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5-12-30 06:26博士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北京102488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29期
关键词:战略性相关者指标体系

■ 石 颖 博士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 北京 102488)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是社会责任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学术界的关注已经几十年的光景。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由一系列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的具体指标构成,提供一套完整且系统的评价标准,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进行评价。然而,需求和针对性的不同产生了大量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造成了理论的模糊性和实践的盲目性。传统观点从道德上要求企业让利做慈善的时代已经远去,将责任融入战略制定、贯彻日常经营才能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故本文立足战略视角,采用归纳分析法,对主流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回顾、分析与评价,提出了基于利益相关方理论的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主要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分析

国外主要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SA8000、多米尼社会责任指标体系、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以及ISO26000。国内主要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包括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推荐标准和实施范例》、《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以及《中国工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内容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绩效

从一级指标来看,各社会责任评价基础基本涵盖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指标,但SA8000认证较特殊,其9个社会责任要求均属于人权方面,而对经济、环境等方面基本没有涉及。而且,大多数评价基础均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基础上,增加人权、公司治理等内容,如ISO26000等。另外,有些评价基础将本土化的内容放在首位,加入到一级指标大类之中,如多米尼社会责任指标体系(见表1)。

(二)多数指标体系具有理论支撑

国内外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大部分有理论支撑。其中,国外指标体系以三重底线理论为支撑的最多,有5个;2个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为利益相关方理论;还有1个指标体系没有理论支撑。其中,2个指标体系以利益相关方理论和三重底线理论共同作为理论支撑。而国内主要指标体系中4个指标体系以三重底线理论为基础,3个指标体系以利益相关方理论为支撑,还有1个指标体系没有理论基础。其中,有2个指标体系是以利益相关方理论和三重底线理论共同作为理论支撑的(见表2)。

(三)评价体系注重保持动态性

大部分指标体系在制定发布后,都仍在注重不断变化和完善。比如,《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由G1版、G2版、G3版发展到G4版,由此指标体系也相应地发生了调整,变得更加全面和完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2009年首次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CASS-CSR1.0)》,到2011年的《指南2.0》,再到现在的《指南3.0》,更加科学合理。

当前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主要问题

(一)对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指标体系基本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设置指标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进行评价,对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度不够。从1965年Ansoff首次提及利益相关者至今,以利益相关者视角来评价社会责任已获得学界的广泛认同。该方法不仅可以使企业明确各利益相关方的责任诉求,而且进一步的指标将支持和鼓励企业有目标的责任行为。

(二)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脱离企业战略

现有指标体系并不能从战略导向上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方面,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不全面、不透彻。现有指标体系在指标设置上并没有针对性,使得一些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仍旧停留在只会给企业带来额外负担,因此企业以利润为中心,有余力而为;一些企业认为社会责任等于捐款和慈善,理解以偏概全且过于狭隘;还有一些企业认为合法经营等同于承担社会责任,殊不知这只是社会责任的少部分内容。另一方面,传统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设置基本以结果为导向,缺乏目标和责任管理的指标。如果没有整合目标、管理、结果的综合评价指标,那么对企业未来社会责任行为的预测将十分艰难。

表2 主要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理论基础

(三)评价指标体系缺乏真实性评估要求

当前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大部分没有确保信息真实性的要求和方法,对信息质量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过,少部分指标体系已经注意到信息质量的问题,评价结果通过严格的审查,并有第三方鉴证。如SA800作为一个认证标准,需要通过验厂检验;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由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第三方进行外审,大大提高采集信息的可信度。但是,缺乏保证信息准确、客观措施仍然是国内外评价指标体系的一大缺失,增强质量意识,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信息真实性显得十分迫切。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初探

(一)理论基础

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构建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将战略思想融入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是激励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Lonka等(1994)认为履行CSR应该是企业的一种战略行为,企业的战略目的主要有四个:改变利益相关者的看法,告知利益相关者对业绩的改善信息,转移问题的注意力以及改变外界对绩效的期望。Munilla和Miles(2005)认为企业积极的做法是走向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有效的利用CSR,创建和更新竞争优势。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帮助企业摆脱非政府组织的压力,并允许公司开发投资企业社会责任的独特能力,带来更好、更持续的表现。Porter和Kramer(2006)认为,当前流行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方式太分散,而且与企业的业务和战略的无关联,以至于浪费了许多可以造福社会的机会。相反,如果企业可以仔细分析社会责任的前景,指导核心业务的选择,他们将会发现履行社会责任远远超过成本,也并不仅仅是约束或者慈善行为,而是带来机会、创新、形成竞争优势的源泉。

(二)理论模型构建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目标相融合(许正良和刘娜,2009)。徐光华等(2008)从共生性、战略相关性和均衡性原则出发,提出战略绩效的创新模式——时钟模型。西方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了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评价模型,其中,外部利益相关者评价模型和RDAP模式的影响力比较大。本文从战略视角出发,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模型。各利益相关方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外界压力,而企业社会责任应贯彻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的始终,融入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的过程中,从而实现企业永续发展。

(三)指标体系框架结构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需要实现财务目标与非财务目标的统一,企业战略与社会责任的统一,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统一。因此,在借鉴现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遵循可靠性、可比性和有效性的原则,将目标落实到具体指标的设置上,构建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由战略层、战术层、战义层三层指标构成。其中,战略层指标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要求,包括股东责任、客户责任、伙伴责任、政府责任、员工责任、社区责任、环境责任七个利益相关方。战术层指标共计17个(见表3)。战义层指标是基层指标,是战术层指标的进一步细化,这里没有详细列出具体的指标内容。

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一)主要结论

第一,现有指标体系基本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责任内容,体系框架具有理论支撑,并且保持动态性;第二,现有指标体系对利益相关方重视不足,与企业战略相关性不高,缺乏信息真实性审核;第三,战略性社会责任指标体系从战略视角构建指标体系,理论明确、框架清晰,易于企业应用实践。

图1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模型

表3 战略性企业责任指标体系框架

(二)研究的方向

第一,深化、细化、完整化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第二,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权重设置及赋分原则确定;第三,使用战略性社会责任指标体系,收集相应数据,考察目标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状况。构建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仍然停留在构想以及初建阶段。

1.Lonka,Kirsti.The effect of study strategies on learning from text[J].Learning &Instruction,1994(94)

2.Munilla L S,Miles M P.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tinuum as a component of stakeholder theory[J].Business and Society Review,2005(4)

3.Porter M E,Kramer M R.The link betwee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6(12)

4.许正良,刘娜.基于持续发展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目标管理融合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9)

5.徐光华,陈良华,王兰芳.战略绩效评价模式:企业社会责任嵌入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8(11)

猜你喜欢
战略性相关者指标体系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