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发文 陈炳晗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问题导学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情境当中,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分析问题导学法如何更好的融入课堂教学当中,提升问题导学的时效性。
关键词:问题导学 初中数学 教学策略
前言
初中阶段,学生对数学学习普遍存在畏难的心理,也是学生成绩提升的拦路虎。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有效适应数学学习的难度和数学学习的逻辑性,导致数学学习成绩的下降,进而引发数学学习兴趣的降低,不愿意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课堂表现不活跃不积极,影响综合成绩。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问题导学法的设计,通过问题导学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具体的学习情境,对数学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明确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拉近数学学习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一、问题导学法应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导学法是为了更好的帮助数学“学困生”进行转化,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数学学习难度的提升主要是数学知识逻辑思维的提升,部分学生无法适应数学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运算方式,数學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学习成绩下降,逐渐成为了数学学科的“学困生”。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问题导学法的实施必须将数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性,通过生活化场景的设计,帮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当中。
如人教版《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课程教学中,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因此本节的内容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数量关系,利用相等关系列方程以及如何解方程。教师在《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课程教学中,在导学阶段应注重问题的设计,让学思考哪些生活中的场景可以用到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决,让学生结合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既可以是课前预习中,自身找到的教材问题,也可以是自身结合生活设计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数学与生活的结合。此外,教师也应注重抛砖引玉,在导学阶段可以结合生活化场景,设计几个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系的问题,作为引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好联想,举一反三,实现内容与实际的结合。
二、问题导学法应注重情境设计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导学必须要注重情境设计,依托多媒体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数学环境当中。当前,初中数学教学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已经非常常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导学设计的情境内容,通过多媒体设计情境方式,既可以是小故事或小视频的方式,也可以是数学科学史的发展等内容。问题导学的情境设计非常重要,好的情境设计可以更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此外,情境设计也要考虑到初中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应注重设计符合初中生的认识规律和认知习惯。
如人教版《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课程教学中,学生认为学习过程难度比较大。学生长期处于等式教学环境中,其习惯性了等号两面相等和计算的逻辑性,在接触到不等式特别是不等式方程组时很容易不知道如何计算,即便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不等式概念的指导,部分学生在不等式组的计算中也是频频出现逻辑性和常识性错误,影响学生成绩和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导学的设计工作,不断融入新的场景,帮助学生建立不等式的概念和内容。如教师可以通过动画的方式,播放具体的不等式情境,动画主人公为小明,其从学校到家的距离是固定的,乘坐公交车需要30分钟的时间也是固定的,每次小明七点从家中出来,都恰好可以赶上公交车,但下车时间有时候是7点35分,有时候是7点29分,问产生时间差的原因以及7点35分到学校的车速快还是7点29分到校的车速快?这个动画内容既与学生生活有一定的关联性,也易于直观进行学习,很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实际生活经验得出了7点29分车速比较快,通过这种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相同路程下不同车速所消耗的时间是不同的,既有大于30分钟的情况,也有小于30分钟的情况,从而引入不等式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数量关系与不等式的概念。
三、问题导学法应注重知识总结和归纳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应注重对知识的总结和归纳,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教学内容。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心学生接受能力、学习能力不强,因此在导学阶段以小故事、小场景的方式进行导学,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也不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部分学生对小故事、小场景设计的导学方式产生了疲劳感,认为教师是在浪费课堂时间,不愿意参与到导学当中,导致教师导学内容结束后进入正常的教学课程的内容时,学生学习状态还没有调整,影响课堂教学的节奏,导致学生学习状态的下降,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在导学阶段应结合具体章节进行设计,应注重导学内容中对知识的总结和归纳,特别是数学知识的前后逻辑性比较强,在完成一个章节的学习时,如果下一个章节与上一章节的联系性比较强,问题导学过程中应注重对上一节课的内容总结和归纳,同时点名本节课内容与上一节课内容的联系性,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
总结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问题导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通过问题导学也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工作,将课前预习内容与导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构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朝阳,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09)
[2]朱引兰,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7)
[3]黄土金,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