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民生经济是对口援疆工作的着力点——以江苏省对口援助伊犁州直为考察对象
吕永红武庆鹏
摘要新一轮援疆工作是在总结过去援疆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实施的全方位援疆,强调建立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位对口支援新疆的有效机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支援的优先位置。对口援疆工作的着力点是发展民生经济。帮助受援地科学规划民生经济体的建立;加强产业合作,助推受援地民生经济体的建立;提升受援地自身发展能力,发挥受援地在构建民生经济体中的主体性作用。
关键词对口援疆着力点发展民生经济
文章编号中国图书分类号F12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新疆地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14BZZ0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是贯彻两个大局思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是中央新时期新疆工作总体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援疆工作是在总结过去援疆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实施的全方位援疆,强调建立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位对口支援新疆的有效机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支援的优先位置。如今,在新一轮援疆工作中,民生的改善情况如何?笔者对江苏省援助伊犁州直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新疆西部,西北与哈萨克斯坦为邻,东北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8个县、2个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个师,总人口276.3万人,其中汉族占其总人口的41%,哈萨克族占其总人口的20%,维吾尔族占其总人口的24%,回族占其总人口的10%,其他民族占其总人口的5%,人口密度近50人/平方千米。2010 年,根据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会议的精神,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州直地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第七师。
一、江苏省对口援疆民生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在这次伊犁州直的调研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新一轮援疆让老百姓得到的实惠最多。这也是我们此次调研感触最深的。新一轮援疆实施三年以来,江苏对口伊犁州直共安排援疆项目600个(2011年256个,2012年193个,2013年151个),总投资115.94亿元(2011年36.670亿元,2012年39.260亿元,2013年40.010亿元),计划援助资金32.360亿元(2011年9.910亿元,2012年10.810亿元,2013年11.640亿元)。民生类项目援建资金达25.7亿元,占援疆资金的79.3%,共实施援疆项目562个,使百姓从中受益。
(一) 实现了农民增收。
2012年,伊犁州直农村经济总收入263.9亿元,比上年增长17.0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55元,比上年增加1342元,增长17.18%,在全疆各地州中排第7位。人均纯收入超万元乡(镇)21个,超万元村93个。
(二) 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切实改善。
积极推进安居富民、定居兴牧、保障性住房、国营农牧场危房改造等项目建设。近三年来投入资金9.52亿元,占总援疆资金的40%,完成建设总户数67260户,完成富民安居建设59928户、兴牧定居5554户,完成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1718户。在安居项目实施过程中,江苏省前指会同新疆伊犁州直各级政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逐家逐户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了解农牧民的生活情况、主要诉求、主要愿望、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逐户建立档案、分类分标准制定建设方案、设计户型图纸。户型设计按照各户家庭经济、人口等实际情况,提出了40~100平米共5种标准、50多种户型,供不同需求层次的老百姓挑选。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安居工程计划全部按期优质完成,大部分老百姓搬入新居越冬,刚搬入霍城县幸福新村的回族大妈十分激动的说“感谢党这么好的政策,我住进这套房,自己才支付了六万多元”。1959年中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射击季军、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金忠老人2011年十月搬进由江苏省盐城援建的“华夏锡伯第一村”时饱含深情地说:“只有共产党,才能在这么偏远的地方建起全国最美的锡伯族村”。
(三)教育设施和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是通过项目建设推进教育援疆。2012年,江苏省援建伊宁市金陵中学、巩留县高级中学、特克斯县高级中学、霍城县江苏中学,以及民汉合校、双语幼儿园、双语小学等建设项目19个,援助资金24061.78万,占年度援疆资金的18.2%。帮助建设远程教育、电化教育工程、配备实验仪器设备,帮助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有力推进了伊犁州直教育设施和双语教育环境。
二是在伊犁师范学校建立教师培训基地,依托江苏省师范院校的教学力量,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相结合,目前已组织伊犁州骨干教师、双语教师1037名教师赴江苏培训,组织200多名江苏省中小学和幼儿教育专家、特级教师来伊支教,伊犁州直2600多名教师在当地接受了培训。
三是加大定向培养力度,帮助伊犁州直培养急需人才。江苏省教育厅结合伊犁州直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需求,扩大了江苏定向伊犁州直定向招生人数和学校。2012年江苏省20所高校共向伊犁州投放定向本科生招生计划达242人,比2011年增加近一倍。
四是着力帮扶职业教育。通过“连心牵手”,江苏省教育厅与伊犁州教育局签订职业教育全面合作协议,霍尔果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江苏省苏州旅游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学校、江苏省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4所学校,签订对口支援协议,建立了全面对口支援合作伙伴关系。
五是实现教育援疆数字资源共享。作为扬州市教育系统与新源县教育系统援助的“十百千”活动内容之一,扬州市教育局与新源县教育局签订了学校网络结对协议。双方学校将共建共享数字教育资源,借助扬州市教育援疆网结对平台,广泛开展网络教研、互动评课、远程培训、网上听课、远程课堂教学等交流活动。
(四)医疗设施和医疗水平取得积极成效。
江苏省卫生援疆工作着力从项目支持、资金投入、医院管理、人才培养、专科帮扶等方面下大力气,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2011年来19个重点卫生援疆项目落地生根,江苏省卫生系统无偿捐助资金、设备、药品3500余万元;将先进的管理理念、科研方法融入援疆工作,使受援单位医疗、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大幅提升;着力加强学科建设,重点打造品牌专科,促进受援医院发展;援疆医生与受援单位医生确立“一对一”师带徒关系,制定和完善了带教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师带教的徒弟们都已能独立开展各项诊疗及手术工作,打造了“永不走的医疗队”;通过“杏林春风”义诊活动载体,组织援疆医生到基层送医送药、开展讲座、指导卫生院工作。尤其是在2011年“11·1”伊宁县、巩留县地震和2012年“6·30”新源县地震灾后,伊犁州直及各县市援疆医生积极投身灾区救治和灾后防疫工作中,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得到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高度肯定。
(五)文化事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2011年以来,江苏省主要通过开展业务培训、文化展览、送演出、援助重点文物保护项目、电视栏目合作、设备援助和资金支持等方式为伊犁州提供智力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以来,伊犁州、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系统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业务骨干共200人次赴江苏接收培训。江苏省南京博物院投资300万元,对伊宁市汉家公主纪念馆进行展览提升,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和扬州博物馆的37件馆藏文物捐赠给汉家公主纪念馆。利用江苏省援疆资金373余万元完成了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吐达洪巴依旧居修缮保护和复建工程。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向伊犁州捐赠了2台高清摄像机、1套高清非线性编辑机、50台电脑和部分辅助设备器材等价值100万元的电视台设备。
(六)促进了就业水平的提升。
一方面通过农业产业化带动就业增长。2012年底,伊犁州直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6家,带动规模种植350万亩,基地牲畜饲养120万头,带动15万户农牧民户均增收125元,提供就业岗位2.5万余个。河谷已组建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984个,专业合作组织会员3.26万人,辐射带动非农户7.2万户,带动农户25万户。另一方面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2012年转移农村劳动力60.14万人次,实现劳务创收27.17亿元,劳务收入占农牧民人均增收的25.6%。同时,江苏省援疆项目的实施解决就业人数5614人,新疆籍就业人数5268人(见表1)。
表1伊犁州产业援疆进展与吸纳就业情况表
说明:1.产业援疆企业是指:中央企业、19个援疆省市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注册地为援疆省市的合资企业。
2.产业援疆是指从2010年开始19个援疆省市在本行政区域内落户的企业。
二、对口援疆民生建设存在的问题
应该肯定,新一轮对口援疆民生建设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但是,新一轮援疆民生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认真总结,以期为下一轮援疆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更好地推进新疆的民生建设。
(一)民生建设的内容存在偏差。
民生问题关乎人民的幸福安康,关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政权的兴亡,“民生是当今最大的政治问题”。切实加强民生建设,需要深刻把握民生理论和民生建设的基本问题。何谓民生?“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其意思是说,老百姓只要勤快,就有收获,生活就不会短缺。从民生的词源可以看出,民生包括两层意思,满足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物质资料和能力。在现代,民生作为一个理论概念,其内涵丰富。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问题,包括政治民生、经济民生、社会民生和文化民生。狭义上的民生概念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民众的福利、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一些学者将它概括为生存的民生、发展的民生和全面发展的民生三个方面。①总而言之,民生就是指人民的基本生存、基本发展和基本福利,它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在调研中,看到最多的成果就是:豪华的安居房、医院和气派的校舍建设。这是新一轮援疆的积极成果,在这些成果之中,老百姓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有了如同别墅般的居家条件,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室满足子女的上学,生病后可以尽快得到好的医疗,这些要感谢党的政策的优越性。但是这些民生成果都是一些基本生存和福利性民生项目,而发展性民生项目投入不足。这些福利性民生项目的后续管理、软件的建设以及维护需要发展作为支撑,因为硬件设施最终会老化,我们不能躺在援助方身上,几年或者是几十年之后,当这些设施已经过时或者不能再使用时,我们能不能自己去建设,有没有能力去建设。霍城县对口援疆县委书记对这种情况表示了担忧,“江苏省对口支援霍城县已经超过10个年头,当初我们把援助的资金主要投在一些关注民生的硬件建设上,如今这些设备大部分已经不能用,如果我们当初把这些钱投在产业发展上,可能情况会不一样”。同样的情况会不会再次出现,我们必须及时总结援疆过程中的民生与发展的关系。
(二)民生建设内生动力不足。
1.传统生存方式对新疆少数民族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的约束。
伊犁州直少数民族从事传统农牧业生产的劳动者占总人口的77.73%,维吾尔族劳动力当中有80.5%属于农业劳动者,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劳动力分别有84.3%和77.2%是农牧业劳动者。应该说,他们在畜牧、园艺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与外部社会交流少,不适应来自外部的现代产业转型的要求,特别是不适应现代工业所形成的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流水线上的紧张、单调、乏味与游牧业、农业所形成的悠闲、散漫、自在、没有任何管束的生活格格不入。另外,“少数民族聚居村落是在血缘、地缘关系上形成的一种熟人社会,在相当程度上保留着制度化的互惠性经济体系,它的目标并非指向财富积累与经济的持续增长,而是聚焦于共同体的社会稳定与存续”②。这种伦理与义务道德与市场经济所倡导的竞争、效益、利益最大化存在很大的矛盾和冲突。在调研中,我们感受到了援疆干部对这种传统生活方式的苦恼和焦虑,援疆干部说:我们本认为新疆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劳动力丰富,没想到来到这里,根本招不到适合的劳动力,他们干几天就要求发工资,拿到钱吃完了、用完了再来找工作。一些援疆干部疾呼:“他们太有个性了”。可见,我们自身发展能力不足与我们自身的交往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果我们固守传统,不能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厉行改革,就很难强劲发展的动力。
2.就业观念落后。未就业的人员有些不愿意或不能离开家,希望在本县或伊犁地区就业;只愿意到大企业就业,看不起小企业;愿意做技术性或管理性岗位,不愿意做体力型、熟练工岗位,但自身又不具备专业素养,导致就业欲求与就业现实错位。
3.劳动力专业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知识,无法胜任专业性或技术性工作岗位。虽然每年冬季都进行农牧民专业技术培训,但主要是泥瓦匠、缝纫等专业培训,即使拿到了上岗证书,也难于胜任企业专业技术岗位要求。结果援助企业的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多从援助地带来,当地员工大多从事最低级的、技术含量较少的体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当地人心里失衡。
4.干部理念与现实要求有一定距离。
援疆政策落实要到位,干部是关键。新一轮援疆实施以后,虽然干部的整体素质得到了优化和提高,但是在观念上仍然存在种种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等政策。一些干部说:我们与援疆干部有差距,人家援疆干部考虑的是“这件事怎么干,怎么干成”,我们的干部考虑的是“政策允许不允许,能不能干”。缺少一种“爱拼才会赢”的观念。二是等援助。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干部说的比较多的是“我们需要建多少个图书馆、建多少个学校、多少个医院、建多少个文化站,需要多少援助资金”等,带我们去看的也多是已经建了几个学校、几个医院、几个文化站。三是一些干部“重农轻工”、“重农轻商”的思想仍然存在。
(三)产业援疆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产业援疆是新疆民生建设的关键,但是江苏省对口援建过程中,产业援疆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1.产业援疆力度不够。江苏省对口支援伊犁州直产业发展项目68个(2011年22个、2012年24个、2013年22个),计划援助资金2.540,完成援疆资金2.570亿元(2011年7423万元,2012年9807万元,2013年8437万元),已到位援疆资金2.180亿元(2011年7423万元,2012年7580万元,2013年6808.28万元)。有限的资金对当地产业的带动非常有限,另外,落户到伊犁州直的企业比较少,如到霍尔果斯的企业目前只有苏新工业园、苏新工业坊和集宿区项目建设,在对苏新工业坊的实地走访中发现,新工业坊去年完工,目前只有一家物流企业入驻,且这家企业目前没有开始运转。同时,由于伊犁州直发展基础薄弱,在企业的战略转移过程中,江苏企业更愿意转移到河南、贵州、苏北等地,有些转移到东南亚地区,新疆伊犁州承接的产业项目非常有限。在伊犁州直2013年重点项目建设计划中,江苏企业的身影较少,目前只有一家企业参与到重点项目建设之中。
2.一些援疆优惠政策没有得到充分实施。新一轮援疆以来,伊犁州没有出台相关的实施细则,一些政策没有办法落地,如企业所得税五年全免的优惠政策就没有完全能够落实,因为目前新的产业目录没有出台,只能沿用西部大开发的产业目录。
3.能够整合当地资源的龙头企业不多。如伊犁州新源县引进和洽谈的项目共10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1.7亿元,其中已建成投产2个,正在建设中4个、新开工2个,跟踪洽谈2个。项目涉及新能源、新型建材、生物制药、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这些企业的引进对于改善新源县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与当地资源结合的企业,特别是与当地资源相结合的龙头企业不多。如旅游资源是新源县重要的产业资源,扬州企业因为新源县距离内地省份遥远,不愿意更多的参与开发。
三、对口援疆工作的着力点是发展民生经济
如何撬动新疆民生建设这个难题,需要各方群策群力。新一轮对口援疆将民生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决定了对口援疆是新疆民生建设的一股重要力量,新疆要借援助方的东风,借力顺势而上;援助方要立足新疆区情,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找到解决新疆民生问题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这样才能克服援疆工作存在的不足,事半功倍。在对伊犁州直的调研中,经常能听到援疆工作者发自肺腑、感人至深的一句话:“援疆三年后,我们会留下些什么”。这是援疆工作者在苦苦追寻和思索的问题。对口援疆是党中央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缩小区域差距和社会差距的重大战略举措,对口援疆不仅要为援助地居民留下良好的家居条件、漂亮的校舍、先进的医院和社区设施,更重要的是一个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的民生经济体。新疆民生改善的关键点是新疆民生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如果没有民生经济体的建立,民生的改善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对口援疆中发展新疆民生经济就是以民生为导向,通过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位对口支援,积极引导援疆资金、技术、人才投入到民生领域,扩大生产,拉动内需,实现民生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一)帮助受援地科学规划民生经济体的建立。
规划先行。只有建立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才能确保民生经济体有序建立和有效发展。新一轮援疆工作实施以来,江苏省成立了对口支援新疆前方指挥部,编制了江苏省对口支援伊犁州直综合规划,这个规划高瞻远瞩,对伊犁州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战略路径、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布局以及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进行了总体布局。这个规划与伊犁州直十二五规划共同成为指导伊犁州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文件。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两个规划在运行中会出现不衔接甚至是“两张皮”的现象。为了充分发挥受援地的主体地位,帮助受援地发展民生经济,实现受援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援助方积极协调和帮助受援地科学编制整体发展规划,并且将援助规划纳入到伊犁州直整体发展规划之中。在整体发展规划和援助规划编制中,将民生经济体的建立放在优先位置,同时突出两个优势:一方面要突出江苏产业、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的优势,另一方面要突出伊犁州直资源、地缘和政策优势。
(二)加强产业合作,助推受援地民生经济体的建立。
民生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口援疆将民生置于优先位置,既要充分考虑受援地人民的基本生存和基本福利这些民生项目,又要把受援地人民的基本发展摆在民生工程的重要位置。产业援疆是助推受援地人民基本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之一。受援地要充分利用援助方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加强产业合作,初步构建受援地民生经济体,以改善民生。
1.逐步加强受援地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受援地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在调研中,新一轮援疆工作实施三年来,江苏省积极援助伊犁州基础设施建设。如霍城县在江苏省江阴市的帮助下,投资4.5亿元完成国道改造42千米、重要农村公路128.3千米、一般农村公路242.5千米、清水河镇区路面改造,新建公路桥梁7座,农村公路通油率从2010年的46%提高到现在的64%;投资550万元实施了垃圾处理厂道路、桥梁及附属设施建设;投资135.55万元实施了县城朝阳路人行道修复改造;投资369.25万元完成4000立方米高位水池建设;投资3795.9万元实施了供排水二期改扩建工程;投资1.53亿元完成塔尔吉水库和卡桑布拉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小农水重点建设及萨尔布拉克镇、水定镇九个村和伊车乡两乡一镇饮水安全工程;投资2.54亿元,新建防渗渠360千米、高效节水5.5万亩等等。这些基础设施项目的完成对于今后霍城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提档升级三大传统产业。充分考虑伊犁州直地理区位、资源优势及产业基础,重点提档升级商贸业、农牧业及纺织业等三大传统产业。
商贸业是活跃地方经济、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发展商贸业对于伊犁州直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伊犁地区是祖国内地与中亚、西亚交往的交通咽喉和商贸集散地。与中亚五国的主体民族跨境而居,语言文字相通,风俗习惯相近,形成了深厚的文化情结和密切的经济社会联系,形成了伊犁独特、深厚的人文资源优势和区域中心地位。习近平主席在中亚国家访问时多次提到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他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并提出要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对于发展伊犁州直商贸业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伊犁州直现有的商贸业发展方式粗放,发展水平滞后,县域商贸业发展不平衡,贸易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对外贸易2008年首次突破60亿美元,达到63.55亿美元,同比增长145.2%,在全疆名列第一,实现历史最好水平。但是2009年进出口跌至37.07万美元,2010年后伊犁州直进出口逐年回升,2012年伊犁州直外贸进出口额达到57.1亿美元,同比增长2.3%。但总体上看伊犁州直对外贸易总量偏低,规模偏小,需要援助方和受援地加强合作,借助区位、资源和产品优势,将一部分援助资金集中在强化市场基础设施和市场网络建设,构建市县乡三位一体的商贸流体体系,建设专业市场,积极打造立足伊犁河谷、沟通祖国内地、面向中亚及欧洲市场的商品物资集散中心,形成针对中亚五国及俄罗斯“东联西出”的商贸服务和资源配置中心。
农牧业是富民强民的基础。援助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托土地资源和优质天然草场资源,着力打造若干农产品生产基地及特色畜牧业养殖基地;二是加强农业科技和农业管理的交流,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将一部分劳动力转移到其他行业,为伊犁州直的整体发展提供充裕的劳动力;三是加强市场对接,促进伊犁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销售环节;四是加强招商引资,引进一批有实力的江苏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援助地农业产业化发展。
轻纺业是伊犁州直的传统产业,这些年,由于技术老化,市场竞争加剧,伊犁州直轻纺业处于衰落状态。然而,伊犁地区有着丰富的棉、毛、麻及劳动力资源,有着发展轻纺业的良好的基础,同时,东部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向外转移,顺利实现东西部轻纺业的对接,对于伊犁州直经济发展也是一次重要的战略机遇。更重要的是轻纺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带动当地就业,促进民生的改善,同时发展轻纺业与对中亚地区贸易结构是相吻合的,对口援助双方可以集中优势力量,提档升级轻纺行业。
3.综合资源潜力,重点打造五大民生支柱产业。
民生经济要鼓励全民创业,扩大就业。民生经济是一种参与经济,人民的广泛参与,是共享经济成果的重要基础。这是由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决定的,市场经济要求将各生产要素纳入市场,劳动力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只有纳入到市场,才能参与到市场分配之中。因此民生产业的建立要有利于广大劳动者的积极参与,让他们参与到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这对多民族地区来说意义至关重大,一些少数民族由于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他们远离甚至不适应现代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对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漠视甚至是隔阂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重要根源,通过民生经济体的建立,将他们纳入乃至融入现代生产、生活过程,是他们走出传统和过去的重要环节。
农副产品加工业。充分利用伊犁州直大农业资源,借助援助方现代生产工艺和技术,积极倡导绿色保健、安全卫生、营养的理念,大力扶植伊犁优势特色农副产品的生产和深加工,建成全国一流的粮食、牛羊肉、特色林果生产和加工基地,形成绿色食品、酿酒、制糖、粮油加工、乳制品、皮革加工、羊毛加工等特色农畜产品产业化经营基地和特色产品出口基地。
消费产品制造加工业。面向中亚巨大耐用消费品市场,抓住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契机,承接日用家电、耐用消费品、机电制造等产业,不断拓展中亚市场,扩大出口。
新兴服务业。发展教育、培训、咨询、法律、会计、信息、科技、环保、社区管理和服务等新型行业,构筑功能社会化、经营产业化、结构网络化、手段现代化的现代生产型服务业体系。
服务外包产业。通过制造业主辅分离,积极培育服务外包载体和骨干企业,重点发展设备运输与管理服务,培训服务为主的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外包,以及客户服务、设计研发服务及物流、供应链管理服务外包等。
生态文化旅游业。旅游业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富民产业。伊犁州直“神奇的草原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迷人的大漠情调、精巧的民族工艺”,无不令人神往。
4.积极培育小微企业发展。
小微企业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投资主体和组织形式多元化。投资人既可以是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复员军人、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征地拆迁失地农民,也可以是其他城乡无业居民;在创建小微型企业时,既可以申办成个体工商户、独资企业,又可以是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有限责任公司等等。在构建新疆民生经济体过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不可忽视,产业援疆要在强调大企业的龙头作用的同时,积极培育和鼓励小微企业的入驻和发展。
(三)提升受援地自身发展能力,发挥受援地在构建民生经济体中的主体性作用。
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是制约新疆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因素。新疆欠发展,不是缺资金,因为我国资本市场资金充裕;不是缺技术,因为我国科技在突飞猛进,它需要寻求的是实现技术价值的高地;更不是缺资源,因为新疆躺在富足的资源上。人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新疆经济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人。对口援疆工作要将培训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新疆民生改善的重要突破口。
1.加快教育援疆的步伐。
发展教育是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长治久安的一项带有根本性的措施和保障,因此援助方要将教育作为优先发展、优先支援的民生项目积极推进。教育援疆工作要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展开。
2.提升人才培训质量。
开展援疆工作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干部人才、教育、科技等智力援疆,要积极利用这一难得的机遇,帮助受援地构建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和人才使用体系。
在干部培训方面,在巩固前期短期培训成就基础上,切实把干部理念转变、干部管理能力提高作为重点,比如,推广霍城“百千万人才”工程经验,而不是流于形式,简单地培训几天、参观几日。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一批高素质的干部人才队伍。因此,希望借助援助省市更多更广更丰富的资源,采取挂职、举办培训班和选派各领域专家到新疆指导工作等多种方式,加大干部人才培训力度。同时,加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党校和职业培训学校等建设,提高新疆干部人才的培训能力。
在职业培训方面,培养适合新型工业化、具有产业工人基本技能和素质要求的产业工人队伍,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要求,建议通过切实有效措施,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注释:
① 杨祖华:《民生概念辨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22期,第162页。
② 孙岿:《对口援疆与少数民族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第7页。
吕永红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政治学博士
武庆鹏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石梦华〕
●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