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妩妹
摘 要:新课改之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的教学目标的实现确认为教育新理念。围绕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展开,试论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思想品德教师要如何做好情感引导,实现学生思想品德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理念;学习方式;评价体系
一、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石
从眼前利益来看,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从情感沟通领域展开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感性思维,引导学生自觉投入自主探究活动,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并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任务,而是一项充满乐趣和欢快的活动,学生在学习中还能发现自身的生命价值,将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因此,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度进行引导性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乐学。从长远角度来看,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堂中,积极向上的情感、科学的价值观、正确的态度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进步。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社会培养全面人才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达必要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丰富理论基础知识,还需要充分发挥思想品德的学科特色和学科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法律和国情教育内化成学生的自身立场、思路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实现和谐社会建设,为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而努力。这就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兼顾知识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兼顾过程学习和技巧学习,兼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努力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化成学生的精神动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丰富课堂体验,提高教学质量
思想品德教学不仅是学习法律常识与国情教育,更要关注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基本道德伦理,为当前和今后学习、生活积累一些基本生活技能,提高道德修养。因此,思想品德课堂就是在“知、情、义、意、行”中不断转变、发展的,而“情”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情”的引导下,“知”才能以十二分清晰明了的方式表达出来,并进一步转化成“信”,内化成“行”。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学没有取得突出成就的一大原因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教师只有将丰富的感情融入真实的教学过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才能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产生思维碰撞,激发智慧的火花;学生富有感情地参与到思想品德教学中,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充满求知欲,才能实现对知识点的深刻记忆。由此证明,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感情色彩对于加快双向教学、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果有很大作用。
二、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每位教师都要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主要目的就是使思想品德教师具备现代化的教学气息。另外,新课改也要求逐步实现现代化教学,这是衡量教师工作成就的一大标准,符合现阶段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都说思想是行为的先决条件,因此在转变教学行为之前首先要进行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观念的发展是教师教学能力不断进步的基础,也是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先决因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要切实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转变课程观念。在职思想品德教师大多具有十分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传统意义上教师更加注重“分数教学”,在教学活动中一味地将自己多年以来储备的知识传达给学生,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渴求,转变教学观念的开始就是要转变课程观念,切实把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而展开教学。(2)转变学生观。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分”而教,就衍生出学生为了“分”而学的现象,这同样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转变教学观念的第二步就是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课堂体验,做到为个体全面发展而学。(3)转变教学方式。教师采用何种方法教学,直接决定着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决定着学生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教学观念转变进行到第三步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法,实际上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完善,多样化教学方式正在逐步涌现,要求初中思品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元素,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多彩的课堂。
2.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指单位个体比较稳定的学习倾向和学习策略,学生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并且在最后内化成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多样化学习方式即自主、探究、合作的融合,分别代表着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一观念的引入并不是对其他学习方式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其他学习方式的基础上融合自主、探究、合作的元素,具体学生要按照何种形式学习,还需要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个体的差异性来确定最佳结合点,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3.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建立完善的课堂评价体系
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课堂评价方式,传统意义上“纸质考试”的评价途径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要求,三维目标要求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合到一起,改变原来单一“一边倒”的评价模式,更加重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考核。新型课堂评价体系的诞生需要从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两大方面入手。
首先,在评价原则上要坚持“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理念,定性评价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通过收集评价信息做出一定判断的方式,主观性十分明显;定量评价主要是提前设定评价内容,最后做出归纳总结,客观性突出,有利于提高评价效率。要坚持“他评”和“自评”结合的原则,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我的发展,从中总结自己的缺点和优点,使未来的发展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其次,在评价方法上可以采用教学日记法、评议法、成长记录法和档案法、观察法、座谈法等方式,但不管是哪种评价方式,都需要建立在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的评价上,在评价过程中多多给予学生肯定和赞许,合理利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生理、心理走向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思想品德教学扮演着重要角色,新课改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同时还明确了未来思品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改进方向。本文通过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要作用的分析,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希望能够为各位思想品德教师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叶霜.新课程下高中政治课情境教学探索[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05):36
[2]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81.
[3]谭铁斌,冯起德.情感教育目标分类研究体系[J].上海教育科研,2001(07):10.
[4]卢家楣.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分类[J].心理科学,2006(29):15.
编辑 赵飞飞