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丰生
【摘要】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观念认识不到位、科研管理不到位、成果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高职院校只有创新科研工作机制,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明确科研努力方向,才能提高科研工作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机制
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职教育逐渐由规模扩张转向了重视质量内涵建设之路。由于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师资力量弱,文化积淀薄,学术氛围淡,高职院校在高校的三大任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方面与本科院校相比有较大差距,尤其是科研工作。高职院校要真正立足于高校之林,改变自身在高等教育中的弱势地位,就必须提高科研工作水平,只有提高科研水平,才能真正实现“质量立校、质量兴校、质量强校”的目标。然而,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不重视科研,导致科研发展水平滞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水平,科研工作亟待加强。
一、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认识不到位
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这既是对高职教育的科学定位,也为高职院校办学指明了方向。然而,多数高职院校往往只注重外延式发展或有形资产的融合,学校的工作重心放在了招生、就业以及学校基础设施、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却有意无意地忽略或弱化产学研中的“研”。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之所以被忽略或弱化,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客观因素,如办学时间短、科研力量弱、科研渠道不畅通等。二是主观因素,在一些高职院校管理者或专家看来,高职的科研和普通高校的科研是不一样的,二者区别明显:高职科研的方向和目的,就是为“学”而研,为“学”服务:所谓产学研相结合就是以“学”为基础,“产”为方向,“研”为纽带。科研仅仅是纽带而已,其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当然只能居于从属地位了。殊不知,科研水平不高,怎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怎能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二)科研管理不到位
虽然现今高职院校基本设置了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科研处或产学研发展处,但多数高职院校的科研职能部门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仅仅是做些一般性的程序性的事务工作,如发布课题申报通知、汇总课题申报材料、组织专家评审材料,却不能在课题申报、选题、科研团队组建、结项等环节或方面给申报者以有效的指导。在项目立项后,许多学校科研部门对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不闻不问,加之对成果质量要求不严,项目一般都能通过。因此,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基金项目最难的不是研究过程,也不是最后的鉴定过程,而是项目的前期申报工作。只要拿到立项通知书,就万事大吉了。显然,这是一种极不合理的现象。由于科研管理不到位,教师论文模仿抄袭多,课题重复现象严重。
(三)科研成果质量不高
在高职院校,许多教师认为科研是本科院校的事情,高职院校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科研只是教学之外的“副业”。在这种观念之下,教师做科研的目的只是为了评职称,而高级职称一旦到手,科研工作就可以松懈甚至完全不做了,就可以彻底“解放”了。目的性的偏离使很多教师失去了科研的持续动力。因为缺乏科研动力以及自身科研能力弱,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成果往往是形式单一的论文和简单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内容无非是一些教学方面的经验总结、科技成果介绍、实验器材和教具的技术革新。论文大多是停留在教育教学层面上的浅层次的经验总结,罕有上升到科学分析和理性思考层面的。实用新型专利多是没有多少科学含量和应用前景的所谓小发明。申报的课题也多是一些有关学生工作或教改研究的社科类型基金项目。
二、创新科研工作机制
高职院校要提高科研水平,首先就必须改革传统科研管理模式,创新科研管理机制,建构具有内在驱动力的制度结构,使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从自发、无序的“无制度化”状态转为自觉、有序的“制度化”状态,形成科研工作的长效机制。为此,高职院校应采取如下措施以创新科研工作机制。
1.明确科研工作目标,完善责任性制度。有了目标,才会有方向和动力。为激发教师们的科研主动性与积极性,推进科研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学校不仅要有完整的科研目标体系,而且要对科研目标的总体规范、阶段要求、指标分解有一个系统性的建设思路,为学校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为教职员工科研工作确定奋斗目标。
2.实施科研问责制,健全监督性制度。所谓科研问责制就是指对未履行科研工作责任的一种追究,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项目评审问责制,即对科研立项和成果评奖不公平现象进行问责追究,这是对管理者的问责:二是学术问责制,即对科研工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问责追究,这是对教师的问责;三是目标问责制,即对没有完成科研目标的科研组织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这是对管理部门和教师个人的问责。为了有效发挥实施问责制的作用,学校应对监督制度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设计,改变“一些教师将职称评审作为指挥棒,一旦评上了教授,科研积极性大大降低”的现象。
3.完善考核指标体系,细化技术性制度。科研技术性制度不仅包含对教学部门和教师个体的科研目标完成情况、完成质量的全面整体考核,也是对科研部门管理工作的具体检验。高职院校应建立一整套有高职特色的科研绩效考核制度,用可操作、可量化、统一的考核标准和手段来评价科研绩效,考核的结果应与教学部门、科研部门和教师个人的年度工作考核结合起来,使科研目标真正成为各教学部门、科研部门整体工作和教师个人业务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三、加强科研平台建设
完善的科研条件平台是吸引高层次人才和项目的关键。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区域科技创新工程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切实强化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科研平台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学校科技发展:学校各院系、职能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要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统筹兼顾,齐心协力,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共同努力。高职院校应以学校现有的重点实验室、重点专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龙头,逐步在学校各专业门类中建设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力争建成省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建设过程中一要注重平台建设,加大投入力量,切实把平台建设好;二要注重项目管理,对平台建设项目的实施进度和建设质量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三要注重绩效考核,对每个科研平台项目的内部运行机制、管理制度、科研成果、对外开放进行绩效考核。通过三个方面的工作,切实提高学校科研平台的质量和实效性,最终实现“平台项目 成果专业”一体化的战略思想,使学校的科技创新与育人功能有机结合,助推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
四、科学定位,明确努力方向
高职院校科研能力基础较弱,优势不明显,科研发展要根据自身特色,科学定位,明确科研的努力方向。
1.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高职院校要鼓励教师把思想创新、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高职院校应经常性举办类似于科技活动周的科研活动,逐步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培养师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加强与产业的横向研究。从产业发展的视角看,未来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产学研合作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和国家实施创新战略的趋势,也是科研服务于经济社会并促进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科技资源优势,加强与产业的横向科技合作,更广泛地参与产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为产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面向区域经济实施特色办学。高职院校的办学投入基本来源于地方财政,因此,面向区域经济培养当地所需的人力资源,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开展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高职院校应把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作为科研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围绕区域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更多面向中小微企业,根据自身专业特点,整合科研资源,组建科研团队,加强科技研发,力争成为区域中小型企业的科技研发高地,实现特色办学。
高职院校的服务定位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并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要完成这些使命,就必须充分认识到科研能力建设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只有科研水平上去了,高职院校才能从社会的边缘走入社会的中心,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