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5-12-23 11:40河北省廊坊市第九小学065000
学周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意识数学

(河北省廊坊市第九小学065000)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刘艳华(河北省廊坊市第九小学06500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学校是开展创新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创新教学的主渠道。在数学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小学数学课程是一门启迪学生心智、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创新能力是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已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迫切任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潜在的创新能力,这种能力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去发掘,并体现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这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做法。

一、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取决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在情感状态上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特别是在课堂上,教师高涨的创造热情和各种行为表现会感染学生,使他们的情感也积极、活跃起来。应试教育使教师形成了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在教学中只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能力的培养,更难顾及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在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众多教育人士共识。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主,以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教学观念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开放教学观念,树立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意识。

二、精心把握师生关系,“乐”于创新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教师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自己的思维模式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当个别学生对问题回答不对,或犹豫不决时,教师不能一棍子打死,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排除心理负担,并逐步引导,使学生从中获得学习的喜悦,在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教学环节的设置

首先,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并且难度适中的问题,问题要有启发性和开放性,如果难度太大,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的自尊信和信心,相反,难度太小,没有起到效果。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疑”是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要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设疑生问,并独立地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内在创造潜力的重要途径。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具体的看、摸、折、量、比、算等操作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新知的重建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过程,这本身就是充满了生命活力、体现创新意识的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自己动手也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展开创新思维

小学生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借助直观形象去获取抽象的数学知识,促进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点闪烁,闪动红领巾实物的角的形状,紧接着把实物(红领巾)的表象去掉,只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几何角,然后闪烁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帮助学生概括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从而完成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学生接受起来就很容易了。

四、激发学生的欲望,唤起“未知欲”

教育家夸美纽斯比喻:“一个饥肠辘辘的人吃食物,立刻可以把食物加以消化,容易把它变成血肉,而如果一个人没有食欲,却又被强迫去吃食物,结果只能是疾病与呕吐,至少也是不消化、不痛快。”要从根本上改变“苦学”状况,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这种内部动力产生于学习的需要,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和愿望,就会出现一种激励,推动自己去学习数学的心理力量,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反之就只会按教师的指令机械地、被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甚至不参与。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动力、爱好、兴趣时,学生才有可能创新。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计问题情境,造就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认知兴趣。这样,创新就有了可能。有了问题,学生思维才有了方向,有了问题,学生的创新才具备了条件。没有学习的动力,就没有创新。因此在教学中,我用的方法是不断地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予以激励

苏霍姆林撕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教师在学生获得成功时,予以激励、表扬,让学生产生更大的追求知识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去发现、去创新。只有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爱好时,才会去创新。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不失时机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并持之以恒,使学生的创新潜力得以很好地开发,保证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1]刘顺民.探究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

[2]李金桃.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9).

[3]王建.新课程下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教育教学论坛,2010(34).

(责编 金东)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意识数学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