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之经典 剧之永恒

2015-12-23 15:19钱庆利
歌剧 2015年9期
关键词:喜歌剧爱之甘醇

钱庆利

2015年7月9-12日,意大利喜歌剧《爱之甘醇》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上演。该剧为本年度歌剧节的闭幕大戏,当晚的上座率很高,彰显了“以歌剧连接世界”的办节主题。据主办方介绍,此次歌剧节历时3个多月,汇集了10部中外歌剧与3台浓缩歌剧音乐精华的音乐会,为观众奉献了35场精彩丰富的歌剧演出。这些中外经典与原创剧目的轮番上演,彰显了国家对高雅艺术的重视程度。因条件所限,笔者未对本届歌剧节的大多数剧目做临赏体验,故无法做出全面、客观的整体性评价,倒是收官剧目《爱之甘醇》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笔者看了7月9日晚的演出)。

歌剧《爱之甘醇》的曲作者是意大利作曲家葛塔诺-多尼采蒂(GaetanoDonizetti,1797-1848,又译唐尼采蒂),脚本作者为葛利契.罗曼尼。歌剧内容表现百姓日常生活,剧情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该剧于1832年5月12日首演于米兰诺比亚纳歌剧院。此次国家大剧院出品与制作的《爱之甘醇》,力邀著名歌剧导演皮埃尔.弗朗切斯科.马埃斯特里尼执导,皮埃尔·乔尔乔·布鲁诺·莫兰迪任指挥。7月9日晚的演出,男女主人公的扮演者是一对外籍夫妇——弗朗切斯科·梅里和赛蕾娜·冈贝罗尼;军曹贝尔科雷的扮演者为本土演员刘嵩虎;江湖医生杜尔卡玛拉的扮演者为恩佐·卡普阿诺。伴奏由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承担,担任合唱的是年轻的但具有丰富歌剧合唱经验的国家大剧院合唱团。

该剧之所以给人印象深刻,在于剧目本身所具备的如下经典品质。

以如歌旋律塑造人物形象

在歌剧音乐创作中,追求歌唱性的旋律是意大利传统。多尼采蒂生活的时代,西方音乐界开始出现鄙视“美声派”的艺术思潮,认为那只是歌唱家炫耀歌技的工具。歌剧作曲家们难逃这种思潮的影响,创作倾向左右摇摆。而多尼采蒂则是“美声派”的忠实捍卫者,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证明如歌旋律、美声唱法的必要性,正因为如此,他的歌剧广受欢迎。

歌剧《爱之甘醇》分为两幕,全剧音乐由分曲体结构写成,各分曲终止式明确。意大利歌剧创作传统在该剧中得以充分体现,那便是追求优美的旋律,很多歌唱性段落充溢剧间。尽管在演唱语言上似乎与中国观众有一定距离,但其美妙的旋律依旧给人以极佳的享受。剧中的重唱部分写作基本上按照意大利歌剧传统写法,先是戏剧人物各声部依次陈述,后进行叠加,对塑造不同人物戏剧形象大有益处。印象深的有首二重唱在突出其中一个声部的同时,另一个声部采用说唱式的旋律进行,且速度较快,对演员要求很高,从中可以窥见罗西尼喜歌剧作品中的影子。在宣叙调的运用上,依旧沿用早期歌剧宣叙调的伴奏手法,乐队停奏,用钢琴做适度渲染,也较为自然。另外,剧中的器乐部分,如轻盈、欢快的序曲,旋律依旧突出,其他器乐段落也能较好地完成推动剧情、渲染气氛、凝结矛盾、形象塑造的重要使命。

值得一提的是合唱在该剧中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第一幕的村民开场合唱、阿迪娜读书合唱、医生进村时的合唱、宣传“灵药”的合唱、四重唱与合唱;第二幕中婚礼祝福合唱、终曲合唱等在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的精准演绎下,为全剧增色不少。这些合唱段落对塑造人物群像、渲染场面气氛大有裨益,且极具歌唱性,很容易上口。

用人性揭示呈现旷世经典

在西方歌剧史上,宏大、史诗、宗教题材的正歌剧通常被认为最能体现戏剧本质,而喜歌剧则远逊于正歌剧。其实不然,能否体现戏剧本性并不在于何种歌剧类型,而在于歌剧内容是否能够彰显普世性的人生哲理。以轻松愉快的叙述方式来通达人性深处,触摸人类最本真的心灵空间,恰恰是喜歌剧的特长。故此,当第一部意大利喜歌剧出现并大受赞誉之后,很多作曲家转向描写平民生活的喜歌剧创作,多尼采蒂也不例外。

《爱之甘醇》历经历史的洗涤,尽管在世界各地有多个版本的不同演绎,但依然散发着特有的意大利喜歌剧光彩。该剧自首演以来普受观众赞誉,标志着以《女仆作夫人》为代表的喜歌剧创作不断走向成熟,同时也改变了西方观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正歌剧为主要审美对象的欣赏习惯。更为重要的是,剧情虽经迂回曲折,最终皆大欢喜式的结局与中国观众的审美传统相暗合。故此,受欢迎便不足为奇。该剧在嬉笑怒骂间充溢着的深刻的人生哲理,即是此剧的魅力之处,因为戏剧的本质是弘扬正义、揭示人性,该剧恰恰做到了,这也正是该剧近200年来能够跨越时空、成为永恒的独到之处。正如该剧导演阐释中所说:

“《爱之甘醇》的原背景在现代制作中被不断改编,推陈出新的制作手法已形成传统;首先因其在全世界范围内频繁上演,并以不同版本呈现于舞台;此外,这部喜剧的社会讽刺性在当下仍具有现实意义。也正是由于故事讲述了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并且在歌剧脚本中并没有明确的历史时代指向性,因此歌剧《爱之甘醇》历久弥新,得以在不同历史时代背景下被成功搬演。”

由上所论,经典剧目得以在当代演绎,其最大的根由在于剧中所折射出的人性光辉,而这种光辉又能够被不同时代的、不同接受者所普遍认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该剧所揭示出的真爱与物质利益之间的博弈难道不具有启示意义吗?这也许就是<爱之甘醇》在此轮大剧院歌剧节中再次上演的深层原因所在吧!

舞美及其他

该剧的舞台设计简洁、明了,开场呈现的是宽敞的绿茵草坪,边上是小河、马路及零散的生产、生活用品。设计师胡安·吉叶莫·诺瓦在舞台上打造出梦幻、浪漫、唯美的田园景致,与男女主人公的浪漫爱情相映成趣,向观众展示出一幅19世纪初意大利乡村的风情画。第二幕开场时,根据剧情的需要,进行场景转换,改为阿迪娜家庄园的门前,为营造其与军曹即将举行的“婚礼”场面。之后,随着男女主人公冰释前嫌,舞台布景回到一幕。全剧虽没有豪华的舞美呈现,但却与整个剧情相得益彰。

至于演员的演唱,最大的亮点莫过于男高音歌唱家梅里与女高音甘贝罗尼夫妇同台。两人不仅在舞台上表现出甜蜜爱情,在生活中也是一对伉俪。这对现实中的夫妻将舞台上的恋人演绎得格外自然、默契,充满生活气息。梅里的嗓音抒情优雅、圆润饱满、悠扬嘹亮,很出彩,演唱规范,技术控制强,令人沉醉,观众的掌声即是明证。倒是女主角的声音总体略逊于男主角,华彩段演唱虽细若游丝,不过音准稍有偏差,但表演很到位,音乐及表演处理都很细腻,军营的扮演者为本土演员,上半场未进入状态,第二幕基本上在人物中进行。

笔者认为该剧的不足之处在于导演的处理手法,可能是为了迎合中国观众,剧中特意夹杂着中文语言,显得不伦不类。如第一幕中,军曹率领士兵们踏着行军的步伐上场时,用中文喊着“一二一”口令及其后“干嘛呢!干嘛呢!”方言(天津)穿插的夸张表演,这一刻意设计纵使赢来观众的哄堂大笑,但总觉得与全剧整体风格格格不入,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

另外,咏叹调“偷洒一滴泪”唱毕,因观众掌声热烈,演员复唱一次,这样处理带来的弊端是打断了本应连续进行的戏剧进程,违反了歌剧中音乐与戏剧同步推进的基本规律。重蹈了曾几何时西方歌剧中因咏叹调炫技而给观众带来反感的覆辙,这恰恰是格鲁克当年歌剧改革矛头直指的对象之一。

国家大剧院引进此类经典剧目,不仅丰富了中国歌剧演出的种类,还能领略到意大利经典喜歌剧的独特魅力。这对于培养中国本土观众的歌剧审美、观剧习惯、弘扬高雅艺术的当代之美乃至启迪中国歌剧创作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喜歌剧爱之甘醇
固体杂质对天然气脱水用三甘醇质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天然气脱水过程中影响三甘醇性质因素分析*
浅析法国喜歌剧
爱之真谛
喜歌剧《拉克美》音乐中的“异域主义”研究
测定聚酯中二甘醇含量的色谱参数探讨
爱你,坚持不渝
四甘醇作碳源合成Li3V2(PO4)3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爱之温柔,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