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干部、教师双语学习效果调查分析
张新友
摘要南疆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的普及程度直接影响新疆经济、社会、文化和长治久安,提高普通话普及程度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在南疆少数民族地区,在少数民族占大多数的前提下,少数民族学习双语的能力直接影响全疆范围内普及普通话的水平。加强南疆干部、教师双语学习效果,可以通过延长双语学习时间,加大双语学习强度,使双语学习工作化和生活化,加强普通话普及;实行应试考试和长期考察监督机制相统一,促进普通话普及;培养双语学习兴趣,制定相关就业政策,激发长期学习动力;改进双语学习方式,强化双语学习效果;打破年龄观念界限,加大双语学习的动力强度和覆盖面等途径开展。
关键词南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培训普通话
文章编号中国图书分类号D261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语委重大科研项目“新疆少数民族普通话普及度抽样研究”(ZDA125-11)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抽样调查研究”(14ZDB10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自治区委员会党委党校讲师、 《实事求是》杂志社编辑)
南疆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的普及程度直接影响新疆经济、社会、文化和长治久安,提高普通话普及程度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在南疆少数民族地区,在少数民族占大多数的前提下,少数民族学习双语的能力直接影响全疆范围内普及普通话的水平。近些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学习和普通话培训普及力度,不定期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少数民族群众在双语学习和普通话培训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以便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学习双语,提高普通话交流水平做好工作。受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的委托,新疆师范大学专门对近几年南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双语学习、普通话普及程度、普通话培训效果等内容进行走访调查,针对发现的问题研究相应对策,为今后南疆乃至整个新疆双语学习和普通话培训方向更加准确,政策制定有的放矢,双语培训规划和学员的学习计划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和指导性,全面有效迅速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双语学习能力和普通话普及程度提供参考。
一、南疆干部、教师双语学习的效果调查分析
1.调查概述。
在南疆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掌握双语的能力水平相对较低,交流受限,而干部和教师是南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双语学习和普通话培训的主要对象。通过培训干部和教师等中坚力量,能够逐步引导其他群众加大对双语学习和掌握普通话的力度,由此辐射到整个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的普及。因此,本次调查主要以南疆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和教师为调查对象,发放给干部的调查问卷为467份,有效问卷达434份,有效率为92.93%;发放给教师的调查问卷为230份,有效问卷达223份,有效率为96.96%。
参与调查的干部和教师中,男性被调查者多于女性被调查者,两类调查人员中女性分别占28.6%、86%,男性分别占71.4%、14%。本次调查以维吾尔族为主体,哈萨克族和回族参与调查为主,符合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构成情况;普通话培训调查以文化程度为小学、初中、高中的少数民族教师和干部居多(占97.9%),他们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当地双语能力水平和普通话普及程度,因此本次调查在性别、族别、文化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南疆干部、教师双语学习的效果调查分析。
(1)受训学员为干部的双语培训学习的效果分析。
为了加大南疆对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学习和普通话培训力度,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程度,2013年,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拿出专项资金30万元,针对新疆民族特点和独特的地域特色,专门开展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水平的调查,以期在今后的学习培训政策和语言政策制定上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和指导性。
近几年,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培训力度,新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对双语培训的资金投入。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中长期培养计划,为国家输送更多双语人才。虽然,国家对新疆双语培训投入了巨资,并不断制定和完善培养计划和政策,但培养的效果较其他方面可能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显现,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和接受过程。
表12006~2014年受训双语干部对双语培训的
效果评价 (单位:%)
通过表1显示,从参与调研的南疆干部对双语培训的效果来看,认为双语培训的效果和自身双语学习的效果“较好”的比例最高,分别占65%、67.7%。访谈中得知,大部分受训学员对双语培训的效果评价较好,仅少部分人反映对这两项调查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授课进度符合大多数学员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仅少部分学员没有跟进双语教学的培训进度,对双语培训的效果评价不高,同时也对自身双语学习的效果评价不高。这就要求今后在培训双语的过程中不定期检查学习效果,动态了解学员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根据具体的学习情况和接受情况,随时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在统筹兼顾的同时,照顾小部分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员。
表2受训学员对所接收培训项目的评价
(单位:%)
由表2可知,受训学员对所接受培训项目四方面的评价选择“满意”选项的比例最高。具体访谈情况如下:对培训内容满意度较高,特别是参加过双语培训班的学员对培训内容持很高的满意度,认为教学内容实用性很强,经过两年的学习,进步很大,对自己的帮助和指导是切实可见的;对培训教师的评价也很高,认为培训教师的授课实用、生动、精彩;与培训项目的其他方面相比,对考试标准要求的满意度较高。受训学员普遍认为,考试标准要求囊括范围很广,具有北方特色的标准语音、词语的平仄连读和文章的整体朗读等培训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指导性,但对考试分数普遍认为不满意。这一方面说明,受训学员对自己学习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学习态度热情高涨,对普通话学习充满信心,另一方面语言学习不同于其他理论学习,日常学习实践与考试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短期的双语培训中很容易造成学员眼高手低,平时认为应经掌握了,但是到了考试的关键时刻,成绩却不理想。
(2)受训学员为教师的双语培训效果分析。
一是受训学员为教师的双语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2006年开始,全区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全区统一规划部署,分为自治区级、地州或地区级以及县级培训。自治区级、地州或地区级培训两年,县级培训为短期培训,期限一年。从2006年至今,通过轮流受训的方式,全区95%以上的双语教师都参加过双语轮训。此项政策在工作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访谈得知,此项培训政策切实帮助了不少有工作热情、学习热情的中、小学教师。虽然,目前中、小学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上的培训和轮训的覆盖率很低,覆盖率尚未达到预期效果,但经过双语培训的教师普遍认为该项培训政策对自身学习双语的作用十分明显,并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加大覆盖力度,让更多有双语学习热情的教师如愿以偿。
表32006~2014年受训双语教师对双语培训的效果评价
(单位:%)
通过表3显示:受训双语教师对2006年以来双语培训的效果评价中,70.5%以上的受训学员认为“好”,4.8%以上的人认为“较好”。 即认为“较好”以上的比例达75.3%。这一调查数据反映出受训学员对双语培训的效果评价较高。从访谈来看,受访者普遍认为,双语培训对中、小学教师汉语学习确实提供了很大帮助,对双语教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因此,评价较高。
二是由于各种原因依然影响教师普通话普及的效果。从2006年至今,通过轮流受训的方式,全区95%以上的双语教师都参加过双语轮训,成绩喜人,但是也存在一些因素影响教师普通话普及的效果。南疆三地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相对落后,有的教师反映双语学习的热情很高,在学习期间进步也很快,但是回到本单位工作以后,双语水平却不断下降。其内、外部环境制约因素较多,主要表现在学校教师师资不足,一个教师给将近百名学生上课,授课任务重,家庭负担重,尤其是女性教师照顾家务和孩子,平时没时间巩固双语基础,加之自主学习意识较差,大多数教师年龄一过35岁,学习动力和能力相对减弱。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南疆地区的双语学习和普通话普及过程中存在学习时间较短、应试性太强、缺乏长期学习的动力、双语学习方式方法和年龄界限观念等诸多问题,从而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双语学习和普通话普及的效果。
1.双语的学习时间较短。
在发放的697份的调查问卷中,针对双语学习效果不明显的原因调查中,认为双语学习的时间较短的占58.9%,认为不是因为双语学习的时间较短的占24.9%,认为不清楚的占16.2%。访谈中,有不少受访者认为,双语学习从提高教学水平和双语能力的长远考虑,时间是巩固和提高双语学习质量的第一保证。在日常工作中缺少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时间规划,尚未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双语学习。此外,不少学员只注重培训学习期间的效果,不注重学习过程。学习培训完了就不再学习和巩固,且双语学习又不在工作考核范围之内,普遍重视不足。
2.应试性太强,缺乏长期考察监督机制。
在调查双语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应试性太强”这一选项所占比例较高。结合访谈,我们认为双语学习中应试性太强,缺乏长期考察监督机制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多数受访者反映在双语培训期间,双语学习效果很好,双语会话水平提高很快,学习效果非常显著,培训学习毕业成绩也很高,自我感觉良好,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发现自己的双语水平不断下降,这个时候,重新拿起参培资料时,似乎感觉很熟悉,但一合上书本就又什么也不知道了。其问题的根源在于工作实践中,由于缺乏语言长期考察监督机制,加之自身缺乏学习语言的毅力、动力不足,在双语培训的时候仅仅为了考试集中学习,双语学习的效果也非常明显,而培训结束以后,将辛辛苦苦学习过的双语资料丢在一边,学习内力逐渐消退。
3.缺乏长期学习的动力。
在调查双语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中,选择“缺乏长期学习的动力”的选项比例较高。结合访谈,受访者认为双语学习中缺乏长期学习的动力是导致双语学习效果差、不能持续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调查问卷中,在回答“您为什么要学(说)普通话”问题时,选择“为了找更好的工作”的选项所占比例最大,选择“个人兴趣”的选项所占比例不多,选择“为了同更多的人交往”的选项所占比例也较少;选择“因专业、工作、业务需要”的选项所占比例更少,而选择“顺应国家政策”的选项所占比例比较大。因此,选择为了找更好的工作,专业、工作、业务需要和顺应国家政策所占的比例达到了85.3%,选择个人兴趣,为了同更多的人交往的比例占14.7%。由此可见,语言作为工具,其社会属性是根本属性,为了专业、工作、业务需要和顺应国家政策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个人作为个体的发展需要。
4.双语学习方式的滞后。
语言学习是一个反复学习和重复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学习双语的过程中,要将传统的学习方式方法和现代化多媒体的应用统一起来。因为学习方式方法的单一和滞后也会影响双语学习效果。
表4 针对“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进行日常双语学习和练习的”的调查结果统计(单位:%)
从表4可知:针对“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进行日常双语学习和练习的?”的问题调查中,受访人中选择比例最高的均为通过“书本”学习的教师、公务员、干部分别占68%、65%、59%;受访人中选择比例位居第二位的是通过“双语软件”学习的,教师、公务员、干部分别占12.9%、9%、14% ;而通过“电视新闻”“广播” “报纸”等方式学习双语的选择者占比低。这可以反映出三个问题,一是当前双语学习中传统的书本学习在当前各项学习途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一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语言学习是交互进行的,应用性极强,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把传统的书本学习和现代科技传媒手段相结合;二是反映出“双语软件”新型传播手段并未被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三是通过“电视新闻”“广播” “报纸”等方式学习双语的选择者比例很低,则反映出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整体双语学习的阶段和状态,间接反映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整体普通话普及的程度和普及状态,因为只有双语学习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和阶段,文字和词语水平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够在日常的“电视新闻”、“广播” 、“报纸”汲取知识。
访谈中得知,目前双语学习仍然将书本学习作为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在信息传播途径日益多元化、网络化、现代化的今天,面对当今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双语学习方式亟需改进。可选择通过“双语软件”“网络”等学习方式,弥补传统学习方式的不足,所以建议双语学习应该把传统的书本学习和现代科技传媒手段相结合。
5.年龄界限以及观念固化的因素影响。
目前,双语学习的工作观念已经固化,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和干部中表现非常明显,双语学习的工作观念滞后。工作观念影响了整个地区双语学习的水平和能力,表现较为突出的问题依然是许多中、小学教师和干部年龄一旦过了35周岁,学习动力不足,坐等退休的思想观念深重,普遍没有认识到语言学习是没有界限和止境的,自身的双语能力可以影响周围的亲戚朋友及后代子孙的双语能力,而不是仅仅为了应付工作。
三、对策建议
1.延长双语学习时间,加大双语学习强度,使双语学习工作化和生活化,加强普通话普及。
从提高教学水平和双语能力的长远考虑,应该延长双语学习时间。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双语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而双语学习的时间是双语水平提高的一个基本前提和基本保证,因此,这就要求相关领导做好工作学习规划和时间安排。小到周学习计划,大到年学习规划,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加大双语学习的强度和学习考核的力度。重视双语学习的过程和效果和实行平时学习工作表现和年终双语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机制,充分挖掘个人双语学习的潜力。
2.实行应试考试和长期考察监督机制相统一,促进普通话普及。
双语学习只注重短期的应试,致使语言学习动力不足,培训为了考试,导致双语学习效果不佳。这就要求相关部门领导制定双语学习的长期考察监督机制,不定期设定干部和教师双语考试和双语学习计划,将双语培训过的资料学懂学透,消化完全。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反复与再反复的过程,语言只有在反复中才能不断强化和提高。与此同时,拓宽双语学习的内容,从注重实效,注重教学应用和干部服务群众的实际对话应用拓宽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双语学习,逐步让学员慢慢掌握读书看报的基本能力。
3.培养双语学习兴趣,制定相关就业政策,激发长期学习动力。
在调查双语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双语学习中缺乏长期学习的动力影响双语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普通话普及。一些学历较低的人为了找更好的工作,一些双语水平较好的人是为了个人兴趣,有一些学生是为了专业、工作、业务需要,所以由于兴趣不同,取得的学习强度和效果也不同。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入学考试政策和就业政策,培养双语学习兴趣,制定相关就业政策,激发长期学习的动力,促进普通话普及。政策制定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双语学习的力度和强度,在认清政策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加大双语学习的力度和强度。
4.改进双语学习方式,强化双语学习效果。
应该进一步加强双语学习中传统的书本学习,掌握语言学习的交互特性和应用性,把传统的书本学习和现代科技传媒手段相结合,充分挖掘“双语软件”和“网络”新型传播手段并未被充分利用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在“书本”学习与“双语软件”“网络”的基础上,拓宽学习渠道的层面,逐步引入 “电视新闻”、“广播” 、“报纸”等方式的学习。实现双语学习应该把传统的书本学习和现代科技传媒手段相结合,采取综合学习方式,强化双语学习效果,进一步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的普及。
5.打破年龄观念界限,加大双语学习的动力强度和覆盖面。
打破以往的双语学习的工作观念和年龄界限观念,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和干部,改变双语学习仅仅是应付工作的陈旧落后工作观念。从双语学习的长远规划入手,不断引导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整个新疆地区双语学习的水平和能力,激发自身学习动力,扩大双语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加大在职干部和教师的双语学习强度,制定中、长期双语考核机制。特别是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师,开展不定期双语能力考核,使双语学习真正做到常态化、自主化和终身化。每年定期组织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双语学习比赛和普通话演讲比赛,切实落实好双语学习工作。与此同时,加强组织退休干部和退休教师的业余双语学习,定期组织老干部和老教师双语活动比赛和娱乐节目。摒弃以往的落后双语学习观念,使职工和干部在工作中提高双语能力和说普通话水平,在退休后仍然能够发挥余热,积极影响周围亲戚朋友,充分挖掘自身双语潜力,总结工作中的学习经验,加强后代子孙的双语学习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夯实基础。同时大力营造学习双语的氛围,从而逐步影响和带动农牧民学习双语,不断提高双语水平,进而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的普及水平,为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建民.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2]付义荣.南京市语言使用情况调查及其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3).
[3]郭熙.对新时期“推普”的一些思考:以江苏为例[J].南京大学学报,2001,(2).
[4]侯精一.推行普通话(国语)的回顾与前瞻[J].语言文字应用,1994,(4).
[5]刘夏阳.中国普及普通话现状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6).
[6]徐大明.语言研究的科学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1).
[7]徐大明.言语社区理论[J].中国社会语言学,2004,(1).
〔责任编辑:石梦华〕
●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