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510400)
中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研究
陈方浩(广东省广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510400)
科学素养有着丰富的内涵,科学素养教育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但在中学阶段的科学素养教育中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拟从实验课程设计、科学史教学、STS教育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升中学生科学素养水平。
科学素养中学生教育
科学素养一词最早由西方学者提出,1952年哈佛大学校长Conant J.开始把科学素养定位在普通教育(大学教育)层面,随后斯坦福大学教授赫德又进一步将科学素养教育引入到基础教育层面。美国国家科学院认为科学素养是在了解和熟悉个人决策、参与公民事务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中要掌握的科学理念和科学过程,并且包括一些特定的能力。
我国在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新课程要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科学以及人文素养;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选择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须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要改变学校教育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以及忽视探索发现能力培养的倾向,要关注学生实践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使学生养成团结协作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2006年制定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指出,公民科学素质的内涵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我国《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科学素养的界定涵盖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科学情感与价值观、对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的主体教育形式还是传统的教师传授形式,利用黑板和一些简单的教辅工具进行课堂教学,往往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对科学知识本身的掌握,甚至是记忆。在科学课程的教育过程中,到实验室做实验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虽然很多学校设有实验室,但是利用效率并不高。学校普遍拥有的多媒体等教学设施,教师使用过程中多数是播放PPT课件,而课件中也多数是教材知识点的概要,很少能利用多媒体去展示一些实验过程、科学史实等。
(二)应试倾向较重
目前全国各地的中学都在经受着传统的应试教育考验,这种人才选拔模式对我们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也产生了影响。学校和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在教学过程中就特别重视知识本身的传授和教育,虽然现在很多学校开展各种名目繁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启发式、探究式等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尝试,但在实践教学中往往只是走形式,在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教育很难达到效果。
(三)未能充分发挥课外培养的作用
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整体培养,单靠课堂的教学和一些考试的辅助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利用课外的环境进行培养。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对此给与重视,一些学校的图书馆形同虚设,一些课外的科学培养活动开展的并不理想,走过场、走形式,没有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相联。
(一)加强实验课程设计
实验课是科学课程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就一定要利用好这一阵地。一方面要加强对实验课程的重视,保质保量的开展好实验课程。另一方面实验课程的设计需要进行创新,以往的一些实验安排多是机械性的,学生并没有学到太多,只是一些墨守陈规的简单操作,所以应加强探索性实验的比例,既要有单一学科实验,又要重视综合性课题实验研究,通过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验要求,让同学们自己选择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案并得出结论。
(二)注重科学史教学
历史永远需要人类记住并进行反思,对科学素养的教育也不例外。在具体的科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科学史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准确地了解相关科学事件发生的时间、过程,了解一些相关人物的历史角色,知晓他们在科学发现、创造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失败、迷茫、痛苦,以及他们为了信念而不断奋斗、坚持的执着精神。通过一些历史上的名人典故,不仅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真实,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可以感受到科学家们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这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
(三)关注STS教育
STS是科学、技术、社会研究的简称。近几年在科学哲学领域一些学者呼吁要关注科学哲学研究的人文化,在科学素养教育方面也要关注人文化倾向。在科学教育中要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社会。科技的力量虽然巨大,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科技的主导者是人,所以对科学的理解一定不能脱离社会的因素。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科技已经成为一把双刃剑,科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影响到了我们每一个人,因此具体到中学科学素养的教育过程中要提高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尊重不同人对不同事物的不同见解,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具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及独立思考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反思能力。
科学素养不仅关乎我国整体科学水平的发展,而且关乎学生个人的未来成长发展,现代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科学技术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青少年要在未来获得一个好的工作岗位以维持高质量的生活,就必须有较强的竞争实力。中学生一定要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这既是每一个中学生的基本任务,也是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之一。
[1]钟启泉,崔允郭.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2]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EB/OL].(2006-03-20)[2013-03-19].http://baike. baidu.com/view/244696.htm.
[3]蔡铁权,蔡秋华.“科学素养说”和中学科学教育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4(10): 48-52.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