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君
一千个读者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每一个读者在读完《范进中举》后都会达成一个共识:范进是个值得批判的反面人物。教者在确定《范进中举》的教学内容时,更多的是将目光投射到小说的讽刺艺术上,形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艺高超的名师还能以此为切入点,汇聚成各种课型的亮点和闪光点。
应该说,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操作流程无可厚非,并没有错,这从教材及其助学系统可以看出编者的价值取向。
教材及其助学系统的“合力”,水到渠成地为教材解读笼上了一层令人压抑的黑色阴影!黑暗的科举制度,黑暗的社会关系,黑暗的底层生活!
然而,细读文本之后,笔者惊喜地发现,在这令人窒息的阴影之下,竟隐约地闪现出一抹亮色,那就是在范进中举前后始终如一地对他保持家人本色的母亲与妻子。
一、中举前的共患难
1.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正待烧锅做饭……
简析:范进中了秀才,稍微改变了卑微的底层读书人的命运,他的母亲与妻子发自内心的喜悦,唯一能做的就是一如既往地“烧锅做饭”,没有世俗的谄媚,没有功利的讨好。
2.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母亲自和媳妇在厨下造饭。
简析:中秀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范进的社会地位,但范进依然可以摆出一家之主的“威风”,指使妻子干“煮肠子”这样的粗活,母亲和妻子依旧心甘情愿在“厨下造饭”伺候他。
3.胡屠户又道:“亲家母也来这里坐着吃饭。老人家每日小菜饭,想也难过。我女孩儿也吃些。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说罢,婆媳两个都来坐着吃了饭。吃到日西时分,胡屠户吃的醺醺的。这里母子两个,千恩万谢。
简析:胡屠户极尽奚落和挖苦之能事,明明只是带了“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这样寒碜的廉价贺礼,且被他自己本人吃去大半,可胡屠户理直气壮地、居高临下地“同情”起亲家母和自己的女儿。没有胡屠户的“邀请”,婆媳二人不敢坐桌吃饭;好不容易捱过了这顿“庆功宴”,老母亲还得陪着儿子礼送大恩人胡屠户的离去。这顿饭,母亲和妻子吃得够“呛”。
二、中举后的同命运
1.到出榜那日,家里没有早饭米。母亲吩咐范进道:“我有一只生蛋的母鸡,你快拿集上去卖了,买几升米来煮粥吃,我已是饿的两眼都看不见了。”
简析:面对儿子只顾自己不顾家人去赶考的“不孝”之举,母亲尽管饿的两眼昏花,可她也只是吩咐儿子去集上卖鸡换米煮粥吃。为什么让儿子做卖鸡这样的有辱读书人身份,特别是有辱秀才功名的事呢?那是因为母亲已饿的不能亲自去了,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
2.母亲不知是甚事,吓得躲在屋里;听见中了,方敢伸出头来,说道:“诸位请坐,小儿方才出去了。”
简析:儿子高中的幸福来得突然,母亲在尝到喜悦滋味之前又免不了一番担惊受怕。在和报喜的人打招呼之时称范进为“小儿”,无论范进科举考试中与不中,他依然是母亲心中的“小儿”,这是多么温情的一声称呼!
3.老太太没奈何,只得央及一个邻居去寻他儿子。
简析:在邻居们挤着看热闹之时,老太太关心着儿子在哪里,于是恳请邻居寻范进回来主事。
4.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简析:作为母亲,目睹儿子喜极而疯,内心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化作了灌开水的实际行动。
5.娘子哭哭啼啼,在厨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
简析:在众邻居拿鸡蛋、白酒、背米、捉鸡前来祝贺之时,妻子不仅没有生活得以改善的丝毫喜悦,反而在那“哭哭啼啼”的煞风景,这正是关爱丈夫的真情流露。
6.老太太赶出来叫道:“亲家,你只可吓他一吓,却不要把他打伤了!”
简析:与众人为治范进的“疯病”而不计后果地让胡屠户抽打范进不同,母亲对胡屠户进行了“友情提醒”,吓一吓即可,真打伤了可不好,那可是自己的亲儿子啊!
7.老太太迎着出来,见儿子不疯,喜从天降。
简析:还有什么比一个健健康康的儿子归来更能让母亲开心的呢?老太太并没有摆出老太太的架子,“迎”了出来,因为“迎”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儿子。
同样的文本,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感受;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者处理后呈现出的状态也截然不同。追根溯源,就在于各人对文本的解读不同。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又该如何深入地去解读文本呢?
解读文本,需要我们用一种“读者”的身姿去对文本作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式的细究与深读。王崧舟老师主张解读文本首先要不以教师身份,不带教学任务,以一个普通读者的心态来欣赏作品,获得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直觉。
《范进中举》在黑色笼罩下发出的一抹亮色,从作者对范进母亲与妻子“客气”的用语中就可以看出端倪,从作者刻画这两位女性采用的近乎白描的手法就可以探出究竟。
在备教材时,只有以读者的身份深入到文本的字里行间去解读课文,从不同的维度去分析课文,我们才能真正地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进而才能真正地把教材解读到位,读出自己的个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马集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