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 城市文化学院,广东佛山 528225)
灯彩,一种用于欣赏或装饰节俗的灯具艺术。灯彩文化源远流长,与丰富的民俗节庆活动一样,蕴含着祝福、吉祥等寓意,灯彩文化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憧憬,受到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喜爱。而佛山灯彩历史悠久,工艺精致,是岭南文化的突出代表,被称为“中国灯彩之最”,在我国传统灯彩艺术领域占一席之地。[1]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灯饰灯具的发展,佛山灯彩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佛山灯彩制作材料繁多,工艺复杂,扎制精巧细腻,投入周期长,制作成本高。佛山灯彩这一自身特点令现今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不愿参与到灯彩工艺的传承当中。因而,如今佛山灯彩出现传承人整体年龄偏大,传承谱系出现断层的问题,早期从艺的老艺人现今多已在六七十岁以上,较为年轻的仅有30多岁的黄宏宇一人在传承。[2]正如佛山灯彩国家级传承人杨玉榕女士所说:“现在佛山灯彩的传承就是缺少一群可以坚持到底的年轻人。能够坚持的人太少了,这就是佛山灯彩传承面临的最大困境。”
笔者通过整群抽样的方式,在佛山市及其周边地区对不同年龄阶层的人们进行了抽样调查。问卷共发放285份,有效问卷285份。调查结果显示,68.07%的受访者对佛山灯彩一点也不了解,听说过或是知道大概的受访者占28.77%,较为了解的受访者仅占2.46%,非常了解的受访者比例更是只有0.7%。由此可见,人们对佛山灯彩的了解甚少,甚至完全陌生。佛山灯彩在当代的社会认知度和普及度亟待提高。
一方面,佛山灯彩的文化源流讲不清,其传承就如同无源之水,难以接续。我们要讲好一个故事,故事的开头往往决定着听众的去留。没有开头的故事,如何能对听众有更高的期待呢?但是现阶段,佛山灯彩源头不甚清楚,史料典籍中可零星找到它的身影,却缺乏相关的整理。[1]因此,灯彩文化输出面临的重大问题在于没有一个确切的故事让大众接受。
另一方面,虽然灯彩文化的传播和灯彩的观赏功能存在一定的交互影响,但灯彩的传播更侧重其社会教化功能。因此,如果佛山灯彩缺少精神引领,灯彩文化难以突出,灯彩故事便难以讲好。佛山灯彩作为佛山城市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目前仍难以概括出它所体现的佛山精神或者佛山人的价值趋向,此为一大遗憾。因而,如何在不偏离核心技艺的前提下,用丰富的精神内涵增加佛山灯彩的文化附加值,继续赢得市场和受众,是相关行业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1]
大众印象中的一个误区在于,一件工艺要随处可见,才能称得上其大众审美的有效转化。但对于灯彩来说,其功能是在日常节庆中做装饰作用,因此没有必要求它进入千家万户,或者是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相反,读不懂灯彩的元素、灯彩的工艺、灯彩背后的故事,或者灯彩承载着吉祥和祝福,才算是真正的灯彩观赏受到限制,灯彩寓意传递受到阻碍。
事实上,许多的非遗产品均具有这样的问题:创作者们专心自己的工艺,却无法向大众传达自己的创作理念,如同博物馆中的讲解员可以舌灿莲花,让文物“活”过来,灯彩工艺也需要讲解员来诉说关于彩灯的故事。优秀的灯匠,作品能够凭灯寄意,讲述完整的故事。但是现在的手艺人,大多看重作品的呈现而忽略作品本身含义的表达。[2]这样的结果就是灯彩内涵在大众心中定义模糊,致使佛山灯彩在大众流行方面面临困境。
如今社会,青年人对非遗的关注逐渐减少,关注到佛山灯彩的则更加少。但“关注”仅是传承佛山灯彩的第一步,接下来还将面临更多的困难,包括:前期仅靠从事灯彩职业难以维持高质量生活水平、来自其他社会新潮的诱惑、自身价值在其中难以体现等。
传承灯彩工艺,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工艺技术培训,前者主要体现在创意设计与雕刻绘画方面,后者体现在灯色扎作、“扪”绸布、錾剪纸、喷色、水电安装,烧焊、工程安间装等方面。手工艺者需要在多方面经受长时间的磨砺才能成为合格的传承者。从现实情况来看,愿意主动接触制作灯彩工艺的青年群体较少,面对复杂而高标准的工艺,能坚持下来的手工艺者则少之又少,从而导致灯彩在工艺传承方面面临困境。
宣传是佛山灯彩传承发展不可或缺的工作。一方面,搭建各种佛山灯彩非遗活动平台,如灯彩旅游节、灯彩博览会等,为大众近距离接触灯彩提供机会,进而吸引大众,达到宣传效果;另一方面,在全媒体时代,非遗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为非遗宣传打开新思路,短视频迅速崛起为非遗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佛山灯彩应与时俱进,可通过入驻抖音、快手等平台,利用当下最流行的网络直播与短视频的形式,展现灯彩的制作工艺、文化内涵、匠人精神,通过从文字图片到向视频转化的传播路径,推动非遗泛娱乐化、全网民化,跨平台化发展,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佛山灯彩的传承发展,了解和认识灯彩的技艺与历史,从而推动佛山灯彩传播。
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因而,佛山灯彩想要世世代代的传承发展下去,必须要追根溯源,谱写出佛山灯彩的发展历程,挖掘佛山灯彩的传承故事。这一方面离不开佛山政府的支持与当地高校及学者专家的研究。一方面,政府成立项目组,设立相关基金,由上而下推动佛山灯彩文化的挖掘与发展,为佛山灯彩的研究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地方高校设立相关研究小组,结合专家学者的力量对佛山灯彩文化追根溯源,研究灯彩文化的完整生命线,为未来灯彩文化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此外,高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及项目小组,吸纳对灯彩文化感兴趣的高校学生,为灯彩文化发展增加新血。
目前佛山灯彩传承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传承队伍薄弱,后继乏人,因此建构佛山灯彩传承人创新型培养体系成为灯彩传承发展的必要渠道。面向社会全体成员开发和构建佛山灯彩教育课程体系,以由浅入深的进阶课程为依托,开设兴趣班普及非遗知识,开设精品为学员与非遗传承人的交流互动搭建桥梁,再者可以通过开展灯彩进校园系列活动,如学生手工创作灯彩、学生设计文创产品等,将年轻的创造力量与灯彩创新相结合,培养潜在的灯彩传承人;同时成立佛山灯彩技艺创新研究小组,发扬工匠精神,改进设计和制作材料,提升灯彩在工艺、设计、服务形态上的技术支撑,提高工艺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3]
将佛山灯彩与佛山旅游业相融合是双向受益的路径,整合佛山旅游开发区域的旅游资源,精心打造灯彩旅游项目产品,[4]借助中秋春节等传统佳节,依托灯彩题材,举办节日相关主题的民俗灯会等,不仅吸引外地游客,提高佛山经济效益,也能打造具有佛山地方特色以及非遗影响力的城市品牌;同时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应结合灯彩的技艺特点,注意挖掘游客能进行互动的体验项目,[5]提供游客无距离接触灯彩的体验平台,如游客DIY简易版灯彩、参与灯彩设计——扎廊——扪衬——装配的工序等,重视游客的体验感与真实感,从而打造城市名片,形成良口碑,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对佛山灯彩衍生产品的设计开发予以关注与研究,设计出与灯彩内涵相符且与人们当代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产品,能大幅度提升灯彩本身的商业价值。目前佛山灯彩的主要价值在于观赏价值,且多停留在室外,因此应对灯彩的使用价值进行转型,孵化出更多能走进室内的衍生产品。首先可将灯彩元素融合到具体的产品设计当中,实现对灯彩精髓的客观体现。[6]如将灯彩的形态结构、喜庆寓意等象征意义元素融入台灯、壁灯、家具等家居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其次是将佛山灯彩元素与新媒体文化产品相结合,将灯彩四个制作工序与微信程序小游戏、4399小游戏相结合,实现跨界融合;也可将灯彩元素融入佛山文明图标、城市标识中,与城市文明建设有效结合。
在现代化发展的潮流中,佛山灯彩作为佛山的传统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其珍贵而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佛山灯彩的传承发展面临着重重困境,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和阻碍。佛山灯彩想要在现代社会中突破重重困难,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就必须进行创新。如果迷信传统,坚守传统,那么很有可能将像其他传统艺术一样消失,最后被供奉在博物馆里;如果彻底摒弃传统,那么则可能陷入现代社会机械化生产的冷漠与沉闷之中。[7]因此,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寻求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创新路径,如开发衍生产品、进行文旅结合发展等。只有这样,才能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继续书写佛山灯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