,每个个滩体的厚度大多小于2毫米。岩石类型主要有泥~亮晶砂屑灰岩等。砂岩碎屑占75~80%,分选较好、磨圆好;生物碎屑少见:介形虫、三叶虫;见泥、亮晶充填孔隙。
南华北中寒武世毛庄组、徐庄组及晚寒武世及奥陶系都有局限台地发育。
(3)开阔台地(相)
该相位于台地边缘(相)与局限台地(相)之间,海水整体面积大,海水的循环比较好,盐度野正常,水体深度一般为几米~几十米。跟局限台地相相比较,生物分异度和数量都比较多,生物主要发育有棘皮、三叶虫、介形虫、苔藓虫、腕足、海绵、腹足、瓣鳃等,较少见的生物为蓝绿藻。相比于陆棚相,生物分异度和数量都较低。总体上来讲开阔台地生物数量很少,含量约为0~5%。
该相带保存有大量的风暴作用的沉积物,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由原始沉积灰泥受扰动而形成的角砾岩;二是泥晶灰岩中的泥晶砂屑砾屑灰岩夹层的形成。风暴沉积层表现为正粒序,底层与下伏泥晶灰岩层之间为冲刷侵蚀接触关系。
南华北开阔台地相主要发育于中寒武统张夏组和奥陶系马家沟组。
(4)台地边缘浅滩相
属于台地边缘浅水高能带,基于波浪、潮汐及岸梳长期簸选,故形成洁净的碳酸盐砂堆积。一般水深为5—10米,海水循环好,正常盐度,氧含量多,但是地质处于移动状态,不适于海洋生物繁殖。
岩石类型主要有亮晶颗粒灰岩,颗粒分选较好、磨圆也较好,鲕粒灰岩及其它包粒灰岩较为常见,磨圆好的生物碎屑灰岩较少见,岩石一般为浅色。沉积构造主要有规模大小不同的槽状交错层理,潮流来回运动形成的鱼刺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潮汐沟以及底冲刷。陆源碎屑少见,有石英砂混入砂屑灰岩之中。
生物群主要有由礁及礁前斜坡处存在的底栖生物,原地生物较少。
中寒武统张夏组的鲕粒滩即具有明显的台缘滩的特点。
(5)台地前缘斜坡相
该相处于碳酸盐台地(或陆棚)与盆地之间的位置。其最低深度界面一般在氧化界面之下。台地前缘斜坡相可以进一步详细划分为断阶式跌积型陡坡和沉积型缓坡两种类型,在台地前缘斜坡相的不同部位上表现的沉积特征不同,由此进一步可划分为上斜坡亚相、下斜坡亚相和斜坡角亚相。
通过以上各章的研究和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如下主要结论和认识:
南华北地区早古生代带发育4种主要沉积相模式类型,即
(1)发育于被动大陆边缘形成初期的板块裂离背景下的被动边缘裂离模式;
(2)被动边缘斜坡模式;
(3)不成熟台地模式,这是南华北盆地早期演化的一种主要模式;
(4)碳酸盐岩台地模式,南华北中寒武世张夏期至晚寒武世碳酸盐岩台地发育时期基本上都伴随着这种模式。
南华北地区盆地的沉积充填过程响应了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即
(1)沉积旋回是对盆地演化的响应。古生代巨旋回大体相当于一个完整的威尔逊旋回;两个一级旋回是指上、下古生界分别代表的沉积旋回;四个二级旋回则是南华北盆地构造演化过程中的四个阶段;
(2)沉积模式是对盆地演化的相应;
(3)沉积物类型是对盆地演化的相应。
参考文献
[1]曹代勇,高文泰,王桂梁.华北聚煤区南部地壳结构与构造层次[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2,(4)
[2]曹高社,张善文,隋风贵.华北陆块东南缘凤台组岩相古地理分析[J].沉积学报,2006,24(2):210—216.
[3]戴金星,刘德良,曹高社.华北陆块南部下寒武统海相泥质烃源岩的发现对对天然气勘探的意义[J].地质论评,2003,49(3):322—329.
[4]杜森官.华北南缘早寒武世早期皖西切谷沉积特征[J].安徽地质,1996,6(3):1—6.
[5]刘德正.华北地层大区寒武纪早期地层统一划分与对比问题.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J].安徽地质,2002,12(1):1—24.
[6]梅冥相,马永生,梅仕龙,胡建中.华北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及碳酸盐台地演化[J].现代地质.1997,(3)
[7]杨志坚,.淮南.霍邱早寒武世沉积若干问题的探讨[J].地质科学,1960,(4)
[8]祝有海,马丽芳.华北地区下寒武统的划分对比及沉积演化[J].地质论评,2008,54(6):731—740.
[9] F. Storti, R. E. Holdsworth and F. Salvini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Special Publications Intraplate strike—slip deformation belts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 Special Publications 2003; v. 210;p. 1一14 doi:10.1 144/GSL.SP.2003.210.01 .01.
计算机安全技术在煤矿生产中应用探究
许小华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
煤炭是我国主要的经济能源,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极其重要,是组成国民经济的关键部分,而煤炭生产发展的基本保证就是安全问题,因我国煤矿企业与世界先进国家煤矿企业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还处于非常薄弱的状态。这给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严重危害生态环境,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另外,国际社会对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形势进行了充分关注,对我国国际形象和对外贸易产生直接影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在煤矿企业中开始应用数字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矿井安全系统和生产系统实现了全面综合监测、监视与控制,改善了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使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效果。因我国煤矿企业的工程环节多、地域比较分散、信息源多样、安全工作信息量大等问题,导致管理手段和技术比较落后,信息管理非常困难[1]。
1、煤炭行业生产经营特点需要积极开展计算机技术建设
煤炭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它具有不可再生性,煤炭在其生产经营上与其它行业相比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它集传统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于一体。因此,煤炭行业面临的形式比较严峻,不得不实施计算机技术建设。
煤炭产品的销售与其他产品相比也有很大区别,具体表现为容易污染,不容易长期储存,然而又不在危险物资范畴内,煤炭资源分布情况对产地产生限制作用,它属于大宗散装货物,其运输比较麻烦,需要专船或专列,交通运输严重的影响煤炭的发展。因当前计算机技术在我国还处于起成长阶段,其在煤炭行业里发展水平还非常落后,煤矿很久以来的粗放经营,加之煤炭行业受市场竞争的冲击和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以及煤炭生产加工过程受多种客观因素如:煤尘、顶板、水、火、瓦斯等的限制,我国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式非常严峻[2]。因安全生产在我国的基础非常薄弱,其形势相当严峻,事故发生率、伤亡总量一直难以降低。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好坏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和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在同行中煤炭行业的产品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企业首要的竞争战略不可能是产品领先战略,而是成本领先战略。材料直接消耗问题在原煤产品本身并不存在,然而生产原煤的大量辅助生产材料在其生产时不断消耗,消耗的辅助生产材料成本费用数额较大,大约占四分之一的原煤产品成本;煤田地质条件及其特殊,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可控制因素时常出现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另外随机性的材料消耗和不准确的生产计划,都使得成本的不可控性极大提高。由此急切渴望出现有效控制成本的措施。
煤炭产业生产过程比较复杂,独特复杂性是井下作业环境的特点,加上管理难度大、涉及面广等这些特点,要求生产技术具有特殊专业要求,煤矿生产工程具有较高的协作性,配套的工程生产存在较多的环节。我国煤炭开采技术装备相比于国际先进国家,在总体水平上讲还非常落后,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生产技术装备的现状是多层次结构并存,主要有手工作业、部分机械化作业,还有机械化作业[3]。
2、开发和使用计算机技术使煤炭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提升
(1)利于煤炭企业决策者决策
企业的决策者只有全面分析和综合各方面信息,才能实施决策,通过计算机技术,使信息传递速度明显加快,信息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决策者对外部的市场信息、煤炭开采现场的信息可以随时获得,并通过计算机分析、归纳、决策众多信息。运用计算机技术为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措施,为煤炭企业获取信息、利用信息提供了方便条件,从而使决策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得以有效降低。
(2)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极大提高了信息收集、信息传递、处理分析速度,避免了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错误,时效性得以增强,利于从本质上对各类事故产生的规律、原因加以认识,使人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有预见性地监控、组织、协调各生产环节和各部门的运作状况,并作好井下危险的预案、预警、预报等,保证安全平稳运行生产。
(3)提高煤炭行业的管理效能
通过网络促进了各个方面的沟通,也为越级交流和横向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减少了辅助人员,有机的结合各职能部门,管理组织机构转变为扁平型,管理效能得到切实提高。物质技术基础是企业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必须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设备,通过计算机技术,促使现代化设备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使其效能最大限度的发挥[4]。
(4)煤炭行业的成本有效减少
Internet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使得各类市场信息不再受地域和时空的限制,超越国界、企业和个人,进一步拓宽了经济活动范围,极大提高了市场透明度,煤炭行业面对的的产品信息及市场更为广阔,压缩了市场与企业的时空,贸易往来更加自由,交易成本大大减少;企业应用自建网站,电子化销售和采购,企业的经济效率得以极大提高,生产成本持续下降;信息化建设使物料的周转时间得以缩短,利用优化管理使企业利润大幅度提高。
(5)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
提供计算机技术使各部门之间(如:生产管理、采购、销售、仓库等)的库存信息和业务信息实现同步共享,很好的对动态供销经营中的各部门进行串联,供货非常及时,售后反映良好,极大提高了服务水平。
(6)加强人力资源和企业的整体素质
企业在实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其人才优势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形成的。首先,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为知识型人才搭建一个充分施展才能的平台;其次,企业信息化要求需要高素质的、懂得信息技术的人才。这就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向企业员工提出了要求,要求每个员工的文化素质必须提高,不要因为自身素质跟不上新技术而被淘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员工积极学习,努力进取,使他们面临着重新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压力,有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5]。计算机技术充分应用,使企业监督管理成本得以极大减少,也使员工的培训成本有所下降,而且企业的整体素质水平客观上也得以提高。
总体上服务器和工作站是系统功能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所有数据管理与专业计算由服务器端来完成,并以统一的门户方式把所有功能表现给工作站端;工作站端与系统的交互则以界面形式完成,主要包括计算显示结果、录入图形、输入输出报表数据以及把数据从监控主机上传输到服务器上等。系统的功能框图如图所示。
分析其主要功能:首先,上传数据文件功能,主要上传得内容包括与系统图相关的巷道数据、各矿各类通风系统图等信息;其次,实时显示安全监测监控参数,结合上传的通风系统图相,对矿井主要巷道的安全参数如:温度、风速等进行显示,对矿井监测系统中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瓦斯等的浓度状况实时动态显示,显示主要风门的开关状态及井下通风机的运行状态和主要通风机的位置,显示井下主要测风站的风量及测风站位置;再次,局级系统管理员对管理用户进行管理的功能,主要就是完成用户密码更改、用户添加及删除等功能,不同级别的用户进行系统登录时凭借的是不同的身份,实施相应级别的操作;最后,共享网络化信息,根据公司生产发展情况系统能够进行修改完善,其数据库格式及图形可以与office、CAD制图软件等办公软件、通用绘图软件相互转换、调用[6]。
基于Web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采用的是全矿区分布式,通过实时数据模型的建立,对全矿区“一通三防”进行专项治理,利用智能手机实施在线监测,通过预警信息实施网上报警,从而实现全程、全时段的安全监管。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的大面积普及,使煤矿安全信息化水平得以全面加强,大力提高了煤矿安全监管力度。通过应用网络视频设备,对当前的安全监测系统加以有效集成,构建一套视频监控系统,形成联动,把“分散监控,集中管理”落到实处[7]。
1、缺乏对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正确认识,缺少足够的资金投入到计算机技术应用上,缺乏针对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实施的、完善的评估和考核体系,政策、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
2、煤矿井下安全生产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保障。安全生产管理技术措施和信息化基础装备、设施都非常落后,涵盖范围和信息规模都不大。适用于煤矿井下的产业化水平和信息系统、电子信息产品和信息技术的研发还相当落后。尤其是部分小型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和煤尘监控方面依然缺乏。
3、轻管理、重投入,轻软件、重硬件,轻整体、重局部等问题普遍存在于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有的煤矿投入上百万,搭建网络系统,配置了很多个人计算机,然而没有什么应用系统在网络上运行,很多电脑变成职工上网聊天、娱乐的工具,使工作受到。一些应用系统在有的煤矿也搭建了,然而由于某些原因,开发验收后的有些软件很长时间没人使用;还有的也用了,应有的效果却没有收到。很多煤矿对矿井的信息化建设没有进行规划,项目建设具有较大的的随意性,所以常常导致项目应用效果不佳或重复投资。
4、目前与煤矿行业需求和特点相适合的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和软硬件还很缺乏,相对来讲研发的煤矿行业服务保障系统和安全生产软硬件比较滞后,研发力量薄弱,无法满足技术升级和的需要和煤矿安全生产的需求[8]。
5、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目标不明确,缺乏统一的建设与发展规划,信息化安全生产管理业务流程非常不规范,高水平的信息化管理和安全生产的复合型人才极其缺乏。
在世界上我国煤炭产量位居第一,作为支柱产业的煤炭行业决定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煤炭生产来讲,最重要的大事就是安全问题。虽然国家对煤矿安全问题寄予了高度重视,通过很多手段加以控制,然而因长期以来煤矿缺少足够的资金进行研发和推广安全信息技术,导致安全管理措施非常落后,面对如此形式,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不容乐观,煤炭生产安全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所以,对煤矿安全生产适用的电子产品和装备应加快发展,积极加强我国煤矿行业信息技术应用,使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在技术上提供有力的支撑,为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打下基础,这是我们今后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9]。相信在在煤矿行业中随着推广和应用数字化远程监控系统,会有效遏制煤矿频发安全事故的现状,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带动下煤矿行业会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1]乔晓梅.煤矿安全环境监测系统设计[J].煤炭技术,2012(3):133.
[2]陈利明.信息化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2):28-30.
[3]王云刚,王恩元,刘贞堂.安全目标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矿业,2007(08):76-78.
[4]李德传.对计算机技术在煤矿储量估算中的探索[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04):59-61.
[5]李顺云.谈计算机与采煤设备的安全管理[J].煤炭技术,2012(4):276.
[6]徐玉英.试论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1(30):14-16.
[7]郑波.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建设本质安全体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5):88-90.
[8]张勇.试论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监察的关系[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2(05):44-46.
[9]杜峰,周衍安,盛天松.我国煤炭企业安全技术培训现状及其解决途径[J].煤炭工程,2010(10):69-72.
RReesseeaarrcchh oonn SSoouutthheerrnn MMaarrggiinn ooff NNoorrtthh CChhiinnaa CCaammbbrriiaann SSeeddiimmeennttaarryy CChhaarraacctteerriissttiiccss
Feng Qiang Guo Ruiaann
(Yan'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an'an Shaanxi 716000)
Abstract: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south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 early Cambrian deposition(deposition mode and the sedimentary facies), four sedimentary facies models are discussed. In addition, the main kin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area are known.
Key words:South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the Cambrain; Sedimentary facies
[收稿日期]2015-05-04 2015-08-04
[文章编号]1674-6198(2015)04-0096-03 1674-6198(2015)04-0099-03
[文献标识码]A A
[中图分类号]P597 X752
[作者简介]封强(1988—),男,陕西子长人,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工程系教师,研究方向: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探;郭瑞(1985—),男,甘肃省宁县人,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许小华(1980-),男,陕西延安人,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