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慧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新时期对人才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教学与管理也提出更高要求。在短短的数月时间内完成最后的测试,获取好成绩,除了要学生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坚强的意志力以及顽强拼搏的精神,教师要尽可能地挖掘和发挥学生潜能。
关键词:新课改 体育特长生 有效培养 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2B-0092-01
高中体育特长生是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保障,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储备人才。体育特长生的训练与培养,是学校体育教学、训练重要组成部分。
一、思想教育是培养体育特长生的前提
思想教育是训练的基础。体育特长生有个共同点:生性好动,不受任何制约,思想行为上比较猖狂,文化课成绩不理想。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认为在训练前必须进行筛选与思想教育,除了要做好身体素质筛选与摸底工作,要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进一步强调学校的规章制度,端正态度,明确训练的目的理想,注意训练的要点及要求。其次让学生通过了解高考成绩之中体育学科成绩与文化课成绩的比重,让学生意识到,参加体育特长生的训练不但不是减轻学习压力,而且加大了学习的强度,要想获得好成绩,必须付出更多的汗水与时间,更需要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做好训练的思想动员工作,不可轻易放弃任何一科的学习。学生明确这些,统一了思想,对于今后的训练与文化科成绩的提高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制定训练计划是培养体育特长生的基础
学生的特点千差万别,训练的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为此在培养体育特长生时应当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对不同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训练计划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运动成绩。首先,对于刚进行训练的体育特长生必须抓好基本功的训练,如:跑的练习、跳的练习、四肢力量的练习及腰腹肌力量的练习。动作必须做到准确到位,避免学生出现左右用力不均衡,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其次,训练计划制定还必须要结合天气的变换做好适时调整。天气不一样,对人的身体功能影响不一样,根据生理特点,通常我们在冬训的时候安排学生进行肺活量、耐力、腿部的爆发力和意志力的训练,其他时间以轻力量、反应速度、灵敏性、协调性等训练为主,有时阴雨天气时最好在室内穿插趣味性的训练项目,增强学生训练的兴趣。再次,训练计划制定还必须与测试项目技术动作的练习相结合。每天各项练习后还辅助身体素质的练习,如变速跑练习、沙坑中的跳跃练习、单双杠上的技巧练习等等。最后,安排训练计划时,对于训练内容根据离考试时间长短,做好考前合理调整,特别是从高三上学期开始,要定期安排四个术科项目(100米、800米、立定三级跳、原地掷铅球)的模拟测试,同时还应当根据不同天气、不同场地、不同竞争对手等情况,调整好学生心态,争取让学生在考试时发挥最佳的训练水平。
三、有效的训练是培养体育特长生重点
从那些体育成绩不理想的特长生身上,我们会发现这些学生大都忽视准备活动与放松运动,结果造成身体各关节肌肉、韧带的不同程度损伤,长期累积下来,不但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而且潜能没办法挖掘与发挥出来,使成绩无法有质的飞跃。我们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适时的准备活动与放松运动是为了下次更好地发挥训练的作用,而且能有效地挖掘内在的潜质。
首先,准备活动是训练的第一步,也是训练开始的关键点,是体育课、训练课、体育健身活动以及体育比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不做准备活动就进入激烈运动时,内脏器官的机能不能适应肌肉运动的要求,不仅运动成绩下降,还会出现不良的生理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现象,对人体健康有损害。所以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加以重视,体育特长生训练根据项目的不同,准备活动时间不同,一般在10~15分钟,不能太长,时间过长,运动过大,消耗过大,容易引起疲劳,影响正常训练,还容易引起创伤,反之,运动量过小,则失去准备活动的意义,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天气、个人的情绪等都可作为掌握准备活动量大小的依据。通常训练中的准备活动建议先慢跑,跑的距离取决于身体微微出汗即可,然后活动各关节,拉伸肌肉和韧带,最后可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
其次,放松恢复是体育训练结束后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不但可使训练者在运动后身体得到放松与缓解疲劳,还有利于恢复身体机能及运动能量储备,为下一次运动训练奠定基础,为此,体育特长生在强度较大或剧烈的体育运动训练后,进行针对性的放松恢复,是必不可少的。
四、反思学习是培养体育特长生的重要保障
对于学生的错误动作,应当及时地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或是将学生易犯错误动作用DV记录下来,课后回放DV,师生共同反思与学习,在相互探讨与分析中,找出造成学生错误动作的原因,通过示范、参照等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确正确动作的方向,尽可能在反思中纠正错误动作,从而学习新动作。
总之,高中体育特长生有独有的特点,教师在培养体育人才过程中,要敢于打破传统、低效的教学模式,转而采取全新、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促进体育特长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叶鸿芳.刍议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J].田径,2014,(11).
[2]李瑞标.运动员的准备活动与放松活动[J].福建教育,2015,(6).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