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茹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课堂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而小组合作学习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一,它强调的是学习小组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和相互配合,这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了课堂教学中的多元互动,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和方法的阐述,旨在转变教学理念,践行合作学习,创设真正自主学习的高效语文课堂。
关键词:转变理念 小组合作 自主学习 高效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产生于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美国,发展至今已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创设探索的学习情境。
l.给学生平等的地位。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学习氛围,适当的方式可以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走下讲台,面对面的和学生交流,参与学生的讨论,创设平等的交流环境,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的热情就会更加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加强烈,课堂就会变得更加生气勃勃。
2.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合作学习的倡导者们认为:“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所以,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使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3.给学生表现的机会。适时适当的激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以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热情,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条件。无论回答问题全面与否,都应给他们一句真诚的表扬、或者一种赞许的目光……使每个学生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二、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形成互助的学习能力。
l.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是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合作学习,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强调个人在小组活动中尽已所能,同时又带动小组整体发展,从而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没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便似空中楼阁,必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在学生合作学习之前,总要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了自己的理解认识后,再让组员展开进一步的探究、交流,最终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正确交流的习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语言的交际能力。因此,必须改革过去老师讲学生昕、以教师为主的双边信息交流方式,而应构建以学生为核心、多边多向的互动交流体制,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中实践与创新的要求。小组成员在讨论交流中通过互动式、互助式、讨论式进行学习,使语言、思维和胆量得到训练,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达到主动与别人交流,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的目标。
3.培养学生相互适应的习惯。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学习好、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学习不好的学生或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因为怕出错,懒于思考,处于课堂游离状态。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为所有学生创设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条件,就是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尤其是对学困生更要肯定其主体地位,并使之在小组中交流中敢于发言,展示自我,分享到成功的快乐。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三、发挥良好的合作优势,弥补不良的合作劣势。
1.精选组长,科学组建合作小组。在新学期开始,第一课就把学习小组的建立列入教学内容,同时要求每4个人组成的小组必须给自己小组取一个名字,确定组内口号,以显示本组的个性,促进组内成员的团结。当实施一段时间后,可进行小组组长竞选,候选人可以自荐,也可以推荐,然后由竞选出来的组长进行组阁。教师根据组长提供的小组成员名单,对各小组成员进行适当的调整。这种小组建设的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积极参与合作以及追求成功的积极人生观有重要意义。
2.质疑问难,适时引导合作探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从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到作文教学,合作学习都可派上用场。但合作学习也不是“万金油”,只有恰如其分地使用才能事半功倍。如教授《登高》-诗时,有位学生出乎教学预设,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杜甫为什么会穷困潦倒?此时便是实施合作学习的时候了。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各自陈述看法,一时间,学生众说纷纭。我随即用课件呈现写作背景和杜工部年谱,使学生了解到杜甫当时的状况,随后又让他们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故事,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融入其中。
3.任务到人,合作中亦合理分工。“个人责任”是合作关系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在合作中应有明确的分工,每个学生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责任到人,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产生强烈的内驱力。如有一位老师在“说不尽的桥”这个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以小組为单位比赛学生收集的“桥”的资料的多少。有的组就分工:一人查唐诗,一人看宋词,一人翻报纸,一人搜网络,一人统计整理,通过合作,搜集的资料就大大增加了。
4.适当鼓励,及时慎重合理评价。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教师要善于挖掘孩子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对于一些学生普遍能回答的问题,教师不要都给予表扬,应有选择地加以鼓励。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一定要慎重评价,对有错误但又蕴含点滴创新的思路,在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要给予鼓励,保护这一难得的创新火花。
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的新的学习方式,相信只要师生共同用心去实践,一定会探索出更多更好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新课程改革,实现语文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行为的原理与技术》傅道春主编教育科技出版社2001.6第一版
2、《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赵国忠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10第一版
3、《名师讲述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徐学福、房慧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第一版
4、《名师讲述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刘世斌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