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安邦 周 奋 潘德岳 云 望 乔卫东 江振忠 曾坚锋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神经外验科 三亚 572000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腺瘤与性别相关性探讨
何安邦 周 奋 潘德岳 云 望 乔卫东 江振忠 曾坚锋
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神经外验科 三亚 572000
目的 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腺瘤在性别因素方面的差异性。方法 通过对2004-08—2013-10我院神经外科50例垂体腺瘤患者及其中18例ACTH垂体腺瘤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和体征、影像学表现、病程、激素水平、术后的生活质量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女性的ACTH垂体腺瘤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但男性患者的发病年龄要早于女性,男性患者的肿瘤大小、病程、血ACTH水平、血皮质醇水平均明显大于女性,同时男性患者的高血压、低钾血症、骨质疏松、性功能障碍、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阳性、侵袭性、卒中等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女性,而男性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比女性较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腺瘤在不同性别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和体征、影像学表现、病程、激素水平、术后的生活质量等多个表现均有较明显的差异。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腺瘤;库欣病;性别差异
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占颅内原发肿瘤中的第3位,它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过程,有激素刺激、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等各种因素参与并相互作用造成[1],而有研究表明相关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突变在垂体腺瘤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垂体腺瘤可分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ACTH)腺瘤、促甲状腺激素型(TSH)腺瘤、生长激素型(GH)腺瘤等。而ACTH垂体腺瘤可分泌过多的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ACTH),使肾上腺皮质增生,并伴皮质醇增多,而导致的一系列代谢紊乱及病理改变,在临床上称为库欣综合征[2](cushing's syndrome),ACTH垂体腺瘤占垂体腺瘤的5%~15%,会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的紊乱,病死率极高,发病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性并且不同性别中有年龄的差异性[3],我院神经外科通过对2004-08—2013-10的18例ACTH垂体腺瘤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腺瘤与性别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08—2013-10我院神经外科50例垂体腺瘤患者,所有患者经CT、MRI检查发现或怀疑有鞍区占位性病变,手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中18例患者为ACTH垂体腺瘤,经血清学检查发现皮质醇分泌节律消失并伴高皮质醇血症,术后肿瘤组织经过免疫学检查发现ACTH阳性。
1.2 研究方法和评价标准 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紫纹、瘀斑、痤疮、高血压、低血钾、糖代谢紊乱以及骨质疏松等;并根据MRI显示结果肿瘤直径>30mm为巨大腺瘤,10~30mm为大腺瘤,<10mm为微腺瘤,观察对比所有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内ACTH水平、血清内皮质醇水平及地塞米松抑制实验的情况,并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最低为0分,最高为100分,且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4]。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等,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ACTH垂体腺瘤患者发病率与性别的相关性 50例垂体腺瘤患者,其中ACTH垂体腺瘤18例,男8例,女10例,余垂体腺瘤患者中男19例,女13例,说明ACTH垂体腺瘤的发生有性别差异,其中女性患者的发病比例显著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278;P<0.05)。
2.2 ACTH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情况性别差异性 在本次研究中,男性的库欣综合征患者的高血压、低钾血症、骨质疏松以及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库欣综合征常见的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糖代谢紊乱等表现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库欣病患者临床表现和体征的发生率的不同性别分布 [n(%)]
2.3 ACTH垂体腺瘤的部分情况与性别相关性比较详见表2。
表2 ACTH垂体腺瘤的部分情况与性别相关性比较
2.4 ACTH垂体腺瘤患者地塞米松抑制实验的性别相关性比较 ACTH垂体腺瘤患者的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实验结果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实验中男性患者敏感性显著低于女性,实验结果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5 ACTH垂体腺瘤患者肿瘤大小与性别相关性比较 男性患者的肿瘤平均大小为(1.49±0.93)cm,女性为(0.87±0.74)cm,男性患者肿瘤显著大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32;P<0.05),详见表4。
表3 ACTH 垂体腺瘤患者地塞米松抑制实验结果的性别分布
表4 ACTH垂体腺瘤患者的肿瘤大小性别分布 [n(%)]
2.6 ACTH 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和卒中与性别相关性比较男性患者比女性更易出现肿瘤的侵袭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87,P<0.05);同时男性患者比女性更易出现肿瘤卒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36,P<0.05)。详见表5、6。
表5 垂体ACTH腺瘤侵袭性的性别分布
表6 垂体ACTH腺瘤卒中的性别分布
2.7 ACTH垂体腺瘤患者生活质量的性别相关性比较 男性患者术后6个月血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女性患者,说明男性ACTH腺瘤患者的长期预后比女性较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1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腺瘤发病率与性别的相关性 ACTH垂体腺瘤中预后较差的亚型,有大量的统计研究表示女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4],在女性中ACTH垂体腺瘤发病率高的原因可能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有关,雌激素能够促进皮质激素载运蛋白(CBG)的合成,促进CBG与皮质醇相结合,导致游离皮质醇下降,促进ACTH释放从而导致ACTH腺瘤的发生[5],另外,垂体腺瘤的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与孕激素受体以及雌激素受体有关[6]。
3.2 ACTH垂体腺瘤发病年龄与性别的相关性 ACTH腺瘤极少发生于青少年及儿童,尽管本病好发于女性,但男性的发病年龄更小,即在青少年及儿童患者中男性更常见(男性平均年龄32.34±7.28,女性为49.77±13.86),可能是由于年龄的增长,女性雌激素水平升高,易引发ACTH腺瘤,而到了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有所下降,因此女性发病率较低[7]。
3.3 ACTH垂体腺瘤临床表现与性别的相关性 在本次研究中,男性的库欣综合征患者的高血压、低钾血症、骨质疏松以及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库欣综合征常见的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糖代谢紊乱等表现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3.4 ACTH垂体腺瘤的病程与性别的相关性 男、女患者病程的长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1)不同性别的患者对于部分临床表现的重视程度不同,诸如女性对月经紊乱、体态改变等问题会更加重视敏感,使患者尽早就诊,因此病程能准确反应发病时间,而男性患者对体态改变、性功能减退等表现不够重视,或自觉难于启齿,而出现严重症状时才就诊,病程时间不能准确反应发病时间;(2)问诊过程中部分症状未考虑到,或隐私方面表述不真实,导致数据产生偏差[8]。因此本次数据结果不能准确地体现病程的长短。
3.5 ACTH垂体腺瘤血清激素水平与性别的相关性 本此研究中男性患者的血浆ACTH和血皮质醇的水平更高。正常生理情况对皮质醇的分泌功能也有性别差异,可能是由于男性的腺瘤细胞分泌能力和生理活性更高,因而可能导致男性的临床症状比女性更加严重[9]。而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实验的结果显示无明显性别差异,但男性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女性,可能与基础的血浆ACTH和血皮质醇较高有关。
3.6 ACTH垂体腺瘤的肿瘤大小与性别的相关性 男性患者肿瘤的平均大小显著大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多发大腺瘤,女性常见微腺瘤。CT与MRI对微腺瘤的诊断均有限,因此,技术的局限性可能导致诊断结果的差异;并且,男性与女性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病程不同,而导致了肿瘤生长的程度不同。
3.7 ACTH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卒中发生率与性别相关性 侵袭性是垂体腺瘤恶性倾向,由影像学表现、术中印象、病理组织检验三个指标确认[10]。不同大小的腺瘤均具有侵袭性,并且腺瘤的侵袭性与其大小呈正比,因此男性患者的侵袭性较高可能是由于大腺瘤较多,同时有研究报道表示男性患者肿瘤侵袭性较高可能与瘦素表达失常相关[11]。并且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卒中的发生率呈正相关,男性患者的侵袭性及卒中发生率均要高于女性。其中卒中对预后有重要影响,因此,出现侵袭性或卒中应尽早手术。
男性库欣综合征患者的改变比女性患者更为明显,且预后情况较差,在治疗后的随访中发现男性患者的血皮质醇水平依然显著高于女性患者,且女性患者的预后率明显优于男性患者,可能是:(1)由于垂体瘤切除后,垂体的分泌功能受抑制,因此,早期的生化指标正常或较低;(2)不同性别的患者对部分症状表现的重视程度的差异导致病情轻重不同;(3)研究中男性患者的症状表现更多更重,且侵袭性、卒中发生率更高[12]。对于治疗后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当详细讲解手术的影响,加强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焦虑水平,以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ACTH垂体腺瘤在不同性别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和体征、影像学表现、病程、激素水平、术后的生活质量等多个表现均有较明显差异,因此,对ACTH垂体腺瘤应进行全方位详细的检查诊断,避免漏诊误诊,并尽早进行治疗以改善腺瘤的压迫作用、高血ACTH水平、皮质醇增多等一系列问题,尽可能保护垂体的正常功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复发的危险性。
[1]胡业帅,杨军,常永凯,等.AIP基因在国人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中的突变及其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2,17(7):325-327.
[2]Zilio M,Barbot M,Ceccato F,et al.Diagnosis and complications of Cushing's disease:gender-related differences[J].Clinical endocrinology,2014,80(3):403-410.
[3]高俊,王任直.异位于鞍上的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1例报告[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6):383-384.
[4]Ejaz S,Vassilopoulou-Sellin R,Busaidy N L,et al.Cushing syndrome secondary to ectopic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secretion[J].Cancer,2011,117(19):4 381-4 389.
[5]蒋福刚,熊青荣,王天易,等.影响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经蝶手术后疗效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9):534-536.
[6]Sattler MG,van Beek AP,Wolffenbuttel BH,et al.The incidence of second tumours and mortality in pituitary adenoma patients treated with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versus surgery alone[J].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2012,104(1):125-130.
[7]段晓鹏.垂体腺瘤手术前后内分泌激素测定的临床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0):99-100.
[8]Pecori Giraldi F,Pagliardini L,Cassarino M F,et al.Responsesto Corticotrophin-Releasing Hormone and Dexamethasone in a Large Series of Human 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Secreting Pituitary Adenomas In Vitro Reveal Manifold Corticotroph Tumoural Phenotypes[J].Journal of neuroendocrinology,2011,23(12):1 214-1 221.
[9]吴跃跃,刘军,盛励,等.静息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合并类肢端肥大症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4):354-356.
[10]孙燕,马晓兰,阮敏芝,等.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2例临床分析[J].浙江医学,2011,33(6):883-885.
[11]Beech J,McFarlane D,Lindborg S,et al.α-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 and adrenocorticotropin concentrations in response to 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d comparison with adrenocorticotropin concentration after domperidone administration in healthy horses and horses with pituitary pars intermedia dysfunctio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2011,238(10):1 305-1 315.
[12]沈雪峰,袁德全,岳明,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依赖性库欣综合征患者岩下窦静脉采血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9):867-869.
(收稿2014-03-04)
R739.41
A
1673-5110(2015)01-0067-03
濮阳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20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