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的冰雪艺术及其产业化策略研究

2021-07-12 22:30
大众文艺 2021年8期
关键词:雪雕冰雕呼伦贝尔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群众艺术馆,内蒙古海拉尔 021008)

冰雪是寒冷地区独特的艺术形态,也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绚烂最珍奇的资源之一。智慧的艺术家发现了冰雪之美,用灵巧的双手创造出了大量绚丽的冰雪艺术作品。冰雪艺术是指以冰雪为主要材料的造型艺术,也可以附之灯光等,使之产生独特视觉效果的艺术。从形式上来说主要包括冰雕、雪雕、冰花、冰建筑等,造型手法上可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三种,讲究工具使用、表面处理、刀痕刻迹等雕塑艺术的语言意味及形式美感。就地域而言,呼伦贝尔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同时更具有深厚二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段,尤其是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定位的环境下,大力加强文化艺术资源整合的力度,使呼伦贝尔的冰雪艺术不但成为一张区域文化的名片,更可以推动以冬季旅游为形式的国际化区域经贸、文化高端拓展,在“一带一路”新的国际格局中大有作为。

一、冰雪艺术与北方区域文化

冰雕,是在北方极寒地区,以冰为主要塑性材料雕刻的造型艺术。冰雕也分圆雕、浮雕和透雕三种基本类型。冰雕塑页讲究工具使用、表面处理、刀痕刻迹等语言元素,但由于材料的特殊性,使得冰雕的工具及雕刻技法由于其他材质的雕塑有着较大不同。由于北方自然封冻的冰的材质无色、透明,具有较高的折射光线性能,因而冰雕不仅在北方白天碧空晴日的映衬下风姿卓著,尤其到夜晚来临之时她又变为冰灯。华灯初放之时,流光溢彩,晶莹剔透的魔幻精致成为冰雕艺术的鲜明形象注解。

冰雕与雪雕的概念人们一般常常容易被搞混。雪雕,也是寒冷地区冰雪雕塑艺术的一种,将雪当作造型主体材料,制作模具堆砌成需要尺寸的形状,使用雪雕专用工具进行切割、铲剔、雕琢、打磨,并修整细节,塑造成玲珑剔透、美轮美奂、洁白无瑕的艺术造型。在制作雪雕之初,首先要设计好雪雕图纸,包括尺寸、造型、结构、纹饰等,按照图纸制作模板框架,将人造雪提冲到模板中,使用专用工具捣碎夯实,经过四十八小时以上自然低温固化,人造雪一体成型变得坚固,模板就可以拆除,就可以使用各种型号的雪雕工具进行雕刻塑形了。首先要用链锯、刀锯和大号雪铲切割雪雕的大轮廓,在此基础上使用中小号雪雕铲子、雕刻刀进一步的细化琢磨。

由于材料的属性不同,冰雪雕呈现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冰雕有水晶般的剔透之美,雪雕是银雕玉砌的白色,又有憨态可掬的造型之美。而到了夜间,在各种霓虹灯光的映射之下,雪雕犹如十八变的少女,在夜幕之中变换出绚丽多姿的迷人形象。

冰雪艺术之于北方民族,其成为一类雕塑艺术是因为:其一,冰雪是北方地区漫长的冬天最宝贵的礼物。是每个远离城市的人都离不开的饮水资源;是猎人们追寻猎物的有利帮手(动物留在雪地上的痕迹)。在草原的深处极寒天气时,牧人们会把厚厚的积雪用铁锨切成超大号“雪砖”,然后把它们砌成雪砖墙围绕在蒙古包的周围,以抵御寒风。当然天气转好的时候,孩子们会堆起造型憨实可爱的雪人,用雪块、雪团做武器互相嬉戏雪仗……20世纪中后期,北方部分城市在冬天开始尝试雕塑冰雪,装扮街道,喜庆新年。后来,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为代表将其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产业,至今每年举办国际冰雪节。期间北京及河北一些地方也尝试举办冰雪节。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冰雪的利用逐渐演变为纯粹欣赏用的艺术作品,以冰雪为材料的艺术创作经过长期的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冰雪艺术与当地民族区域文化住进融合成为“冰雪文化”。

二、呼伦贝尔的冰雪艺术资源

以区域文化为影响因素的冰雪艺术,蕴含了区域和民族自身的特点,其艺术特征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草原地区的冰雪艺术受到了草原文化的影响,尊重地域文化的形态,契合地域发展,挖掘地域民族文化,形成了独具草原风情的冰雪艺术。目前,除哈尔滨之外,内蒙古呼伦贝尔的满洲里市、海拉尔区及其他旗县苏木,每逢大雪如期而至,就会组织当地的艺术家开展冰雪雕塑活动。

从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角度来看,呼伦贝尔的冰雪艺术资源是相当丰富的。这种方法性可以表现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人才资源等几个方面。

1.自然资源。正如宋博骞、田巍两位在其论文《内蒙古呼伦贝尔冬季旅游资源发展研究》所说:“由于自身的地理位置,呼伦贝尔成了中国最寒冷的地区之一,冬季寒冷又漫长,最冷月达到零下30到40摄氏度,冰雪期长达7个月。呼伦贝尔为自然降雪,最大积雪深度达到18-50厘米。这种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为冬季旅游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然而,冬季的旅游需要有合适的项目。对于呼伦贝尔的冬季旅游来说,冰雪艺术就应是最大的买点之一。而冰雪艺术来说,呼伦贝尔的冬天,其漫长、其低温,其冰天雪地又是真正的优势资源,在这里才好打造冰雪的艺术世界。

2.人文资源。光有了冰雪资源还不能成为完整冰雪艺术的资源。因为雪仅仅是原初的自然资源,必须要把它升华为文化资源、艺术资源后,才能使他发挥真正的资源效应。呼伦贝尔市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并拥有32个少数民族的一方绿色净土。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呼伦贝尔曾是“幽静的后院”,东胡、匈奴、鲜卑、蒙古等十几个游牧民族曾为这里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艺术底蕴,“特别是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少’民族和俄罗斯族,民俗文化原始而奇异,”正是这些具有深远历史和民族文化特色的积淀构成了冰雪艺术的人文资源。

3.人才资源。作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历史摇篮”的呼伦贝尔可以说是人杰地灵。这里的现代经济可能与中心城市相比尚有差距,但这里绝对不乏文化与艺术人才,在音乐、舞蹈、文学创作,尤其是在美术和艺术设计方面都人才辈出。目前为止,呼伦贝尔有高等院校三所,且每一所高校都有艺术专业,每年培养大量的艺术人才。近年来,每到冬季都有很多艺术专业的学生参与到冰雪节的创作设计和实地制作实践之中。除此之外,呼伦贝尔与哈尔滨等冰雪艺术大都市遥相呼应,在冰雪艺术节及冰雪设计与创作上时有互动。这些都构成了呼伦贝尔冰雪艺术人才的重要资源。

三、冰雪艺术产业化的可行性及其措施

近年来,呼伦贝尔的冰雪艺术节庆活动已经初具规模。尤其是在满洲里和海拉尔两地在冰雪节庆的文化产业方面也做得有声有色,而且冰雪雕塑的主题多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内容为主,一时间成为地方的文化名片,弘扬区域民族文化,树立城市品牌,也客观上推动了民族雕塑艺术在冰雪形式上的发展,同时也为呼伦贝尔的冰雪艺术进一步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随着呼伦贝尔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推进,冬季旅游早已进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期间更有各方学者积极通过学术研究献言献策。梳理近年来的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呼伦贝尔冰雪艺术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加大力度推动冰雪艺术的产业化进程,为呼伦贝尔冬季旅游提档升级,全面服务“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呼伦贝尔区域经济文化国际化建设是可行且必要的。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实现互补

在呼伦贝尔的文化产业布局之中,应重点考量冰雪艺术的价值与作用。尤其是在冬季旅游的整体规划中应予统筹规划布局。正如张凌教授的意见:“以依附性发展策略为切入点,实现区域联合。……黑龙江的冰雪旅游已经成为中国冬季‘三极’旅游市场中的重要一极。随着其高端化、国际化的发展,其必将成为中国冬季冰雪旅游的“增长极”,通过辐射作用由点及面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301国道与滨洲铁路的联结作用,黑龙江冰雪的“瑰丽”与呼伦贝尔冰雪的“质朴”所形成的互补性,为呼伦贝尔地区成为其辐射力的重要承接区域成为可能。”结合区域联合为策略,把呼伦贝尔地域性的冰雪艺术合理规划,正可以与其他冬季资源共同形成互补性。

2.突出特色、集中打造、精准定位

形成互补的前提一定要有自身的特点才可以实现,民族文化特色可以成为冰雪艺术的最佳切入点。结合高纬度冰雪与民俗体验等冬季旅游主题,积极运用冰雪艺术形式表现北方民族风情。从民族文化方面谋划定位,利用民俗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来集中打造呼伦贝尔的冰雪艺术项目,以特色凸显来形成文化艺术的差异化来获取互补的可行优势。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打造呼伦贝尔冰雪艺术根本性资源。这一定位的精准与否,又一定要以是否能体现顺应自然的生态环境和保护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相结合的具体准则上。

3.强化管理、科学运行、完善机制

艺术家等创造是需要自由的,但作为区域产业化的文化项目,则又必须要强化行业监管,构建完善等模式与机制以保障冰雪艺术的产业化发展。通过制定和完善冬季冰雪艺术的各项规范,建立健全冰雪艺术项目的相关管理机构,加强项目策划立项、展区布局、冰雪雕塑设计创作全过程的有效监督、检查和评估,为呼伦贝尔等冰雪艺术产业化发展提供严格的组织保证和良好的运行机制。通过资质审核、冰雪业务能力培训等先期制度与措施,实施持证从业等策略,切实提高冰雪艺术创作、制作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水准。

呼伦贝尔的冰雪艺术是一种“极寒”为特性的资源,她不但是冬季独有的视觉艺术,且组织有序的行为参与也将会伴随着冰雪旅游的清晰化主题而进一步彰显呼伦贝尔的区域文化,以其产业化的拓展为“一带一路”新的国际格局中呼伦贝尔增添新的靓丽色彩。

猜你喜欢
雪雕冰雕呼伦贝尔
自然冰雕
黑驴的雪雕
冰的礼物(环球360°)
美人鱼
银行保安连年做雪雕出名,曾被博物馆请去教泥塑
雪雕的美和趣
舌尖上的呼伦贝尔
闫锡聪
雪雕——冬天的无数种可能
游唱在呼伦贝尔的脊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