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

2015-12-24 20:02曹传东向春艳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中小学教师

曹传东 向春艳

摘 要 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技术培训五个方面调查了新疆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状况,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教育与培训提供可参考意见。

关键词 中小学 教师 信息素养

近年来,国家教育信息化产生了飞跃式的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备受教育部门的关注,2012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1]等要求。为了响应教育信息化的号召,教育主管部门依托“国培”、“省培”等培训方式,开展教师信息素养培训。为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有必要对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与评估。基于这一目的,本文对新疆的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的结果评估分析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有效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供有力依据。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设计

首先,全面检索并分析了国内外有关信息素养评价的标准,并以2000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制定的《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5项标准、22项绩效指标为参照,同时结合国内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试行)》,设计了“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调查问卷”。

问卷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师基本信息,了解教师的性别、文化、职称、教龄、单位所在地、执教学段、是否拥有自己的计算机、所在学校的教室是否支持多媒体教学的情况,从而在这几个方面对被调查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行差异分析。

第二部分为教师信息素养水平调查量表,包括4个分量表:信息意识量表、信息知识量表、信息能力量表、信息道德量表,共25个题目。此部分采用4点量表的方式,将每个问题的不同选择赋予一定分值。如问题:“你认为在当今信息时代,及时掌握和了解外界信息,对于我们每个人重要吗?”选择答案:(1)不重要(2)有点重要(3)重要(4)非常重要,将这四个选项分别赋予1分、2分、3分、4分,所有分数相加,所得的分数越高,则表示信息素养水平越高。

第三部分有5个题目,可以多选,主要调查教师关于信息素养方面培训的意见,为本文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意见提供依据。

2.问卷分析

(1)问卷项目分析

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录入、整理、分析后的量表总分由高到低排列,得分前25%至33%者为高分组,得分后25%至33%者为低分组,求出高低二组受试者在每题得分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得出每一题项的“临界比率”(criticalratio,简称CR)均达到显著水平,即CR均小于0.05。所以认为问卷所有题项有很好的鉴别度,设计合理。

(2)探索性因素分析

本研究通过KMO和Bartlett检验,检验了问卷是否适合因素分析,经SPSS数据处理分析得KMO取样适切性检验为0.908,接近1,Bartlett球形检验卡方值为1953.804,显著性为0.000,达到显著性,说明问卷适合做因素分析;累计方差解释率为56.071%,表示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3)信度分析

信度即是测量的可靠性,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本研究选用了内部一致性中的Cronbach’s Alpha系数检验问卷信度,得到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问卷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81,问卷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维度信度系数分别为:0.779、0.801、0.837、0.783。问卷可靠性良好。

3.调查对象

2013年暑期,教育部、财政部在新疆举办了“国培计划(2013)”——新疆农村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国培计划”——兵团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在此期间,本文以来自新疆各个地方中小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相关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12分,有效问卷286份,占问卷总数的89.4%。教师的基本信息和教学环境特征分别见表1、表2。

表1 被调查教师基本信息

表2 被调查教师教学环境特征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统计分析

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培育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2]。对教师而言,信息素养主要包括对教学相关信息的需求意识,教学信息的选择和获取,信息技术设备及素材的相关知识,各种媒体素材的加工处理,教学课件的评价和制作,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与反思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3]。它包含了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多个层面,本文从这几方面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状况进行探讨。

1.信息意识

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表现在信息意识层面,具体表现为教师能否意识到自己对信息的需求,主动关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并能够根据教学需要确认学科信息需求,提出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4]。在信息意识方面发现,在被调查教师中有97.3%的教师认为及时掌握和了解外界信息很重要;86.5%的教师认为网络资源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很有帮助;90.8%的教师备课时会通过网络查询资料;44.7%的教师会组织学生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从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被调查教师信息意识较强,已经体会到信息技术带来的益处,但在组织学生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方面的意识还略显不足。

2.信息知识

在信息知识方面问卷共设置了4个问题,具体对信息知识的了解程度见表3。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被调查教师对信息知识的了解程度大多介于“比较了解”和“懂一点”,说明教师的信息知识仍有限,对信息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由于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与关键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5],问卷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知识的了解程度做了调查,根据问卷统计情况,有61.9%的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知识比较了解,完全不懂的还是占极少数。

表3 信息知识了解程度

3.信息能力

教师的信息能力是关系到信息技术是否能够真正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信息素养中的重要内容[6]。本次调查,重点考察了教师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评价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信息技术能力。

(1)信息获取能力

通过调查发现,95.6%的教师会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43%的教师会通过论坛或博客获取信息,只有9.6%的教师会通过专业数据库获取信息。这反映了:教师基本获取信息能力普遍有,但对于利用专业数据库获取信息的应用还不广泛。

(2)信息评价能力

在调查中,对于“是否会将由不同网站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然后再采纳使用”,12.3%的教师表示总会如此,48.3%的教师表示经常如此,30.5%的教师表示很少如此,9.1%的教师表示从未如此。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有一定的信息评价能力,但9.1%的教师从未将不同网站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然后再采纳使用,这部分教师的数量较多,这些教师在接触到实际问题时,很难想到信息社会解决问题的普遍方法——将不同网站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然后再采纳使用,视野中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所以须接受相关培训以体验信息技术带来的解决问题的便利,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信息化。

(3)信息处理能力

在问卷中,对于上课使用课件教学的频率问题,24.9%的教师经常使用课件进行教学,34%的教师表示偶尔使用课件进行教学,30.5%的教师表示使用课件教学的频率一般,10.9%表示从不使用课件教学。对于“您授课用到的课件会自己制作”这一问题,16.8%的教师表示总是如此,38.5%的教师表示经常如此,34.7%的教师表示很少如此,1.2%的教师表示从未如此。可以看出,在学校花相当大的人力物力普及信息化的情况下,从未做过课件的教师极少了。

(4)信息利用能力

在问卷中,“对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48.7%的教师表示比较熟悉;对于“是否有过借助于信息知识来获得对其他学科学习帮助的体验”,93%的教师表示有过这样的体验;对于“是否经常对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查找相关信息来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44.1%的教师表示经常如此;对于“是否熟练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解决学科教学的问题”,95.1%的教师表示比较熟练。可以看出,对于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解决学科教学的问题,绝大部分教师表示比较熟练,教师基本的信息利用能力很好。

(5)信息技术能力

对教学软件的使用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对常用的PowerPoint比较熟悉,有45%的教师对办公软件比较熟悉,对于一些支持学生开展探讨型学习、自主学习的软件如FrontPage、Authorware,这些软件的利用能力还须提高。在问卷中对于“您在教学中能否合理组合利用多种媒体工具”的问题,71.1%的教师表示能够合理组合利用,16.5%的教师表示会手忙脚乱,12.3%的教师表示不会合理组合利用。可以看出还有一部分教师对多媒体工具的使用还没有掌握,有待提高。在问卷中对于“对于利用音、视频和图像软件对教学资源进行加工”的问题,83.5%的教师表示会利用音、视频和图像软件对教学资源进行加工,16.5%表示不会。说明在音、视频和图像软件方面的培训不可以松懈。

4.信息道德

在信息道德方面,调查显示,对于自己认为很有用的信息,是否会与他人交流共享,70.7%的教师表示经常会与人共享;对于某些教师撰写科研论文时大量抄袭他人作品的做法,69.4%的教师持反对态度;对于是否会购买盗版资源如盗版书、盗版光盘等,70.4%的老师表示会买;对于在计算机网络上制造和传播不良信息的行为的看法,89.3%的教师认为是很令人愤慨的。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的信息道德水平较高,但在抵制盗版方面做的还不够。

5.综合信息素养比较分析

本文信息素养水平调查共设25个问题,问卷满分100分。据统计调查结果,被调查的新疆中小学教师平均得分68分,其中80分以上者占11.7%,60分以下者占20.4%。另外,本文对信息素养水平的整体情况作了比较分析,分别以性别、文化程度、职称、教龄、单位所在地为自变量对教师信息素养进行比较,差异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教师信息素养差异检验结果

备注:“*”为均值在0.05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

“**”为均值在0.01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

“X±SD”表示“平均值±标准差”

分析得出:新疆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不存在性别、职称上的显著差异。当以文化程度、教龄、单位所在地为自变量进行比较时,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学历在本科及以上的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明显高于本科以下。目前中小学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比重不断增加,也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内部条件。

教龄在5年以下的教师信息素养水平高于教龄在6~15年的教师,明显高于教龄在25年以上的教师。究其原因是教龄在5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大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在学校接受了一定程度的信息技术教育,再者,青年教师对计算机有较大的兴趣,有较强的新事物接受能力,因而信息素养水平较高。

单位在市级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明显高于市级以下地区。位于市里的学校软件、硬件资源配置比较齐全,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要求也较高,这样从信息技术环境和信息技术能力要求内外两方面都使得处于市里的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高于市级以下地区。

三、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1.创设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加强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信息基础设施是教师拥有良好信息素养的物质基础,在学校信息化环境搭建方面,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措施,但通过调查发现仍有70.6%的教师认为“学校设备不足”是阻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因素之一,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各尽其责,努力完成《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的发展任务:“结合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针对基础教育实际需求,提高所有学校在信息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等方面的基本配置水平,全面提升应用能力”[1],以满足本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2.加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教育培训,优化培训内容

为了解中小学教师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需求程度,调查了“你认为你现在需要有关信息素养方面的培训吗”,97%的教师表示需要,所以要继续加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教育培训,促使教师的信息意识与信息技能尽可能充分地结合。

问卷还调查了中小学教师需要哪些方面的信息技术培训,有42.5%的教师需要计算机和网络使用的基本技能的培训,44.1%的教师表示需要使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的方法的培训,46.7%的教师需要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或网页设计的培训,有15.8%的教师需要科研方面信息检索方法的培训,有21.7%的教师需要有效获取、评价、筛选信息的策略方法的培训。可见,不同教师需求的具体信息技术培训内容是不同的,所以培训内容不能是单一的、一概而论的,要注重教师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结合教师岗位、学科需求,建立分层次的、开放的培训内容。

3.构建多元灵活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在“您认为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有哪些”一题中,有46.7%的教师选择了“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有51.7%的教师选择了内容与教学实践相脱节,有28%的教师选择了“培训时间短”;在“您最希望接受的培训方式是什么”一题中,有56.7%的教师选择了一线教师指导,有41.2%的教师选择了经验交流。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仅仅依赖有关部门开展的在寒暑假进行的短期信息技术集训是不能解决这一问题的。因此,构建多元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尤其是一些更贴切教师信息技术个性化需求的模式,来充分地激发和开拓教师主观能动性,是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关键。

可以在集中培训之余,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这种培训比较符合我国地域分布广、培训任务重、经费短缺、保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等实际情况,成为一种与集中离职培训优势互补的运作方式[7]。校本培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青年教师带动老教师互相结成对子、校际间交流、骨干教师示范、多媒体教学竞赛、课题带动等。校本培训更有利于把培训渗透到教师的实际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去,避免理论和实践脱节,更有效、针对性更强。

参考文献

[1]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编制专家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12)[Z].北京:教育部,2012.

[2] 刘鹂,马建华.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5).

[3] 李晓飞,康淑敏.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发展——以山东省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2(3).

[4] 吴筱萌,温岩,汪琼.北京市中小学学科教师信息素养调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251).

[5] 何克抗.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比较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9(272).

[6] 林万新.河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调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278).

[7] 周玉霞.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研究——以陕西省汉中地区中学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0(6).

[作者:曹传东(1968-),女,山东章丘人,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向春艳(1990-),女,新疆沙湾人,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中小学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