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间纸艺中的荷文化

2015-12-18 10:59马晓音王雪芹钟山职业技术学院21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20期
关键词:灯彩纸艺灯会

马晓音 王雪芹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210000)

一、悠久浩瀚的中华荷文化背景

荷花也称莲花,在中国有着几千年悠久的种植历史,距今公元前4000-5000年新石器后期,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白陶封口鞷,其封口如莲蓬状的透气筛眼造型,实证了几千年前荷花就已生长在中华大地,并融入人们的生活。

作为中国传统名花之一,荷花有着“凌波仙子”之雅誉,其“出淤泥而不染”的生长特性,给人以“超凡脱俗”之美。它不仅在佛教界被视为圣物,更被历代各阶层所钟爱。上到皇室宫廷、文人墨客,下到布衣百姓,无论“正统”还是“民间”,以荷花为题材的经典诗、词、歌、赋、曲等文学与绘画作品,以及各类装饰艺术品层出不穷、举不胜举。可谓中华荷文化浩渺无垠,丰厚璀璨。

二、江苏民间纸艺与荷文化连绵亢长

纸艺是以纸张为载体的,纸在平民百姓中被广泛使用,是民间纸艺发展的先决条件。中国是纸张的发明国,在纸张发明的初期,造纸成本昂贵,只能用于宫廷及大夫宅邸,民间无法享有。后经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降低造纸成本。东晋以后,随着纸张种类的丰富,品种的多样,纸张渐渐应用于普通百姓的生活,纸艺具备了在民间全面发展的条件。

江苏纸艺与荷花的情缘由来已久。据《隋史》记载:隋炀帝三下扬州游玩,至冬日时节,花叶凋零,池水结冰,宫女们用彩锦剪为花叶,点缀枝条,还剪成荷花、菱藕等物,去掉池中冰块,逐一布置水上,营造盛夏江南美景。至唐“安史之乱”后,中国经济中心开始南移,江苏地区成为经济发达、人文荟萃的重要地域。纸张在民间的普适性,使得民间纸艺在江苏得以较早的普及与流行。到明清朝,江苏民间纸艺的发展已达到了全盛时期。

江苏地处长江下游与运河、淮河流域,河湖池泽,星罗密布,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荷亲于水,水乡自然盛产莲荷,植荷、采荷、赏荷、咏荷的历史悠久。“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夏秋时节,从南京的玄武湖、莫愁湖,到扬州的瘦西湖,金湖的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再到苏州各名园水景等景区,处处可见“凌波仙子”的身影。先看看这些饮食:荷叶饭、莲子粥、蜜汁藕,荷花糕、荷叶茶、藕圆、藕粉……;再看看这些地名:荷花宕、采莲巷、双荷花池、后莲花巷、白莲桥浜、莲花桥、莲子营……。从江苏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就能寻觅到水乡荷文化的踪迹,民间纸艺正是在这块钟情于荷花的沃土上滋养壮大。

三、在江苏民间纸艺中品味荷文化

在中华丰厚璀璨的荷文化背景下,江苏民间纸艺植根于地区民俗文化的土壤中,加之江苏百姓与荷花的深厚情缘,民间纸艺中自然散发着荷文化的光彩,带有“鱼米之乡”的风土人情和江南文化的独特韵味。

按作品呈现形式,江苏民间纸艺可分为平面与立体两大类。下面分别以平面纸艺中与荷相关的剪纸,立体纸艺中的荷花灯为代表,以点及面来品味江苏民间纸艺中的荷文化经典。

(一)平面剪纸艺术

剪纸是运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镂剪出丰富多样的图案和花样,在纸艺中属于最为基础,民间流行最为广泛的一种平面纸艺形式。在江苏民间,百姓们视荷花为吉祥喜庆、圣洁和谐之花,融合于民俗文化生活,故江苏荷文化背景下的剪纸艺术与水相关联,带有丰富的地域特点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中,南京、扬州剪纸特色各异,是江苏剪纸艺术的代表。

江苏剪纸从内容上看,与荷相关的剪纸大多配以祈福吉祥的图案。如:连年有余、连生贵子、鸳鸯戏荷、并蒂莲荷、金鱼闹荷花、和合二仙等。其中,喜花、绣样等形式最具特色。

1.美满和谐的喜花

喜花用于点缀、摆衬嫁妆礼品用的,是南京剪纸最具特色的体裁,具有花中套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的特点,装饰味浓。主要是在主体花样基础上,又根据需要填充装饰花样,形成饱满完整的图案,呈现出喜花应具有的美满富足、喜气洋洋的艺术效果,正如民间艺人归纳的“喜孜孜,胖呵呵,圆嘟嘟”。而且,南京剪纸在线条运用上也多流畅优美,柔中见刚,富有节奏与韵律。

“鸳鸯戏荷”是南京喜花的传统样式(如图1)。一只大鸳鸯浮于莲藕之上,鸳鸯外形中又套剪一对戏水小鸳鸯。鸳鸯象征爱情,莲藕与“联偶”谐音,荷花又被称为“多子花”,其所结果实莲蓬多子,寓意婚姻幸福美满,多子多福。以简练粗狂的阳线呈现大鸳鸯和莲藕的外形,又以纤细流畅的圆弧阴线细节刻画出鸳鸯的眼、嘴、羽等局部形象。

又如“年年金玉满堂”喜花。构图中,金鱼游弋在荷花间,“年”与“莲”谐音,“金”“玉”谐音“金鱼”,“堂”与“塘”谐音,寓意家中年年堆金积玉,富贵荣华不断。而“鱼、水、荷”也正是水乡元素的代表。

再如 “和合二仙”喜花。构图中,两位掌管婚姻的赤脚神仙,一人持荷花,一人拿圆盒,笑容满面,“荷”与“和”“盒”与“合”谐音,寓意和谐美满,与中华文化“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2.清秀雅致的画卷

扬州剪纸更像一幅幅精美的中国花鸟画,既深受江南吴越文化的影响,又吸收了明清文人画,尤其是清代“扬州八怪”等诸画家的特点。剪纸中的荷花造型讲究写实,在风格上更呈精细、俊秀、典雅、清新特点,好似一幅幅中国花鸟画,充分展现了中国绘画之美(如图2)。这份精致感也多用于民间刺绣纹样,扬州民间剪纸艺人过去常被称为“剪花样”的。画卷般的扬州剪纸代表了江苏剪纸艺术的又一种风格特色。

江苏剪纸中荷花元素的运用,不仅呈现出江苏百姓对美好事物的表达与赞美,更是对和谐圆满生活的期许与向往。

(二)立体花灯艺术

江苏民间纸艺中的立体纸制品主要是以纸为主要材料,结合布、绢、竹木等纤维材料,运用折叠、剪刻、编扎、糊裱等工艺制作,并以点缀、晕染、画绘而成。造型上属立体类纸艺,主要有花灯、风筝、变花等。这些纸艺小到可以成为孩童们把玩的小玩意,大到作为大型艺术品、日用品供人们观赏、使用。

荷花灯更是江苏地区最传统多见的立体类花灯纸艺,在多样的江苏民俗文化生活中,它演绎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内涵意义。

1.赏荷风俗

江南人喜爱荷花,明清时观荷、赏荷、采荷风俗在苏州等地已成为一种风俗。正如沈朝初在《忆江南》中所述:“苏州好,廿四赏荷花。”旧俗中,将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定为“荷花节”,据说是荷花仙子的生日。那天,人们穿戴一新,饮酒、奏乐、歌舞,乘莲船,执莲花,流连于荷花丛中,好一派水乡风情画卷。夜色降临,人们点燃纸质荷花灯,许下美好祝愿,放荷花灯于荷塘水面,远远望去如天上繁星点点。

图1

图2 作者:张秀芳

2.祭祀风俗

农历七月十五日,民间称为“中元节”又名“盂兰盆节”,既是中国传统道教的节日,也是佛教的节日,俗称“鬼节”。凡中元节这天的花灯,无论形式何种,统称“荷花灯”或“莲花灯”。明代江南地区就有民间放水陆荷花灯的活动,花灯制作简单,用彩纸剪成荷花瓣糊于碟盏周围,内置酒杯,杯中盛油,置芯点燃,放在门前或从门前水道放下随波逐流。旧时南京等地民众,这天会请僧人乘船咏经,燃五色纸剪制的荷花灯放流河面,是一项重要的仪式,用以祈祷亡灵早升莲界。

3.节庆风俗

民间都有节庆日张灯结彩的习俗,尤以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最甚,故“元宵节”又被誉为“灯节”。元宵赏灯办灯会的习俗本与佛教有着一定的渊源,后成为统治者标榜仁政,宣扬天下太平,普天同乐的手段,明朝灯会最为兴盛,至清代,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灯会更趋兴盛,还伴随有各类的民间活动,延绵至今,从未消亡。

江苏百姓一直就有元宵节里闹花灯的习俗,花灯又称“灯彩”,是灯会的重要附属品。如:南京秦淮灯彩、苏州灯彩、扬州灯彩、南通灯彩等。每年春节期间,在南京夫子庙秦淮河举办的“秦淮灯会”历久弥新,素有“秦淮灯彩甲天下”之美誉。在热闹的灯会现场,南北各地的观灯及买卖花灯的人群集聚于此。集声、光、电于一体的现代灯彩交替更叠,花样翻新,闪耀夺目,吸引众多观灯者的眼球。传统的荷花灯(如图3)属于小型灯彩,在灯会市场上最为多见,它没有那么多复杂而更替频繁的花样,却始终在灯会中独具风采。只见那卖灯人用竹竿抬着或长扁担挑着上百只的荷花灯,放眼望去,层层叠叠,只见花灯影,不见卖灯人,成为灯会上的又一靓丽的风景。逛完灯会,人们总是喜气洋洋地会买上一两盏荷花灯回去把玩或留念。传统的荷花灯造型作为经典范式,正渐渐浓缩为代表灯彩文化的一种符号与象征。

结语

江苏民间纸艺中的荷文化来自民间,凝聚着百姓从善求美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特定的“鱼米之乡”爱荷、赏荷的文化风俗与习惯,具有浓郁的地域民间生活气息和艺术特色。纸艺中透露出的荷文化光彩,有着中华文化特有的价值观与审美观,好似中华文化长河中的涓涓细流,那意蕴深厚的中华文化之美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图3

[1]周佳.中国最美剪纸[M].湖北美术出版社,2013.1.

[2]王伯敏.中国民间剪纸史[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10.

[3]王京,张秀芳.剪下春秋——张秀芳剪纸艺术[M].广陵书社,2014.12.

[4]刘燕妮.美蕴民间:江苏民间美术[M].江苏美术出版社,2012.12.

[5]李苍彦.中华灯彩[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3.1.

猜你喜欢
灯彩纸艺灯会
纸艺——鸟
衰落与突围:佛山灯彩传承发展的路径探析
浅谈硖石灯彩艺术文化传承与传播创新
灯会
何氏灯彩,百年传承
——国家级非遗项目“上海灯彩”代表性传承人何伟福访谈
纸艺插花技术
秦淮灯彩文化艺术价值探析
纸艺大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