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

2015-12-23 09:30郭海波
魅力中国 2015年19期
关键词:教育功能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郭海波

摘要:文化形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产生较大的变革,但无论如何发展,在历经5000年的历史积累的过程中,中国文化的影响依旧十分深远,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性作用发挥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新方法,合理的将其运用到语文课程教学中,不但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也能对学生的文化累计有一定的帮助,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内容,这样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能更好的理解文化的真谛。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传统文化 教育功能

传统文化的合理使用,能在科学方法使用的过程中做到去粗取精,也能在继承精华的过程中实现对课程教学的积极推促。

一、重视传统文化节日的民俗教育增进学生的了解度

我国传统文化内容繁多,且有很多的民俗类内容融汇其中,而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延伸部分,更是多年文化累积过程中留下的产物,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需要重视传统文化功能的作用,更应在传统文化模式的带动中不断地强化学生对节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到节日背后蕴含的不同文化内涵,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力,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这对传统文化的推广而言意义非凡。现阶段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地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度,并探究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层次和文化素养,使学生对文化有更多的认知和诠释,更能结合学生现有的文化能力,解读文化背后蕴含的深层内容。

譬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求学生写一篇我国传统节日的文章,教师可以不限题材、不限形式、不限方法、让学生从自己喜欢的角度诠释文章内容,但是教师需要注意这类文章题材内容偏于广泛,所以在写作之前要对我国传统节日有一定的了解度才能写出所需内容。另外,教师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展班级讨论活动,通过交流和讨论的方式组织学生探讨过节的时候各家的习惯,以及在过节过程中需要遵循哪些传统,并给学生展示中国传统节日庆祝的视频,使学生能近距离的接触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能感受到传统节日对中国人的熏陶。教师使用这种方式使学生能深入的探究到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不但有题材可以写,更能解决学生写作仅停留在表面的问题,学生能深层次的进行内容剖析,使写出来的文章内容明晰,结构分明,更具有深意。

二、加强教材应用理解文化内蕴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材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并且其中的内容能够非常好地适应初中生的心理需求。教师要重视对教材的研究和应用,提炼其中的精华内容,帮助学生对文化的内蕴进行更好地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核心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充分利用教材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任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成绩,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教师在讲解“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时,应当先将句子本身的意思翻译给学生,也既是“老人小孩,各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去分析句子当中的“黄发”和“垂髻”,让学生对其中所包含的意义有更好地了解。黄发的说法来自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会逐渐变成白色,再由白转黄。在当时,黄发不仅是一种称呼,同时还有长命百岁、福寿安康的象征意义,是一种文化现象。因此,黄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便成为了老人的代名词;垂髻则是由于古代男子在成年之后便要加冠,未冠的小孩头发便会由于没有被束缚而自然的下垂,因此便有了垂髻的称呼。例如黄发和垂髻这些词在现代语言体系中的解释便与古代出现了极大的反差,在对其进行解读时,必须要从当时的文化氛围与社会环境出发,才能够对这些词句中的意蕴进行有效且准确地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这一点做为基础,开展古代年龄与称呼的延展性教学。例如总角和孩提所指代的便是幼年,通常指10岁,束发在15岁左右,而花甲、平头甲子等等所指的是60岁。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教材进行延伸能夠更好地帮助学生对传统文化内蕴进行学习。

三、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语文感知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工作中,课文知识点不仅包含了古文知识,同时还有现代文知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会发现学生对于文章虽然能够读懂,但很难对其中所包含的深层次意义有所领会。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应用,使其能够在现代文的学习中也发挥出良好的作用,提高学生对文章意味的真实感受。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加强认识,在教学中进行合理应用。

例如,在学习《社戏》相关知识点时,教师需要先向学生介绍社戏的基本内容,让学生能够对社戏所存在的文化背景以及地域限定等进行了解。社戏是我国民间在庙宇、祠堂或者野台中存在的,具有非常悠久历史的戏曲类型。其历史能够追溯到我国的原始社会的图腾祭祀,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仪式环节。通过这样的讲解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吸引,这时教师便可以继续介绍这一戏曲类型的具体流传地,社戏的内容以及相关的习俗等等。通过这些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对鲁迅文字当中所描绘的时代风貌进行了解。从而更好地对文章当中所描写的内容进行理解,体会作者的心境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民族精神。

结束语:

现代文化多是从传统文化上延伸而来的,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积韵,在历经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不但不应该在大浪淘沙中被淘汰,更应作为民族的积淀世代传承下来,是值得民族珍视的,更是印刻在民族徽章上的重要印记。传统文化路程远大且艰辛,所以在语文课程教学中,需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出发点,在培养学生感知力的前提下,进入到较强的发展新阶段,其实这一时期为能强化传统文化的占比,需要时刻关注后续文化发展的继承意义,这对学生而言,不但能培养学生的人格,更能让学生形成较好的文化美德。

参考文献

[1]朱惠芳.刍议中学语文教学怎样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功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3):84-84.

[2]毛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分析[J].学周刊.2012(7):39-40.

[3]邓攀,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2011(09):21-22

猜你喜欢
教育功能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