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应用研究

2015-12-18 10:59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研究生518000
大众文艺 2015年20期
关键词:国展工笔画幅

符 浩 (深圳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研究生 518000)

一、展厅中大画幅作品的普遍盛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在展厅中,代表画家们最高水平的众多大画幅作品排放在一起,无疑给观者提供了一次视觉盛宴,而在画家们看来,在这种情形下,他们必须更注重自己作品形式的表达。与古代工笔人物画的大小相比,边长有一边达到一米以上即可称为大画幅。大画幅作品的创作在中国画展中比比皆是,代表中国大美术的发展方向的全国美展中,参展的作品均为大尺寸的创作,大画幅作品的普遍盛行,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古今艺术家各自的创作心态大不相同,古代艺术家的第一职业大多是高官或贵族,艺术创作只是茶余饭后的副业。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创作,艺术家多是用把玩的心态来作画,借书画陶冶性情就够了,小画幅创作就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当今大多艺术家们和古人相比恰恰相反,首先是各种大型艺术展览盛行于各大中型城市,艺术家们广泛参与展览可以提升他们的艺术造诣;其次展厅的空间较为宏大,为大画幅的创作展览提供场地基础;第三,从主观上讲,艺术家们钟情大幅制作,并且充分利用各种表现手法进行大制作。所以大画幅人物画作品在画展中频频出现。

2.古代人物画的题材中,“佛”“儒”“道”“禅”盛行,这类题材主要重情感的表达,是精神的象征,人物多采用程式化、符号化的语言处理,人物形象有虚拟的特征,偶有生活场景的表现,也多描绘中产阶级或中产阶级以上的人物。追求意趣的审美是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征,自然不追求画幅的最大化。和古代工笔人物画相比,当代工笔人物画的题材范围相比有极大的拓展,审美需求多元化。当代工笔人物题材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生活场景等应有尽有,观者的审美需求多样化,画家表现方式多元化的需求也随之产生。同时因为现代的展览模式,展厅大小限制,长卷的形式逐渐退隐,大画幅创作盛行。每幅中国画的尺寸与古代可以“卧游”“畅神”的水墨长卷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3.现代中国画材料、色彩运用、情景表达方式等与古代相比表现领域拓展不止些许。给大画幅作品创作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

二、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在工笔人物作品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是西方现代设计的产物。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国立包豪斯学院”把“平面构成”这一概念推向理论成熟阶段,平面构成具有抽象性、形式感和实用的特点,使之具有多领域的广泛适用性。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等视觉元素,按照美的形式法则、力学原理,在二维空间上进行编排和组合,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部分中青年画家在大画幅的形式上,利用平面构成的造型元素点、线、面和基本的构成形式,又经过作者独特的审美情感处理,出现耳目一新的视觉创作效果,起到良好的宣传展示作用。在下面的作品分析中,因重复的作品形式数量较多,避免重复,作者就相同的作品形式中只选一个为代表进行举例。

纵观近三届国展作品,国画人物与以往国展相比,工笔人物占比例较大,作品形式感较强,在作品中平面构成的设计理念大量涌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分客观主观两方面,客观原因是创作作品的尺寸与传统人物画的尺寸相比大得多,在画幅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作品的形式表达不能完全沿用传统方法;主观原因是中青年画家在多元化的时代,对作品形式的关注和对形式美的追求。这两方面原因拓展了当代国画人物的形式表达。大画幅和小画幅的作品构图法则肯定存在差别。事实证明,当代中国人物画家正用多式多样的形式美感,来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艺术审美和精神追求,进而提升民众的审美。这些现象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性,民族文化在新的时代再次创造了新的辉煌。

点、线、面不仅作为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存在,也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造型元素。画家们在继承传统形式构图的基础上,积极融入点、线、面的形式构成,创作出丰富多样的画面。

1.点的构成在工笔人物画中的应用

近三届国展工笔人物中,有部分作品作者利用具象或抽象点、线、面的大小、疏密使画面产生虚实的空间构成。如图1《节日的山村》,这一作品虽然是重彩,但整体仍给观者一种虚幻的感觉,原因是作者运用平面构成中的点元素,利用点的群化让人产生虚幻感觉。人物、气球、国旗和椅子作为画面中不同形状的点,其颜色均和背景的暖色调一致,且明度反差较弱,从而将点的视觉强度推至次要的地位,让人产生一种炽烈而虚幻的视觉效果。同样,第十届国展中《阳光变奏》中,作者将帽子作为作品中的点元素,利用大小一致的帽子以相对的方向的群化,让人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有种处于主人公的梦幻衣橱中的感觉。三列衣架形成画面中的竖线因素,并按等距离排列,和人物进行疏密的变化,让作品产生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

2.线的构成在工笔人物画中的应用

第十届国展《风花雪月的故事》中,作者把题字组成长短不一的竖线并按不同距离排列进行疏密的变化,让作品产生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第十一届国展《一地阳光》中,作者利用粗细变化的线,趴着的人物可看做粗线条,鱼竿是细线条,通过左右有序排列,让作品产生左虚右实的虚实空间视觉效果。在十二届国展《幸运编码》中(图2),作者则用不规则的点、曲线、面组成立体化的空间,给人以精密、轻盈、空虚的视觉效果。

也有作者利用点、线、面排列的方向不同,让作品产生不同的节奏韵律感。如第十一届国展《小花》中,作者将人物不同的表情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人物的存在犹如音乐中的不同音符,给人一种悦耳感觉。

3.面的构成在工笔人物画中的应用

第十届国展《水浒忠义堂》《丽人行》和图3《芦笙·芦笙》中作者把人物作为不同的点、线、面进行等距的密集排列或既密集又分散的有目的排列,或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的排列,让画面出现线的面化视觉效果,同时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图1 摘自十二届全国美展《节日的山村》刘金贵(北京)优秀奖180cm×175cm

图2 摘自十二届全国美展《幸运编码》陈夏(浙江)182cm×155cm

图3 摘自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芦笙·芦笙》李强(江苏)198cm×185cm

三、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在作品中的体现

常见的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有重复、近似、密集、分割、特异、空间和衡构成等等。下面就近三届国展工笔人物作品中出现的新形式,分析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对大画幅工笔人物构图的影响。

1.正负形空间构成

正负形空间构成即心理学里提到的双关图,根据选择的知觉对象不同,形成不同感官印象的图形。正形是有紧张感、前进感的图,在平面构成中常常表现为黑色;负形的图则有向后退的感觉,在平面构成中常常表现为白色。正负形靠彼此界定,同时又相互作用,比如边线的互用。如图4卢辅圣的《天下熙熙》作品中,作者卢辅圣借用平面设计中正反形的图形设计原理,对作品中的人物头像进行大面积的正负形构成,通过自己的审美理念,给我们呈现出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感。

图4 摘自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天下熙熙》卢辅圣(上海)190cm×180cm

图5 摘自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图《来苏香》宫丽(解放军)209cm×191cm

图6 摘自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天窗》林皖(浙江)200cm×191cm

2.特异构成

特异构成也称为突变,在平面构成中,能给人以刺激的视觉快感。如第十二届国展《空》的作者和第十届国展中《黑土拾秋》的作者都利用突变构成原理,创作出审美独特的画面。我们可以看到两幅作品的中心人物虽然都不在画面中心,但能成为画面的视觉焦点,这是因为在一种较为规律的形态构成中进行了小部分的变异,这个特异点极容易形成视觉中心。

3.重复构成形式

重复构成形式,即在画面中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芦笙·芦笙》和《闽海安澜千秋颂》等作品即采用重复构成形式。作品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4.密集构成

密集构成即以一定数量的基本形在某个地方无定形的密集,靠画面的均衡产生的轻度对比来进行构成,是比较自由的构成形式。基本形的密集,须有一定的数量、方向的移动变化,此外,为了加强密集构成的视觉效果,也可以使基本形之间产生复叠、重叠和透叠等变化,以加强构成中基本形的空间感。第十二届国展《戏》和《城乡变奏曲》中的作者即用此方法构图。

5.分割构成形式

分割构成,根据分割线的曲直,可形成严谨或自由的空间构成。如图5《来苏香》中,作者利用直线型框架把画面分割成不同大小的矩形,形式较为严谨。整体色调柔和,空间轻盈,同时具有直线的冲击性视觉效果。《印象聊斋》中作者同样利用直线型的线条分割画面,与《来苏香》不同的是,直线型的倾斜与否,《印象聊斋》中题材和画面属于阴柔的性质,加入倾斜的折线,可利用折线的阳刚与倾斜的动感,中和画面的阴柔,使画面达到视觉的平衡。第十一届国展《天界子民》中,作者采用自由分割,利用任意曲线造型把主体人物封闭在大致倾斜60度的类椭圆形空间内,任意曲线表现方式自由、奔放、洒脱,同时倾斜的图形具有动态、冲击的表现力,主体人物则安静祥和,整幅画面动静结合,表现主体的向往自由的虔诚意念。《使命》 中,作者也采用自由分割,利用曲折线把画面分为黑白灰三个大色调,倾斜的折线和曲线并用,集折线的阳刚和曲线的柔美为一体,表现出中国解放军刚毅的一面,也有细腻的一面。

6.几何形态与具象形态的综合构成

几何形态和具象形态属于不同的态势,两者通过创作者的审美构思进行有机组合,让画面构成获得一种不同的视觉效果。抽象形态与具象形态都有各自的形态语言主宰自己的画面,在综合表现的观念下,抽象和具象形态打破各自的界域结合在一起,将各自的审美优势组成在同一画面中,取得一种新的视觉效果。如图6《天窗》的作者林皖即用了这种审美方法。

四、结语

当代工笔人物画家突破传统形式的同时,也是对其构图形式的丰富。因为我们处于多元化的时代,画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甚至艺术种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意念,但不能武断的认为传统的就是落后的,有现代艺术造型或元素的国画就具有了现代感。作为综合国力日趋强盛的中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重视也成为必然,尤其是去年文艺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提出的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借鉴学习他人的好东西,然后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这样才能在全球化、多元化的时代保持中国文化的本质和特色。

[1]邢庆华著.平面设计[M].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1.4.

[2]史启新主编.平面构成[M]. 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2.9.

猜你喜欢
国展工笔画幅
张鹏国画作品
高原秋
吴思颖工笔花鸟画作品
1000人数据大调查
1000 人数据大调查
小画幅已死?小画幅摄影器材的生存现状
首届“工笔新经典”全国名家邀请展作品选登
第26届“国展”入选作品占来稿总量比率约为4‰
外乘国际风 内修运营力
Leica M9全画幅数码旁轴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